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尊实惨

其余的,千言万语,似乎都说不尽

关掉网络,又会觉得一切都很正常,周围人都逻辑在线。不禁思考,那个地方,真的还有活人吗?真的,都还能称之为“人”么?无论什么事,水军一窝蜂先把话题占据第一时间引导,除了无脑的复读机,活人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现在的那些后续版本,一个个都撑不过1个月,可想而知他们遭受到了怎样的冲击。相比之下,去年坚持了一年的那个男人。。。

我可以理解他最后妥协的决定

只是,一旦妥协,人,真的不会变么。。。

继续留着,真的不会潜移默化改变初衷么。。。还是已经改变了而不自知呢

算了,都无所谓了。

真的希望这是我最后关注的一个瓜,我是真的不想再关注那个疯子圈的一丝一毫,于我没有任何益处。不知怎的,即便我想躲开,瓜却总会通过各种渠道出现在面前(那么多手游,我怎么就偏偏挑了带瓜的那个= =)。又或者说,社会就是一个圈,以后这种事只会越来越多,万物是有交集的,总归是会遇到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能不要让我看到,就不要看到。以后就算死一百个,我也不想再关心,反正不会有任何改变。赶紧的,直接快进到整个社会分崩离析,不破不立吧。

以前,最痛苦的时候,我曾经说,既然一个个选择明哲保身,见死不救,那我乐意看到这些人被同样的方式摧毁。除了他,没有一个人再值得我关注,值得我同情。

但真的看到了,还是会悲从中来。可能我自始至终愤慨的都是事,而非人。。。

以及,如果说去年还有零星几个声音能发出的话,现在,是真的一点都没有了,所有人都知道,不能说话,包括他。只要不是落井下石的,都是好的了。。。

在疯子堆里,清醒就是原罪。

远离疯子,回归正常世界。

一出好戏

最近在肝古剑,玩家Q群里放了一张截图,大意是某代言歌曲下架了

虽然那首歌包括歌手本人都毫无兴趣,但,我到现在还是觉得霍尊没有什么大问题,以及,万万没想到这3.0来的如此之快,以及,4.0也快了,谁还记得1.0和2.0哟

真就一群黄蜂,蛰死一人,立马再换下一人呗

以前玩斗罗,Q群里天天聊洗浴店,不管他们是口嗨还是真实,但的确是绝大多数男性的话题,我琢磨着有些女的私聊的话可难听了,更不要说不少up主脏话连篇在B站公开传播也没问题,一口一个公众人物注意影响的,人家也没放到公开平台说啊,也没犯法啊,就整件事都。。。莫名其妙,哪来的拱火点?这火气也太容易点燃了吧??真就小作文走天下呗,这么喜欢小作文,咋不去晋江看啊?

现在这世道,要毁一个男人太容易了,毁一个女人可太不容易了。强烈建议机器人公司赶紧的,把底特律这种真正的仿真女性机器人做出来吧,省得这些男人“祸害”女人ok?女拳都被境外势力渗透成这鬼样了,政府还装瞎,那我只能祝生育率再创新低吧。现在似乎理解了为什么文革持续了那么多年,才想到去纠正。不破不立,现在还远远没到破的份上,才几个人啊,根本不够,板子不挨到自己身上不会疼的。

以及,更有意思的是,某些人。你看她在A上,似乎发言得体,三观很正。但是在相似的B上,马上呈现相反的态度。前脚说不能用侮辱性绰号,后脚自己用得贼欢。什么客观,理性都没有了,你以为她以前在反网暴?压根不是,只是碰巧在A上说了几句人话罢了。

包括底下的构成,也是神奇。最搞笑的莫过于某些吴粉,一口一个自家宝贝发言纯良??我简直快笑死了,果然啊,不管是什么群体,哪怕自身遭遇了某些事,也依然不会让她们清醒,她们只会在涉及自身利益的话题上侃侃而谈,但遇到别人,那是什么公道正义都没有了,有的只是落井下石。

真是一出好戏。

=============================

后续:

噗,真的反转了,结果上面说的某位直接删文声称自己同情心被利用了,我要笑死了,这不是一开始就明摆着的嘛!所以她用各种侮辱梗调侃的事,就当没这事发生了?完了立即投入讨伐4.0的大军,讽刺至极。

