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低阶就够了

很久以前,社会就有个共识,通过手机,手表,包包识别对方身份地位,所以才有了卖肾买iphone的段子。我一直觉得很奇怪,联想自己,我会大大方方地掏出自己的小米手机(虽然现在换成了vivo),红米也行,so what?就把我当成低阶好了,我有没有钱,我自己不知道吗?

感觉这点真的是自己和别人的一个很大差异,我好像对外部评价并没有那么在意,但我不可能完全不在意,所以解决方法就是屏蔽。

后来接触了mbti圈,也是如此,经常能看到掌握了XX功能,就是高阶人格了的说法。每次看到只有一个想法,那我就当低阶人格好了。一个别人眼中的高阶+不快乐的自己,吸引力远远比不上别人眼中的低阶+自洽的自己。核心思想一致,我是谁,我自己不知道?

所以,以下就是一位“低阶人士”的发言。

感觉最近被王暖暖创到了,不说点什么忍不了,顺便整理思路。她的“归途论”,彻底让我对她的评价两极反转,这点很有意思,值得深究。让一切不合理的行为都变得合理起来,她的经历完全有迹可循,结果是注定的。

以及,人是会美化自己的,王暖暖说的话不要全信,她隐瞒了不少。因为书没看下去,不清楚书中是否叙述了她早就知道俞晓东坐牢的前科,我明明记得出事那会,就有一些采访报道她是知情的,只不过选择了接纳。现在的采访,口径全部说成了靠事后记者挖掘,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关于稀里糊涂的3分钟领证,现在结婚的确很容易,但是,该走的程序还是有的,王暖暖是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一步一步按照程序填表走完的流程,不是简简单单签个字就结了。

总之,如果要深挖的话,矛盾的地方不少。我承认,她自救过程中的急中生智非常让我佩服,康复过程中的毅力也让人钦佩,但内核是否强大,我打个问号。尤其是经历生死劫难之后,依然改变不了情感依附的底色,她是真的好怕好怕自己孤身一人啊。以前看到incel吐槽大龄女性肯定深夜偷偷抹泪,我还嗤之以鼻你懂什么,现在看到王暖暖,没话说了,绝佳的素材。只能说,这是她的出厂设定,极度需要外界的情绪反馈,所以俞晓东那些话术才能精准戳中。以及,我有预感,如果现在还有人想要哄骗她,也一定能够骗到。她可能也清楚,自身条件+伤病难以寻觅新的伴侣,且风险极高,所以单身生育是最优解,也是快速获取情感投喂机的方法,孩子妥妥工具人。

嗯,再说下去感觉自己越来越尖酸刻薄了,真的打住不能再说了。可能我是失望多过愤怒吧,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欣赏的战略系统,结果发现底层代码致命缺陷的那种失落感。

即便如此,我依然认为王暖暖是一位非常值得钦佩的人,在处理事物上,能做到冷静客观,抓重点,有执行力。只要,不碰男人。而且,这是她自己的人生,她过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而且,她也不是完全不能借鉴,医院自救姑且属于瞬时爆发,漫长康复才是难中之难。她极有可能是SJ类型(大概率ESFJ),能够关注身体细节,并坚持既定流程。这些恰恰是我的短板,我是真的不擅长日常积累。

好了,真的是最后一篇了,不能再说了,让我赶紧把她忘了吧。

关于王暖暖的最后一篇

之前还说要看她的书,写观后感。手贱,看之前,又看到了一篇她的采访,那篇采访看得我极度不适,连带书也不高兴看了。我在微信阅读看到第三章,看不下去了,就这样吧。

说王是恋爱脑,真的没说错,可以说,发生那样的事,是必然的。她的确很聪慧,可惜,存在价值还是需要外界给予。她提到父母希望她要孩子,因为双亲死去后王暖暖会没有归途,她的归途在哪。说着说着潸然泪下。

我整个地铁老人手机脸。对不起,我实在无法理解。虽然我可以动用理智去包容这样的思想,但怎么说呢,一下子就觉得,真的不是一路人啊。

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只有一个。我思故我在,我在哪,家在哪,归途在哪。这有什么值得伤心的?

