【练笔】開放区2——VOL.38BE COOL

Vol.38  BE COOL

April  2008

当别人称赞我“好帅”的时候,我并不是很乐意接受。没什么实感,听过算数。“So What?。。。那又怎样?”后面要说的话才是重点吧。

当然,10几岁的时候我也想变帅。。。有段时期还以此为目标。但是,最近我渐渐觉得,它不过是种手段来实现你真正想做的事。

说到底,“变”帅是很难的,“耍”帅还有点可能。有意识地强调这点,表现出自己的风格,这可能也是我现在在做的吧。

觉得自己“最没用”的时候是自欺欺人。明明认为是好的,却说不出好话来。所以我对自己说,绝对不要这样。要是觉得别人很棒、很帅,那就打心眼底佩服,而不是想着和他对抗。最近我发觉,辣妹杂志上的那些人,杂志形象和她们平时的装扮都是一致的,没有反差很真实,我觉得这点很好。

身边有很多人都活得很精彩。和立场年龄都无关,很多人虽然年纪比我小却非常有实力。小时候我们只会往上看吧。视野狭窄,觉得帅的范围也窄。现在的我,大概就站在当初仰视的位置吧。这么想来,便会知道比我优秀的人还有一大堆呢。

干练的女性也很好哦。对自己的优缺点一清二楚的人。比如现在和我一起拍《CHANGE》的小深(深津绘里)就是这样的女性。不仅可爱,也很帅气。正是在她的演绎下,才诞生出了剧本里没有的幽默感和深度。

我最希望帅气的人还是导演吧。毕竟大家都是在理解了导演意图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做导演的,真的是什么人都有,有时候让人惊掉下巴。。。这句话是赞美哦。认可一起工作的人员的想法,同时保有自己的见解。

比如拍摄某部广告的时候,摄影师看到我随意扭动的样子说道“啊,真不错!”,对此很感兴趣。最终拍出的广告虽然和导演设想的方案不同,但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了。能够做到这点的导演我觉得也很帅。

SMAP能保持灵活的形态走到现在我觉得挺好。我们不太会防御,非要说的话是冲锋陷阵的人吧。但又不是忍者,总是“被大家的目光注视着”。

既然采取的是团队形式,自然有些心照不宣的规矩要遵守。比如拍《MYOJO》的封面就必须五人勾肩搭背贴着脸笑。。。但solo就不需要这么做了。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多增加些历练,最终合为一体的时候,自然有所成长。没有逞强,也不需要逞强,本来就不是我们会做的事。所以才能保持自然吧。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既然要做就照规矩来”,对我们来说,这是最COOL的做法。

“耍帅”其实很简单
“变帅”才叫难啊。。。

【练笔】開放区2——VOL.37CLEAN

翻下来最大的感想是,每次碰到类似于“XX”というくらいXXX的句式,“XX”基本可以不用考虑,直接合并到后面的XXX就可以了。。。如果每个引号的内容都翻出来,文章也会变得不伦不类。

Vol.37  CLEAN

January  2008

看了电影《变形金刚》,突然好想开吸尘器。我一直喜欢用的是透明吸尘器。

我最喜欢吸尘器了,平时有事没事就爱在桌子下面弄弄。

扫帚和抹布之类的偶尔才用,之所以不喜欢还是因为那些工具的缘故吧。

为什么是吸尘器?因为我喜欢房间变得干干净净的样子,还因为它是个机器。最重要的是,没任何道理可言,“我就是喜欢吸尘器”。

听我这么说,一个英国朋友惊呆了,“什么?你居然自己用吸尘器?不是吧。”在他眼里,吸尘器就是给女仆和专业清扫人士用的。

不过,毕竟是每天住的地方,自己用吸尘器打扫是理所当然的吧。

貌似有不少女性不会整理房间。我觉得在梳妆打扮之前,不是应该先把周遭打扫干净吗?因为人毕竟是生活在那里的啊。要想变漂亮,这才是捷径吧。

我特别喜欢整理干净的地方是桌面。不需要的东西不想放在上面。

还有厕所。如果饭店里的厕所很宽敞,我就会觉得这家店不错。我还喜欢传统寿司店的清洁感。

自己的东西就是车。刚洗完车的时候,心情特别舒畅。

相反,稍微乱点也没关系的地方是包包,我不太会整理呢。不管去什么样的地方,里面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我经常放的是装有圆珠笔、彩色签字笔的ZIP笔袋和一些应急药品。除此外,就是剧本之类有需要的新物品。不过,因为我知道里面都放了哪些东西,想拿什么直接用手摸就可以了。