所有在网上写小作文妄图用舆论定罪的女人,有一个是一个,我一个字都不会相信!不必担心误伤,每天都有冤屈,每天都有人申冤,但这些人的转发都不过寥寥几百,根本不会走入大众视线。在微博这个平台,能走入大众视线并能掀起舆论风暴的冤屈都是被“安排”好的,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网红经济的背景下。很多人执着于“下次如果有人balabala”,不用等到下次,现在就有,每天都有,只不过这些信息根本入不了那些人的眼罢了,他们只会接受送到嘴边的“食物”,并为之摇旗呐喊。

然而,之前也说过,再反转也没用,负面印象已经造成。这里有一个陷阱,你觉得B问题很大,首先是建立在A的基础上,于是越看B越不顺眼,怎么看都挑刺。但是,如果构建它的A本身不成立呢?没有A,自然不存在B。但网络无解的点在于,即使反转,也只不过是让A消失,却无法抹去大众对B的认知(这也牵涉到心理学,没有几个人愿意承认打脸,所以会拼命说服自己相信B有多么十恶不赦)

这已经形成一套模式,基本表现为:先炮制一个A,通过水军和营销号大肆传播,然后引导大众讨伐B,无数事例证明,相信A的人会轻而易举被诱导,去接受B的存在。即便反转,也不过证明了A不存在,但B已深深扎根大众心中。他们不会意识到自己有错,只会觉得两边都不是好鸟。抹黑的目的已然达到,over。

没有一个人经得起各种道德卫士的审判,所有人被扒后,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不是好鸟”。此局无解。

从去年到现在,这套模式越发成熟,成效越来越快,一打一个准。最关键的是,始作俑者不会受到任何惩戒!

现在已经转向4.0了,时机也选得很“巧妙”。我已经无所谓了,反正有关部门也不想管,还打算利用一波坐享其成。那就等着一个个倒下,要找茬还不容易,任何一件小事炮制得当都可以成为导火索,现在还后知后觉落井下石的,马上,就“轮到你了”。

端茶看戏呗

事儿逼

这个词,查了一下,是北京话,俚语。按理说我是不应该知道的,可能是网络上用的人多,慢慢就耳濡目染了。

最近两天,不管开什么,单纯的网页搜索也好,B站也好,不管看什么,我的脑海中都只会浮现这三个字。

这种感觉以前也有,但今明两天特别明显,看什么都觉得,像一个个点燃的爆竹,咋咋呼呼,咋咋呼呼,多大点事儿啊。

网络上那些热点,一溜圈下来全是一个个芝麻小事,私人琐事。就为了那么点事,拱得热火朝天,各抒己见,那热度,除了给运营商赚去,对个人有什么好处?哦对了,还有各路营销号大V,人家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他们当然不嫌事大。可是,就问问这广大普通人,得到什么了?除了像一把把冲锋枪,指哪打哪,今天冲A阵营,明天冲B阵营(要想解决这群无头苍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新设一个C阵营,马上A和B都抛之脑后了)。然后呢?除了戾气,得到什么了?哪怕是多看一集肥皂剧,至少也能收获45分钟的快乐吧。

回看B站,一不小心点到个视频,我以为是讲新番预告的,结果。。。一个稚嫩的女声哭戚戚地诉苦+骂街,搞半天是某乙女游没出新卡?我还以为死了爹了呢,一口一个他妈的,满口脏话毫无羞耻,就觉得满脸黑线,默默关掉,不关我事。

说到乙女游,我就想到了恋与(上面说的不是它)。曾几何时,我说它的饭圈文化恐怖如斯。当时,我感觉它的恐怖是出类拔萃,无出其右的。

现在,所有的圈,只要有人聚集,都是那个德性。一模一样,恋与反而变得普通了。可能是同样的一批人流散各地,不断挑起节奏,吸引了更多“同党”和“傀儡”吧。这才是最可怕的,不是恋与变好了,而是其余所有事物都达到了同等水平,显得它没那么特殊了。。。

前几天肝某手游,没睡好觉,昨天一看眼窝都凹陷了,吓出一身冷汗。然后我发现,当我试图笑着的时候,可能是眼皮舒展了,眯着眼的状态,反而看不出凹陷了。于是我就保持着眯眯笑的姿态,没过多久,凹陷的问题似乎就减轻了不少,于是当晚赶紧敷好眼霜,睡个早觉。早上起来,它又正常了

笑一笑,十年少。科学都证明了多笑有助于抗癌。人一天只有24小时,还是多花点时间放在能让人开怀大笑的事物上吧,从经济的角度讲,怎么想都是那样比较划算吧。

怒火观后感

以下含大量剧透!