不是说非要断情绝爱,拥有情感诉求很正常,但她给我的感觉很割裂,明明战术层面上如此优秀,却在最关键的自我认同上犯下致命错误。我合理怀疑她有一个fe在里面。

所以,暖暖会去曼谷神庙求赐姻缘,所以,她必须试管得子也要把活着的意义寄托在她孩子身上,我觉得她的孩子很可怜,生来背负着这样沉重的意义。也许她的初衷的确希望孩子快乐,但病态寄生已经注定,除非后期暖暖找到新的情人,能将情感寄托转移。现在才1岁多,就将幼儿视作成年人,和他诉说工作烦恼?我仿佛在听恐怖故事,诉说心事没问题,很多母亲都会这么做。但她是有意识地把对方当成成年男子,是合伙人的身份。身份错位,长大后还得了,怕是变成俞晓东母子翻版。只能寄希望暖暖的智商能妥善处理了。

我还是一个观点,解决之道,暖暖必须找到新的寄托,能够从孩子身上剥离的情感寄托。既然她的性格无法向内归因,必须依附外界锚点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那么,这个人也必须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毫无血缘关系的成年男性。孩子的身份,只能是孩子。

想想自己也蛮冷血的,明明前脚还把她视为可借鉴的学习对象,后脚就失去了兴趣。有点类似于之前的那个神秘园,突然一瞬间,看到了本质,然后索然无味。

不可避免的自恋

昨天看了王暖暖的最新视频,原本没想去读书,因为事情大概已经被我知晓了,不过想到还有大量细节没有被描述出来,我决定去读一读书,回头写个观后感。因为此女的谈吐,面对危机时的自救意识都非常地夺目,迷人,这些思想一定包含在她的文字内,光看一些截图就能知道。其实她完全可以贩卖她的知识,而不是走母婴赛道,比起一些登味十足的男性up主,人聪明百倍了。不过我可以理解,这条路一定走不通顺。她现在只是出个书,都能被人指责作秀,母婴赛道没有被骂,纯粹是因为当妈的人受激素控制太多,底下粉丝群都是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把对孩子的爱同步代入到对带货者的支持,因为带货人也是母亲,和她们是一路人,观感会比较和谐。她但凡是个男人,就算靠出书吃老本,不断叙述过往遭遇,骂声也一定会比现在少很多。那些男性up主之所以被追捧,很大程度是因为男性身份,被广大男性群体视为了一路人。很多人看事物是以立场划分的。

我想到了一个我曾经很爱看的up主,神秘园,做各种洞潜失事案件的。我原本觉得他的视频专业性挺强,挺爱看,直到某一期视频,可能是视频中用了一些不太尊重女性的用词吧,遭到了一些评论的反扑。我懒得再回去看内容,大意是说,有个冒险的驴友一去不复返,回来老婆都不知道是谁的了。其实我看的时候,压根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还是看弹幕和评论区才知道。本来到这一步还没什么,搞笑的是这位up主破防了,特地在评论区晒出书的原文,大意是这段话只是照搬书的内容,一副很委屈的样子,自己只是说了最普通的话,居然会受到攻击,完全无法理解,暗指有人打女拳,评论区底下自然又是incel开大会。我当时一看,好下头,原视频我没感觉,这段狡辩彻底下头。

其实这位up主,平常视频里就各种暗戳戳侮辱女性,用“别什么洞都钻”等调侃词语服务自己的受众,他当然清楚自己的话是有双关含义的,只不过我平时都忽略不计,毕竟人都有局限,我的目的是他的视频内容,这点可以包容。但我没有想到他居然如此愚蠢,蠢不自知。的确,他只是照搬书中原文,但书中有那么多的话,他偏偏选择这一句,是什么目的不言而喻,为了服务他的受众,毕竟广大男性群体有绿帽癖,他知道这话能挑动他们的神经,哪怕只是调侃。很简单,他叙述的目的,只是为了告知观众,这个冒险的人一去不归,那么围绕着这个观点,可以有很多种角度切入,他偏偏只选择了那一种。而他之后的破防更证明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因为他觉得一切都顺理成章,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比明知故犯更可怕。那一刻,本性暴露了。你不能说他是个坏人,但,的确很LOW。LOW到我再也不想看他的视频。虽然,按照我的性格,哪怕他LOW,我也会为内容买单,只能说,他的内容,并没有独一无二到非他不可的地步,以及,我也对洞潜厌倦了,正好收手。从此后,我没有再点开他的视频。

好吧,这一段插叙放一边,回到正题。其实,上面那位神秘园,算是比较理性的一位了,很多时候,人不能细究,因为一个人的三观,一定会流露在视频,文字的各个角落里,我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很宽容。除非,自己跳出来暴雷。相比之下,我认为至少就仅有的几条视频来看,王暖暖本人的思维,非常符合我的偏好,比我看到的很多所谓知识区的男up主都要好,包括那个智能路障。你还别说,男up主有时候情绪化也很严重的,他在评价鲁迅那会就已经很明显了,不要当观众看不出来,观众只是懒得计较。

以及,我又不可避免地开始自恋。我很清楚,自己属于心比天高的那一类人,我并不是每个选择都无懈可击,但至少可以通过调整心态,让自己迅速占据理想高位,以及,从结果上来说,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别人夸我,我是没有知觉的,不管是说干练也好,聪明也好,脑子转得快也好,我会暗喜,但同时会想,真的吗?感觉自己只是在做最普通的事,明明我演讲的时候一直在呃呃呃。相比之下,我喜欢自己夸自己,因为我会觉得一切有理有据,让我能够信服。比如,昨天提到喝酒那段,我突然觉得自己好牛逼,思维怎么就转到那一步去了。