保持CLEAN,是大家本能的追求吧。男女关系也是如此,透明、纯粹的感觉。我希望自己的行为也能这样,否则就太逊了。

如果要联想,就是没有任何人工产物的大自然吧。《华丽一族》的外景地北海道,一片雪白非常漂亮。

还有就是海里。上了岸,大家有着各自的职业各自的故事。但在海里,就是那个人。洗尽一切铅华,变得非常渺小。

我觉得运动本身,就有净化自己的作用。最近,我想挥洒汗水,去了久违的健身房。谈不上锻炼肌肉,一边想着“我为什么咬紧牙关做这个啊?这种东西举不起来又有什么关系”,一边为了对抗这样的想法,举起了沉重的杠铃。。。

现在,我所在的地方,往远处想整个地球的环境现状真的很糟糕。亲身经历,有所耳闻之后,我总想为它做点什么,有意识地关注起环保。然而,支撑经济的毕竟还是消费。。。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能够变得更加CLEAN就好了。

开心时候的感谢
不就是珍贵的。。。Clean吗?

【练笔】開放区2——VOL.36喜好

Vol.36  喜好

December  2007

这几个月来我一直在找花瓶,但总是找不到称心如意的。不过有家店,我觉得“去那一定能找到”。

我去看了一下,果然有。。。双品牌花瓶,价格也高得离谱。我想过了,“如果是这个花瓶,我可以一直喜欢下去,一直爱下去吧”,于是我把它买了下来。。。如获珍宝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最近我意识到,家里的东西还是不要放得太乱。我不喜欢装饰过多的东西,也不需要什么吊灯。

至于身上佩戴的饰物,因为我的喜好基本不变,即便去买新的,拿在手上的也是已经买过的款式。

我的喜好很分明呢,所以衣柜里的衣服看上去都没什么变化。在穿衣方面我不喜欢混搭成松松垮垮的风格,这和时髦混搭完全是两码事。大概和个人品味有关。

而女性有着她们独特的曼妙曲线,在穿着上如果能体现出这一点我觉得挺好的。

这么说来,我对食物方面的喜好也一直没变呢。我不喜欢香菜,喜欢吃肉酱意大利面。这点永远不会变吧。

我挑食的现象还是蛮严重的,很少觉得“无所谓”。随便这种想法不用动脑子,但在旁人看来,爱憎分明的人比较有魅力吧。对他讨厌的东西,不会再深入探究。

相比之下,我更倾向把目光转向喜欢的事物。不断地向他建议“那这个呢?”,“这个怎么样?”,如果发现和我的喜好一样,不是会很高兴嘛。

如果有人掌握了我不擅长的事物,我会情不自禁地爱上他。

我最不能容忍的是说谎时面不改色的人,还有只把工作当义务的人。但我很少有100%讨厌的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是连“看不顺眼”的部分也一并爱上了,那双方的关系也会发生改变吧。

喜好这件事,一个人的情况下是不成问题的。只有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浮出水面。为了让那段时间过得开心,正视双方的喜好不是很重要么?

首先要知道这个人不喜欢什么,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就不谈以后了。然后,想想自己。有喜好很正常,但为什么喜欢,为什么讨厌,心里好好再考虑一下,自会找到答案。至少,你会认清现在的自己。

还有就是,不要被周围人的喜好影响了自己。

日本人好像有这种通病,都喜欢从一个角度看待人或事物。对特定的人猛烈抨击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吧。因此,靠自己的双眼去判断是很困难的。但是,喜好分明的人有这种能力。只要不给人添麻烦就好,把这份任性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吧。

想想清楚
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Take your time!!

【练笔】開放区2——VOL.35trip

Vol.35  trip

September  2007

为了拍摄《I COME WITH THE RAIN》,我抵达了香港的酒店。站在房门前,心想“这就是我要住的房间啊”。我用前台给的房卡插了进去,解开门锁进了房间。

然后,我看到酒店提供的水果旁边,有一样奇怪的东西。拿起一看,卡片上写着成龙的名字。除此外,还放着一套茶具和点心礼盒 。这真是太意外了,很高兴他对我的关心。从小憧憬的偶像,居然为我接风。我想找个机会正式向他道谢。下次去香港的话,一起吃顿饭就好了。成龙他现在正好和我换了换在新宿拍电影。我在想要不要查一查他住哪个酒店,也给他送上一份大礼。。。

如今,护照已经成了我的生活用品。离开本国,去其他国家并没有那么方便呢。每次机场过安检,我都是把穿的衬衫和外套当袋子,取下所有的首饰和皮带一古脑扔进去通过。行李本身也是能少就少。