====================

前几天,朋友跑来推荐说,认识的人看了怒火,然后满脑子都是谢霆锋好帅。她看了,也是觉得谢一出场就精神了。我被说得也有点心动了,毕竟,我对谢的印象,还停留在“谢谢你的爱1999”。2000年前后,那时真是火得没边,影响力绝对不输现在任何一位流量,是现象级的红。

所以,我对他还是带着当年的滤镜。然后,今天特意去万达IMAX的影院看了

就这!?就这!?

看到中途我都想弃了,想想来都来了,一直坚持到最后。。。强烈怀疑高分是冲着已故导演去的。。。

谢十年如一日般的偶像派演技,在影片中显得格外扎眼。当然,也不是不能入戏,但还是明显感觉到稚嫩,仿佛和别人不在一个频道。。。

重点,他饰演的这个角色,之后统称【谢】(我都不记得剧中名字,不针对演员)。我完全看不出来任何一丝丝会让人入坑的点!?十足的人渣败类,虽然剧本为了升华主题,不想单纯塑造反角,加了不少戏去突出悲情一面。但,讲真,完全是败笔。但凡设置一个歹徒举枪顶着脑袋,迫不得已击毙,然后入狱感到愤慨不公,都好过现在。导演都给观众开了上帝视角,根本不存在生命威胁,就是滥用私刑,且下手不分轻重。把人打死,被判不是天经地义?怎么就感觉自己委屈了?出狱第一时间杀死无辜女友,还有一大票毫不相关的人,就是天生反社会人格,只不过恰好混到警察堆里罢了。我自始至终都觉得【谢】死有余辜,罪有应得,甚至所谓“洗白”的桥段,都莫名其妙。包括后期主角向飞虎队开枪,难道不应该接受调查吗?是,也许他有他的理由,但他开枪,也有可能伤到,甚至杀死别人,你可以保护自己的妻子,但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就算不用革职这么严重,如果一点处罚都不受,我也接受不了。

总之,这电影看得我火冒三丈,我试图去找出朋友口中让人兴奋不已的点,想来想去,大概就最后枪击战穿了一身西装,大概比较帅吧。然而,对这样的人渣,我什么感觉都没有,甚至于,仅仅因为所谓帅气,就可以忽略其恶劣行径的,更让人无语。我全程只想看到他被就地正法。哦不,最好是活捉,接受审判再就地正法。

想到其中一个桥段,主角当庭作证,明明,他只是说出了事实真相,让人想到了白色巨塔的里见。记得那时候看,很多人反过来指责里见不通情理,是假清高。那些人,大概也会用同样的眼光看待甄子丹这个主角吧。这样一来,也不用怀疑,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会被【谢】圈粉了。

老实说,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为什么我如此激动?和我有相似看法的,应该不少,但他们不会如此歇斯底里。是什么,让我对“恶”如此慷慨激昂?甚至有种过份的应激反应。回想当初,我可是不折不扣的反派控,一直以来,只喜欢反派,不喜欢主角。死亡笔记只迷夜神月,叛逆鲁路修只迷鲁路修,并对朱雀嗤之以鼻。。。是什么改变了我?我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观影途中全程在思考这个问题。

然后我想到了一个答案,如龙。是的,这个整天打打杀杀的黑帮游戏。剧中的主角桐生,玩过的都知道,俨然成为了正义的化身,伟光正的代表人物。为人处世,遵循一个“义”字,一路锄奸铲恶,绝不滥杀无辜,堪比古代行侠仗义的侠客。关键,这个游戏,贡献了一个对我影响颇深的观念。那就是,一码归一码,对事不对人。不分立场,不分阵营,不管你曾经有多大冤屈,关键是此时此地,你在干什么。想私刑是你的自由,干完也必须要接受法律制裁。历代作品一直秉持着这个观念,哪怕是反派,也都有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觉悟。

这个游戏,我貌似是07年开始接触的,从1代开始一路追到6代,十几年了。。。在操控主角“救死扶伤”的过程中,也慢慢把自己投影到他身上,仿佛是自己在惩恶扬善。不知不觉间,使我这个反派控,成为了坚定不移的主角派。我只能想到这个解释了。

说回影片,影片最后,【谢】反问主角,如果当初双方对调,现在的命运是不是也会互换?

