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正好提到会议纪要,在梳理时需要搜寻信息,不可避免接触了一些AI笔记和衍生出的思维导图,我又有点忍不住了。
直接上结论:思维导图已经可以成为我心目中排名前三的厌恶之物了。
这是非常神奇的,按理来说,我应该会喜欢才对,但事实却是,完全相反!
我看不了一点,只有满脑子的厌恶。
后来,我忍住厌恶心理,打算瞅一眼,终于看到了“对策”,“目标”等字眼,看起来内容似乎挺正常的,但这个呈现的方式,真的让人满脸黑线。
我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关键的点,我的大脑似乎不能接受横向叙事,我对竖向叙事更偏好。
比如:
1.背景
2.目的
3.分析
1
2
3
4.对策
1
2
3
5.结论
这样的结构,一秒就能看完。给我看思维导图,我第一秒就关了。如果能撑过第一秒,可能要花5秒以上才能看出来它想表达什么意思。这个时候,大脑只有一个想法,非常符合mbti刻板印象的一个想法。
说重点。
我的话再加上三个字,
上结论。
非常地神奇,竖状结构,再怎么长也没关系,不能横,一横我就吃不消。
我唯一可能接受思维导图模式的只有一种情况,分析原因,那的确需要发散,问题是,最终落实到解决,还是只有123啊。
说到这,我又想吐槽一个点了,而且我感觉自己好像很久以前也吐槽过了。现在AI发达了,笔记种类又多了,我还是有种怪怪的感觉,很多人,真的不是为了做笔记而用笔记工具吗,类似于为收纳而买收纳盒。
好比这个思维导图,大部分人,真的是自己画了一个个方框,加颜色,加虚线在那里引导吗?我怀疑大概率是,对着AI说: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这段内容。
反正,就我自己来说,最好用的是One Note+Excel
甚至于,One Note的底层逻辑就是记事本。如果两者非要二选一,Excel才是真神!万物皆可Excel,仿佛是计算机运行里的底层代码。而且我发现,一旦ppt用久了,思维很容易惰性,打开Excel甚至会卡壳数秒才想起来如何组织逻辑,这似乎是种能力退化,不是好事。
我承认,Notion之流也许真的能在如何做好一份笔记上有帮助,但我很想问,那它真的帮助人促成了什么事吗?即,真的让事物运作起来了吗,落实了什么新的结果吗?OK,也许它的确能作用于职场,那我用记事本也能做到,信息还更精简,关键不还是取决于内容本身吗?
虽然AI会给我吹嘘,说什么这是因为我脑内已经生成思维导图,无需可视化,所以只会觉得是无效操作,厌恶感是对低效的不耐烦。我觉得,倒也不用如此区分优劣,也不用整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可能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不一样的,有偏好横向的,也有竖向的,而我显然是极端偏好竖向,但偏偏这个思维导图的模型只会做成横向,我真的看不了一点。。。
也许心理学有专有名词可以解释吧,我懒得研究。只是觉得很神奇,遂做个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