听到同事叙述来到日本,人生地不熟,感到孤单寂寞,喝酒也变多了。这段场景是在某次针对外国员工的日语交流会上,讲师和某位男性聊起的。这是一位三十来岁的男性,单身赴日,国内有没有结婚忘了,可能有吧。神奇的是我听到这段话的反应,常见有两种模式:
1,感同身受,同情他的遭遇
2,内心讥讽,一个大男人还这么脆弱

而我居然选择的是第三种:兴奋。他来了日本后喝酒变多了,变动的因素是到了日本后因为生活习惯不同,磨合不了,喝酒是结论。意味着,我如今和他一个处境,接下来长时间在日本生活,我大概率会遭遇和他一样的环境 = 我也会开始喝酒。哇,老娘终于可以借这个机会学会喝酒了吗?因为我觉得酒太太太难喝了,所有人来敬酒一律果汁伺候。如果我能享受喝酒,是不是会更好。但平时没有机会,如果靠这个被动环境因素,能掌握这个技能,岂不是赚了。这就是我的心路历程,我对这个男人完全没有评价,因为不关我事,我更在乎,我能从这件事上获得什么收益。虽然从结果上,我依然没有学会享受喝酒。因为我忽略了一点,他喝酒不是因为来日本,是因为耐不住寂寞。哪怕在国内,只要条件成立,一样会酗酒,和所在区域没有关系。只不过,我以为我也会寂寞,万万没想到竟然没有,没有了这个前因,自然没有后果。

现在重新回顾这一段,我的感受依然是兴奋。因为我发觉了自己的一个天赋,我真的能从各种事件上,第一时间优先提炼出自己可以吸收掌握的点。完全不假思索,是被动天赋,要珍惜。

回看王暖暖这一段也是一样,我是因为同情吗?是想借鉴她的经历学会规避风险吗?不,我可能有这一层考量,但含量太少太少了。我真实的反应是,王暖暖的见识,有可以吸收利用的一面。光是借鉴经历没用,经历千变万化,思维才是本宗。她曾经的失败,固然有不愿止损的劣根性在,这点很好理解,毕竟咱也是在股市亏过二十万的人(喂),太好理解了。但正如我现在早就赚回翻倍,暖暖也早已破茧重生,她的思维能力,正是支撑她的重要后盾,我最喜欢的是从逆境中翻盘的人,与我有天然共鸣。

王暖暖的重生

她的故事,在案发的时候就听说过了,也看到后期她的专访。所以,近期她出新书,上了很多播客,我其实是没兴趣打开的,因为我的预估是和以前大差不差。今天机缘巧合,我决定打开看一下,看完只有一个感想,这个女人的谈吐和见识,配得上她的财富,我完全相信,她之前的确是靠自己的本事实现了财富自由。

很多人说她恋爱脑,我不觉得。除了受限于传统观念,以及可能天生fe较高?不可避免对组建家庭有期待,无法承受社会对大龄女性的结构性压迫导致识人不清。但我依然认为她中招的确没什么可说的,很多人觉得自己不会中招,也不看看他们,手游氪金忍不住,直播间一忽悠就买买买,哪来的脸说别人呢。我一直觉得自己活到现在没有被诈骗,纯属走运,是上天垂爱。

我最佩服她的一点是,在医院,她能急中生智想到让前夫同意将自己的好友接过来,想的方法是让前夫的老母亲来,老母亲一人孤苦伶仃,不识泰文,必然需要人陪同,这样就可以借机安插自己的人。不过我在想,如果她前夫安排的是自己家里的人过来,那岂不是更没指望?只能说,前夫家应该也是四面楚歌,亲戚全断光的关系(其父也赌博),应该是能借的早就借了,能联系上的亲属早断光了,再加上暖暖的口才,这才拉到熟人。和暖暖比起来,这位一米八的熟人汉子明显胆识小多了,但也已经很厉害了,毕竟他也完全可以不管不顾,可能还是因为,这事太突破下限了吧。最终,也的确靠他的录音作为呈堂证供,暖暖高低得给他磕个头,不为过。

这件事我最佩服的还是,暖暖的确有机会想办法告知医务人员真相,可是没有证据,警方就算抓到了人,之后也只会释放,暖暖的忍辱负重,除了保命外,更重要的是拿到证据,她一开始就想到了录音,哪怕经历生死存亡之际,大脑依旧能严格按照逻辑执行,我很佩服。这是我的理想状态,毕竟,很多人能够想到报警这一步,却很难同时把证据链也一并想到,尤其是在当时那样的应激环境下。现在的网友躺在沙发上吹着空调,当然可以轻飘飘大放厥词。我很好奇自己究竟能否做到,我不能打包票,毕竟没有经历过,不好说,加上我比较冲动,很可能坏事。