我只是觉得可笑。

第一,主角在现场不一定会杀死对方。事实是,在对方已招供的前提下,依旧不停殴打的,是【谢】一方。

第二,即便最终面临入狱结局,出狱后也不会滥杀无辜。不要把旁人都想成和自己一样,给自己的行径推脱,找借口。

影片用“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这句用烂了的话,似乎想说明【谢】情有可原。我觉得这个桥段设置有失偏颇,“不是非黑即白”只能用来形容看待事物要全面,白的部分要赞扬,黑的部分坚决抵制,而不是用所谓的灰色来逃脱惩罚,将一切罪责悉数抹去。

先入为主

临睡前看了一期空中浩劫,环球航空800号,著名的“断头”飞机。好家伙,直接给我整精神了,上来码字。

作为经常出差人士,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爱看空中浩劫,甚至想好了好几种最不痛苦的死法。首当其冲就是被吸入发动机,虽然尸骨无存,但,一般空难(尤其空中解体)基本也不会有全尸。。。这种死法保证瞬间再见。而最痛苦的死法,莫过于高空坠落,以及,空中爆炸。本次环球航空800号就属于后者,甚至更惨。

空难原因,在于油箱在高温下因电线短路引起的火花引燃爆炸,机头直接被炸飞,而此时的飞机尚处于攀升阶段,于是置身高空,遭遇猛烈气流的乘客,只得眼睁睁坐着,被周围爆炸的火苗吞噬,散落在大海上。

不过这不是我整精神的点,而是,这件事,一开始,就有声音在说,是恐怖袭击,是有导弹炸飞了飞机。

FBI做了粗略的调查,就向大众发表了导弹袭击的可能。事后FBI也说,当时存在主观认定。此后,媒体也报道,是海军击落了飞机,有100来号群众亲眼目睹了不明物体飞向高空,一时之间舆论哗然。

虽然经过调查,被控诉的海军的射程根本不可能击落飞机,依然遭到大量质疑,怀疑军方包庇。

最后,经过调查员不懈的努力,甚至以身试险(为证明油箱温度存在易燃,模拟当时环境亲自坐了同款飞机升上高空),还用飞机残骸拼凑出了完整的飞机,以证明事故的发生,并不是什么导弹,就是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油箱处于易燃的环境,一个不起眼的小火花,都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然而,这样的调查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特别是很多看了媒体报道先入为主的人。那所谓100来个目击者,看到的,极有可能就是在火苗中持续向上攀升的飞机。

讽刺的是,阴谋论者依然认为调查结果是错的,“我们知道自己是对的,我已经不想跟坚持己见的人争吵了”,调查员在最后的采访如是说。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可以想见他遭到了何种来自“民意”的抨击,这也是让我情不自禁爬起来码文的原因。

现在,网络黑公关稳赚不赔的财富密码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你搞臭,人都是有主观倾向的,先让大众树立起一个印象,之后即使真相大白,也无人会在意。忘了在哪看到对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了,大意为,人几乎很难推翻自己的第一印象。所以,只要让大众对你产生负面的第一印象,就赢了。后面所谓的名誉官司也好,反转也好,其实都是徒劳,只是受害者的一厢情愿,大众不会认可的。因为,人,怎么可能自己打自己脸呢?他既然相信了第一印象的说辞,后续,也只会主动找出各种支撑这套说辞的依据,达成逻辑自洽罢了。

这个现象很好解释了一些被莫须有的网暴社死的人,明明看似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为什么那些人的“社死”还在继续呢。之前一直无法理解,现在明白了。

相信飞机是被导弹击落的,这是最省事最一劳永逸的办法,毕竟恐怖分子是“人类公敌“,把矛头指向它就好了,什么锅往它身上背就好了。然而,涉事的波音747飞机,每一架都存在着这样的缺陷,也许事故的发生需要好几个偶发条件,但落到每一个人头上,就是灾难。搞清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追本溯源,提出解决方案才是王道。

摆事实,讲道理。从小学习的道理,在如今的世道,仿佛已经消失不见。

如果这起空难发生在现在,我已经可以想见舆论的走势。谁让它是美国的飞机,被炸活该。什么?是美军自己人炸的,哈哈哈喜大普奔,什么?不是炸弹,我不信,怎么能让内部人查,这不是包庇么?什么?是因为油箱爆炸?我不信,它就是被导弹炸的,还有100多个人证呢。

之所以看了这期特别感慨,因为,

这起空难发生于1996年,当时,还没有网络这么便捷的传谣产物。但,当时的新闻媒体,依然能用它们的影响力颠倒黑白,实现背后各自阵营的“主张”。

一直觉得舆论每况愈下,是网络的锅。其实,客观来讲,只是报道的载体变了,本质没有变化。

人性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