在香港我过得很愉快,不过有些想法还是太简单了。我对吃的东西不挑剔,从没想过“连续两天吃意大利菜会受不了”,就算叫我五天都吃同一道菜也不要紧。但是,和我一起行动的staff就不行了,嚷嚷着“昨天吃得有点随意,今天就去顶楼的饭店吃饭吧”。不过我在酒店穿的是家居服,从酒店去片场的路上也是穿便服,没有准备其他衣服。当staff来问我“木村先生,你有没有正式一点的衬衫或者外套啊?”,我说“怎么可能有啊”,他们说“没有就不让人进”。那家店对着装有要求,Staff都带好衣服过来的。我只好说“没关系,既然不让进那也没办法,大家玩得开心点吧”。

在片场,乔什也向我发出了邀请,“拍完后有空的话去酒吧喝一杯吧”。我问“那里对着装有要求么”,“那是自然”。。。“那就没办法了,我没有带衣服过来。”结果他说“酒店门口有家品牌店,你去那买一件不就好了”,这似乎有点不妥吧。第一次去香港我就接二连三地受到打击,想到不能给其他人添麻烦,自那以后衬衫和外套也加入了我的行李名单中,虽然没什么机会穿。。。 

拍摄现场是个多国部队,什么事都有发生。我和女化妆师聊得很开心。她来自西班牙,与亲人分别数月,到这个离自己的祖国有几百公里的地方工作。我关切地问她没事吧,她说“因为做得很开心”。片场果然是靠人在支撑,工作人员和合作演员的影响力很大。在作品的世界中旅行,道具师也帮了大忙。这次有个我很喜欢的法国道具师,每天都穿着同一件衣服,手粗糙得不得了。他总爱开玩笑,一直站在演员的立场考虑。布景的表面要是坑坑洼洼的话,他会把手接触到的地方都给磨平了。正是因为有这些人在,才搭建出了布景。虽然“任意门”只有哆啦A梦才有,但各个现场的入口之门却是为自己敞开的。有些门打开来还会吓你一跳呢。。。

即便拍着同一部作品,每天都有全新的体验,从不感到厌倦。时间真的过得好快,看日历常常吓一跳。“要10月了?不会吧!”不过,是时候开始一场漫无目的的休闲之旅了吧。

爱自己就去旅行吧
每次都有许多邂逅

【练笔】開放区2——VOL.34English

Vol.34  English

August  2007

我去泰国拍《2046》的时候,曾经在英语方面闹过笑话。不知道为什么,我把“comfotable” (舒适)和“confusion” (困惑,混乱)这两个词搞混了。在住的酒店吃完饭后,去体验了一把泰式按摩,真是太舒服了。给我按摩的人也很温柔,问我“Are you comfortable?”(舒服吗?),我以为是相反的意思,脱口而出“No!”。明明很舒服的,那人后来又问了我好几遍,我每次都回答“No!”。他肯定在想“到底要我怎么样嘛”,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差劲透了。。。

这次的电影《I COME WITH THE RAIN》在香港的拍摄也是基本用英语交流。不像出国旅游,用到的词汇大不相同。我知道自己说得不好,所以要比平时更认真地看着他们的眼睛说话,努力理解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感觉我每天都在用着不同的脑细胞,比待在日本的时候话要少多了。。。想说的话有很多,但把它说出来的通道却很窄。。。

台词也全是英文。我都是先拿到翻译成日文的剧本,理解了内容之后再去拍。虽然也可以让当地人先用英语念一遍,再听着录好的磁带来记,但那就变成了我在复述那人的话了。

在片场,有时导演让我“把那段话断一下句”重说一遍。这么想可能不负责任,我是觉得,既然问题出在现场,那就在现场解决好了。

庆幸的是,在场的既有欧洲人,也有亚洲圈的人。对非母语的人来说,英语不过是交流工具。

现在有两名化妆师在片场,都是西班牙女性,和我说英文。但是,她们俩之间还是用西班牙语在交流,比如“帮我拿拿那个”。我听了很莫名,“Oh,sorry!”她们注意到了我,向我解释“英语是这个意思”,还会问我“日语怎么说?”。

和我一同演戏的乔什(哈奈特)叫我“Kimura”,导演和工作人员叫我“Takuya”,亚洲圈的人不知为何叫我“Kimura-san”。这么说有点俗,但大家真的都是好人。

我之所以想出演这部作品,也是因为在见过导演之后,知道他是个非常优秀的人。他拍摄的镜头都很怪诞深刻,可片场的气氛却迥然不同。

走出酒店大堂,即便是晚上,也像白天一样充斥着狗仔队的闪光灯。。。当然前提是这里不是日本,所以有点别扭。

悲伤与喜悦,要表达作品中的这些情感,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电影创作的热忱,却没有分别吧。

媒体又开始报道“和李秉宪竞演!”,说我是“日本代表”。我完全没这个想法。不是“竞”是“共”,我现在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在享受吧。而英语就是便利的工具。

我现在可以理解我家“草剪”的心情了。。。
世界真的变大了呢。
You can make your world wider!
Takuya Kim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