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与国会

吐槽也吐槽过了,最后聊点好的吧。

这次去解锁了三个新地方,虽然距离第一次去,也过了十几年了。。。其实,还是有一大半的地方没有跑过呢。可能也就是第一年是冲着旅游去的,后面都是专程看演唱会,所以能去的地方也不多。这次陪家人去了箱根,也算解锁了一个新成就。毕竟,平常我也不会来,演唱会也不会设在这里。

我很喜欢大涌谷,虽然它作为旅游景点也的确没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就冲这个不停冒气,充斥着硫磺味的火山口,我已经觉得值回票价啦,更何况门票本身也是免费的,不如说到它那里的交通费才是门票(笑)。我还挺喜欢缆车和登山小列车的,就是去一次比较耗时间,从箱根汤本出发,约莫1个半小时吧。仔细想想,人家毕竟是山上,和平地里的景点总归是不一样的。我也不免俗地品尝了黑乎乎的温泉鸡蛋。虽然味道就是普通鸡蛋的味道,但是!寒风凛冽的山头,一个热乎乎的鸡蛋带来的救赎感,请自行想象。

这次住宿的地方是天成园,在箱根汤本附近。考虑它是因为性价比,尤其是带老人,晚餐自助非常不错。事实上,老人们也都夸赞生鱼片自由了(笑),那种小家子气的怀石料理,我估摸着也是不会喜欢的,还不如敞开了吃。正值樱花季,门口的樱花还是不错的。

平心而论,这家旅馆还不错,后院有瀑布,二楼还有个漫画室,我在那里看到了《蓝色监狱》全套漫画哈哈,看了两个小时,看不动了,要睡觉了。晚上在六楼的露天温泉泡了澡,舒服还是很舒服的。但是吧,这个酒店有些地方也是一言难尽,我之前说日本服务业整体下滑,不光是几千的商务酒店,包括上万的高档酒店亦或是温泉旅馆,统统中招。这家也有个非常不好的毛病,明明写着可用支付宝,结果居然只是自动精算机能用,人工柜台不行,关键,它也不写清楚,自个儿贴纸上写着有,问了又说不行。我说OK,那以后是不是要加一行字注明一下?假惺惺来了一句“我们写了,可能字太小了看不清吧”,其实压根就没写!我都懒得拆穿他们,搁十年前的日本,甭管心里怎么想,至少表面功夫要维持住吧,而且一定会态度诚恳地说,精算机是可以的,您要不要试一试那里?or您提的这个问题我们一定会考虑整改之类。事实是,现在00后当道,日本的老传统都丢光了,极其敷衍,几乎所有的便利店,再也听不到欢迎光临,下次再来的口号了。

我一直觉得,日本人,其实非常容易受到环境,他人的影响。虽然全世界都差不多,但日本绝对是最爱读空气的一个民族。他们以前素质好,是因为封闭,周围人都一个水平,有贼心没贼胆。但是,只要把他们置身于一个摆烂的环境,立马迅速融入。现在,便利店,各大酒店,餐饮业全部都是东南亚,印度籍的身影,先不提这些地方的日本服务员几乎绝迹,即便有,看看身边的“同事”,原来不说也没事啊,不做也没事啊,态度烂点也没事啊,那是一个个学得比谁都快!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很多人的礼仪观念甚至还不如国人。以小见大,我又要扯二十几年前的一桩旧事了。认识的一个日本留学生,当我正想着横穿马路不太好,不能丢国人脸的时候,人家是一个箭步就横穿过去了。当时我就明白了,不是日本人天生素质好,都是被环境带出来的,受制于国情。更何况,什么叫素质?说白了,也只是各个国家,各个文明自己制定出来的一套行事准则罢了,做的人多了,不代表就是对的,更多是约定俗成。我为什么说日本再维持现在这样大规模招外援,扩大旅游业的话迟早亡国,亡的就是指他们的文化。

越扯越多了,掰回来。这次还解锁了一个新地方,日本国会。

虽然有参议院和众议院之分,我看地方都差不多,就只选了一个参议院。平时电视上老是看到那些政党们扯皮,于是也慕名去看看。解说的小哥挺帅的,不如说穿上那身制服,基本都难看不了。小哥说旁听席正中央有窗帘的座位是给天皇旁听用的,但他老人家一次也没来旁听过(笑死)

人懒了,就这样吧。大部分都是去过的景点,这次是带家人又去转了一圈。最后一天晚上,我又去了樱新町。这次因为下雨,没去富士山,看不到小木屋,想着最后再来这里打个招呼吧。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很多建筑都有年限要求。即便是国内,百年的建筑都可以称之为历史保护建筑了。所以,这间公寓,其实并不会永久保留下去。

