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站的incel文化说起

虽然有标题党之嫌,我其实更多想反省。因为,我有一个弊端,我似乎总是不自觉会把目光投向那个群体。别人看短视频洗脑,我觉得自己和他们半斤八两。我开始分析成因。

首先,我参与的视频网站,可以说只有B站。优酷腾讯不看,抖音快手不下,这不只剩下B站了吗。

B站有哪些好处?

1、 国内唯一还能肉眼可见的涵盖多领域的长视频平台(也许有其他平台,但体量太小入不了眼)

2、 以横视频为主的平台

3、 没有广告

B站的缺点,罄竹难书!哪天它倒闭了我都想放鞭炮那种。虽然现在有大会员,那也是用积分换的,反正不换也浪费。让我花1分钱给B站,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我之所以把视频投稿在B站,纯粹是因为其他地方更差。B站的优点,其他地方没有。B站的缺点,也是其他地方的缺点。流量对立,越是争议事件,越是逻辑崩坏,胡搅蛮缠的一方越是给予充分流量。我以前是这么想的,现在觉得,真的是胡搅蛮缠吗?只是大部分人只能看到那一层,B站只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把流量给了人口基数最大的那部分群体而已。在这些人眼里,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观点。

回到标题,我从13年左右开始看B站,那会还没有流行所谓的incel文化,体感上男女比例对对开,大家各取所需,互不干涉。疫情前后,可能早于疫情几年就开始了,B站的男女比例慢慢失衡,我无论看什么社会事件,都能精准猜出评论区的性别,一大批女性被分流出去,入驻小红书,抖音,B站则越来越被更多“贴吧人士”占据。结果就是,我哪怕只是看一个宏观的社会事件叙述,评论区无一例外都会有各类incel跳脚,然后边上推送的又都是百万级别incel扎堆自嗨的各类视频,而我偏偏又手贱点进去想看看这些人在自嗨什么,最后就是我浪费了1个小时时间,并得出了一个自己早就知道的结论。以至于现在很多长视频也不想点开了,因为,结果就那样,都在“走流程”。我就算一开始的目的不是看他们,最后兜兜转转,还是会回到他们身上。这不对。

我开始自省,思考自己手贱的原因。真的只是想分析人群,学习如何避免遇到这类人吗?其实我对他们不感兴趣,但我对他们的一个观点很感兴趣。是的,这才是导致我会忍不住点开的原因。那就是

这些人,是怎么敢大言不惭说自己多么多么辛苦的?

我每次看到类似言论,都会生出这一个想法。绝大多数所谓底层人士的人生,根本不值一提,就是非常普通,非常普通的人生。但他们特别喜欢包装自己的苦难,并沉溺于自己的苦难,成为了自己不作为的借口。但凡把视角拉高一点看看世界呢?出生在城市里就已经足够幸福了,OK,你说你是农村来的?出生在没有战乱的中国就已经足够幸福了,真把你扔到中东,叙利亚也就老实了。

他们特别像之前AI分析的infp功能发展不完善的那波人(抱歉让infp躺着中枪),痛苦发生了,感受它,铭记它,反复回味它,咀嚼它,就是不肯解决它。我很讨厌上野千鹤子的一个观点,是的,就是著名的东大演讲,大部分内容没什么问题,但唯独一点,大意是“你所取得的成功只是建立在得天独厚的环境,要知道还有很多人没有这个环境”。这句话,要看怎么理解它,从哪个立场去理解它。我觉得这句话,只能用来鞭策自己,不过分关注他人。但绝不能成为,自己不作为的借口。真以为环境都是天生的?有的是人,拥有一样的出场配置,最后自己创造了环境。兜里只有500块没什么,兜里只有500块还怨天尤人才是关键。

我对这类人天然排斥,所以,严格来说,我不是讨厌incel,我只是讨厌一切具备这一思想的人,偏偏incel占了大头。而且,拜所谓的“有毒男子气概”所赐,男性incel还多了一个特点,对女性群体天然的鄙视,自觉高人一等。其实很好理解,我在其他地方见过一个说法,很有道理,很能说服我。一名男性的成长过程中,不停被灌输“不能像一个女孩一样”,你怎么能像女孩一样哭,你怎么能像女孩一样纤细?久而久之,不成为女人就是他们的目标,而一个他们从小不想成为的群体,你指望长大成人后,他们能对这个群体有多大尊重?这不是靠单一的个人教育能改变的问题。

以前,我评价女拳就是一门心思扑在男人身上。她们以为在批判男性,其实是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一一罗列男性的缺点,整个目光还是聚焦在男性身上。我觉得自己也有这个趋势,这是不应该的。虽然客观上,不能阻止每个话题的最终走向,但至少,当自己意识到这一点,应该及时抽身,并立即转移视角,这是自己今后要注意的点。

时常觉得自己的想法和他人格格不入,不光是针对男性,还有很多女性。我感觉过往厌女言论可能比厌男言论还多。但追根溯源,其实判断基准一致。我说incel男的视角低,女的也一样。就拿最近的孟村女事件来说,一堆人口口声声不要受害者有罪论,但所作所为,还是把受害者往道德高尚的完美者身上靠。随便一个视角就可以戳破她们的幻梦,比如这位受害女性,其实也是一个为虎作伥的帮凶,明知丈夫有长年殴打他人的陋习,依旧不愿划清界限。但凡舆论焦点在第三方的被打者身上,她的微博都能被冲烂,这时候,广大正义人士还会在乎这位妻子有没有结构性困境吗。如果真的在乎,怎么没见到他们分析恶婆婆的结构性困境?

而且这部分人还特别喜欢嘲讽一个观点,未知全貌不予置评。这句话在当今的网络环境早就变成贬义词了,很多人还找到了一个说辞去对抗。大意是,在事实已经清楚的前提下,说这句话非蠢即坏。但真正的事实是,他们援引的“事实真相”,就是某某姑姑发言,某某当事人亲属发言,某某邻居说。。。所有网暴者,都坚信自己已经知道了全部真相。

话题岔了,总之,我现在的反省是,为了一个自己早就得出的结论,观察再多都是浪费时间。必须承认自己的这一弱点,并加以改进。

不想当一个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人,没有意义。我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过好自己的人生足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