只能说,我唯一比暖暖好一点的是fe盲点吧,暖暖提到当时不敢回家,觉得回到家没有一盏灯为自己点亮,感到伤心。我想,这才是她真正的弱点,也是我完全无法共情的地方。不过,我充分尊重她的感受,我相信绝对有很多这样的人,毕竟当年赴日工作,同去的人因为耐不住寂寞学会喝酒的比比皆是。只能说,我很庆幸我的出厂设定没有这个选项,当时听到同事的话,我还激动不已老娘终于可以学会喝酒了,结果。。。我回到单身公寓,就和回国内的家没有任何区别,我出去逛街,和在家门口逛街没有任何区别,什么孤单寂寞,不存在的。也许旁人真的无法理解吧,我只要一想到整个家就只有我一个人,爽都爽死了。我还记得那个时候的我,晚上在干什么呢,打游戏?泡杯牛奶在阳台赏月?亦或是在电视上看NHK科普记录片?跳健身环,做第二天的便当,反正要做的事有很多,就是找不到喝酒的理由。全篇下来,王暖暖的很多表述,我都非常感同身受,觉得和我的思维一致,唯独这一块,可以通过逻辑理解,但感性上,难以共情。别人也无法共情我们这样的人吧,所以他们会以己度人,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以为别人也是一样。只能说,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暖暖说,她功成名就之后,不再执着男方是否实力旗鼓相当,只要三观正,普通人也无所谓。我非常理解她的想法,但事实是,人的三观和实力高度绑定,一个拥有基本常识,有上进心的人,他也许混得没那么好,但不可能混得差。穷乡僻壤出刁民不是没有道理的。底层人士心地善良,白富美尖酸刻薄,这种故事也就霸总小说里才会出现,里面的灰姑娘女主也就靠那点仅存的道德优越感占据高地了。真相是,白富美往往受过良好教育,教养更好。(这里只谈比例,不代表所有人)

回顾过去,暖暖感叹如果当初自己能坚持门当户对,那么前夫那样的人,是根本入不了她的法眼的。事已至此,后悔也无用,她现在也通过精子库,成功拥有了她的宝宝,皆大欢喜,毕竟她的理想就是拥有孩子,回到家里没人,她要受不了的,至于这个人是丈夫还是孩子,真无所谓。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这是她的需求,能满足自身需求,就是她的胜利。

拉偏架

听说最近深空的饭圈又不太平了,我也是之前刷秦彻月卡吐槽的时候看到的。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为什么会把夏以昼拎出来打,他作为晚出场的角色,本身粉丝体量就比不过御三家,要虐粉为何不和鱼打呢。然后转念一想,因为还没出第二轮日卡的只有秦彻和他了,拉鱼出来打,虽然可以刺激彻粉氪金,但刺激不了鱼粉啊,只有拉夏打,才能两边都刺激到,嗯,真是朴实无华的心思呢。

18年左右,恋与制作人的生态圈非常恶臭,我当时还觉得,也许只是吸引了一大批追星族,所以才搞得乌烟瘴气。深空出来后,虽然取消了游戏内的打榜,但评论区该有的操作一样没少,可以说完全复制恋与社区,为什么只有叠纸的游戏会出现追星生态,其他乙游虽然也会大战,但并不是追星式大战,似乎很少看到别家把男主们当偶像崇拜,某种意义上真的是叠纸特色。原来看到有人说有脂粉诱导,我还不信,现在也不得不信了。正好刷到了一个总结帖,非常精妙,可以拭目以待之后两人出来时,会不会有同样的说辞,非常经典的引导话术,一看就是设计好的台词。

虽然深空的男性群体塑造集体失权,女主心智宛如幼童,但不得不说,深空的福利在乙游中算好的了。日乙我2000砸下去拿不到一张卡是常事,什么保底,不存在的。哪怕和其他一般向的二游比,也已经够意思了。所以是一个对零氪极其友好的游戏,只要忽略弱智剧情。我现在活动剧情全部2倍速,短信秒按,反正大差不大,不管如何天马行空最后都是“我到楼下了开门”结局。纯当赛博养兵,每天站在咖啡厅里的那个人才是真正属于玩家的那个他。

最重要的还是摆正心态,主动吸收想要的,屏蔽不想要的,主打玩得开心,一切为“我”服务。你会发现,深空还是很不错滴~

我一直坚信,环境需要人为创造,我们有必要为自己打造一个舒适圈,这不是掩耳盗铃,而是利益最大化的终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