且看且珍惜。

一成不变的弊端

上一篇我已经吐槽过日本了,自从疫情后,我每次去日本似乎只剩下了吐槽。有些改变,是真的明显到了肉眼可见,颇为神奇。可以说,现在还觉得日本服务好的,多半是第一次去日本,或者幸存者偏差。和欧美或者香港比,现在或许还行,但和过往比,说是断崖式下跌都不为过。

有些人说以前是对日本服务过度神话,我觉得说这话的恰恰说明这些人还是年轻人,多半也是疫情后去的日本。日本以前是真的可以,现在也是真的不行。不是说一定要跪式服务,甚至连国内服务都不如了才是关键。

我这次去,虽然是带家人,也算解锁了三个新地方,去箱根泡了温泉,还去参观了日本国会议事堂。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日本的服务业居然可以断崖到如此地步,以如此飞快的进程,简直就和得了癌症后的进度一样。几乎每年过去,都会发现比上一年更差了一步,与此相对,日本人每来一次中国,都会惊叹城市变迁之快,日新月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讯号。

日本服务业下滑非常好理解,23年刚从封闭状态开放,可以出行之后我就去了日本,当时就明显感觉日本变了,因为游客太多太多了,早就超出城市可以承受的负荷。当时我就预言,日本迟早不堪重负要完。如今2年过去,恶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我觉得不用等十年,保持原样,五年必“亡国”。

日本现在是全方位,各行各业都在下滑,所谓服务态度不好,针对外国人的歧视都是表象,这种下滑,对于原住民的日本人来说,也一样在承受苦果。我去了日本那么多次,能让我忍不住想破口大骂的,也就是今年了。可能是因为携带了家属,一看就是中国人面孔,那骨子里是装都不装了。对此我只想说,fine,请继续保持,只要他们依旧不思进取,根本没有任何威胁可言了。

是的,这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日本的一成不变。我十几年前去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虽然也有一些变化,比如越来越推行电子支付(取而代之服务业直接甩过来二维码让你自助点餐睬都不睬),但基础建设基本和往年持平,可以说,现在都不够看了。我去日本,并不会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每次都在吃老本,连原先引以为傲的服务精神也丢了,日本还剩下什么。

这也是给了我们一个警醒。最可怕的,就是一成不变。哪怕已经在一个相对较高的高度,不思进取意味着退步,只要有一丝懈怠,退步将是断崖式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

你只有一直奔跑,才能让自己停留在原地。

接近完蛋的日本服务业

吐槽向,此刻还在日本,但我觉得有必要先吐个槽。

疫情后,日本服务业断崖式下滑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我23年就吐槽过了。但我没想到的是,它下滑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甚至还能变得更差!我已经不敢想象底下的深渊是啥了,至少,中国城市范围内的服务业水平已经持平甚至高于日本了,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你个日本,没了服务业还剩下啥?在我眼里已经和东南亚差不多了。

说到东南亚,我之前就说日本快变成移民城市了,现在,我感觉移民对象已经从东南亚转移到印度了。。便利店自不用说,就连堂吉柯德也全是异国面孔,你甚至找不到一位中国导购!还是在道顿堀这样的繁华地段!!而且,人员构成已经渐渐从东南亚偏到中亚了😅都是不会说中文的人,这个很好理解,现在日本欧美旅客泛滥成灾,已经不需要会中文了。

我在这里这么多天,感觉唯一看到的中国人还是在车站服务中心的,可以说,中国打工者已经渐渐淡出日本服务业,我很好奇,是中国人已经不屑于再干苦力了,还是原本的生存空间被全部取代了呢?这不是好事。

随着服务业下滑,随之而来的还有歧视。虽然自古以来歧视就有,但以前是藏在服务里,现在是藏都不藏,装都不装。它要是对游客的歧视一视同仁也就罢了,很明显对中国或者说来自东亚的游客区别对待。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惯着他们!搞搞清楚我们才是顾客,是上帝,只要占理,就不要怕。我还是个会日语的,如果不懂,真的可能会吃哑巴亏而不自知,现在不是以前了,千万不要再对日本有滤镜。

可以说,日本现在,游客实在是太多了,而服务人员根本就跟不上,哪怕从东南亚,中亚大量抽调人手,都远远不够的程度,可想而知能好到哪里去。它现在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靠吃着以前的老本,以及全民的平均素质在撑,但这份素质,已经能够让游客明显感觉到下滑的话,前景堪忧。

我从12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去日本,疫情前,你要说服务究竟有多高大上,也不好说,但至少是能让人感觉舒服的,疫情后,一不留神就会踩雷,反正吸引力是大大降低了。现在也不追星了,更加没去的必要了。

哪天星星降临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