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山完造

是的,因为先前那个契机,我,打开了尘封N年的记忆。再次感叹世上最坚挺的网盘是什么?答案当然是,163邮箱!15年前的文章依旧保留着(笑死)

我原本以为,我会看到一堆黑历史,惨不忍睹。

现实是,我居然津津有味看起来,还把它看完了

但我记得当时,我明明写得狗屁不通的,不知道该说是记忆美化呢,还是的确能力下降,现在的自己已经没觉得有毛病了。毕竟,我一直有以前的自己总比现在的自己更优秀的错觉。。。

看了论文我才发现,我一直以为我写的是鲁迅与内山书店,其实,我只写了内山完造(笑),不过里面穿插了大量鲁迅的评论。关键是,文章的内容,我是99%都不记得了,过于神奇。。。仿佛是平行世界的自己写出来的一样。。。。。。

看的过程中,有几段特别有感触,我要摘录一下。

1. <内山完造间谍说> 

其实这个我完全没印象了= =b,现在再看,原来是这样啊。不过吧,貌似现在网上持间谍说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只能说,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相信也好,不信也好,可以有各种自圆其说的解释。与其在乎别人想什么,不如多考虑自己做什么。

==========================

另外再提一下关于内山“特务”谣言的由来。内山在当时拥护中国的态度,逐渐遭到当地日本人的怀疑,内山听从友人忠告,暂时回国。而在当时,一些中国的无聊文人开始攻击鲁迅和内山的关系,并四处散播内山为日本军队做侦探的谣言。尤其是在三十年代初始,不断有奸细的谣言传出。1933年初,鲁迅参加并领导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六月,“同盟”的负责人杨杏佛就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这年71日,出版的《文艺座谈》第一期,发表了署名白羽遐写的《内山书店小坐记》,把矛头直指鲁迅与内山。这篇文章称内山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特务,说鲁迅写文章,全是抄袭内山的观点。76国民党特务机关所办的刊物《社会新闻》第四卷第二期上,发表了署名“新皖”写的《内山书店与左联》一文,“加以应援”。这篇文章除肯定内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特务外,更进一步暗示“其与左联有缘”,并诬内山所得情报,“半由受过救命之恩之共产党文艺分子所供给”。文中所提的这个“共产党文艺分子”很明显是把矛头指向了鲁迅。当时,鲁迅在内山书店避难一事是为不少人知道的事实。把内山诬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特务,则意指受内山保护,“供给内山情报”的鲁迅,自然也应该是“汉奸”毋庸置疑了。当时在外,对鲁迅要离开中国潜逃至日本的谣传已不绝于耳。由此不难看出,国民党反动派的目的其实是要以此为由制造口实,真实目的是抨击鲁迅。对此,鲁迅极为愤慨,730日撰《伪自由书后记》中,鲁迅收录了这两篇文章,义正词严地宣告,“内山书店,三年以来,我确是常去坐,捡书谈话,比和上海的有些所谓文人相对还安心,因为我确信他做生意,是要赚钱的,却不做侦探;他卖书,是要赚钱的,却不卖人血;这一点,倒是凡有自以为人,而其实是狗也不如的文人们应该竭力学学的 !”鲁迅用此揭露国民党及其御用文人利用写文章诬害来进行告密的伎俩,内山书店原职员周朴农在回忆内山完造和内山书店时,曾回忆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时,内山书店长期作为团中央和各省团组织的通信处,一直相安无事。19291117日,周朴农和任弼时出席团江苏省委扩大会议时先后被英帝汇山捕房拘捕。考虑到内山书店在上海有某些特权,便说自己是内山书店店员。后捕房传讯内山完造到刑讯室对质。内山毫不避嫌,承认周朴农为原内山书店店员。最后周朴农与任弼时都没有暴露政治身份。(2)内山多次援救中国革命志士的义举毋庸置疑,发行国民党禁止出版的书籍,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公开出售,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国民党当局虽一再查禁,但在内山的书店,读者仍能买到需要的书。正因如此,国民党的御用文人,对鲁迅和内山一再进行诬蔑和攻击,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内山完造及内山书店在中国人民文化反“围剿”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以上关于内山特务谣言之段,笔者想说明的是,内山的所有行为,其实一直在民间这个范围内,他的书店也好,协助避难也好,都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作的努力,并未上升到政治层面,也没有证据表明。

==========================

感叹一下,为何我当时都没有断行。。。现在随便写几句就会断行,否则浑身不舒服。但当时却可以长篇大论,也许这也是时代变迁造成的割裂吧。

2.<漫谈会二三事>

其实这个漫谈会我也忘得一干二净了orz。之前看B站那个up主谈网暴,谈沟通交流才是解决唯一之道,颇有感触,漫谈会正是它的具现化。网上有人如此评价道:“那一代人具有一种高浓度的公共生活,天才为何总是成群而来?天才是共同体中间的个体相互激发的,如果每个人都隐没在私人生活里,像伯林说的那样隐退回内心的私人城堡,没有公共空间交流,缺乏一张阿伦特意义上的构成共同世界的圆桌,怎么可能有思想的对冲和激发?如果公共空间被人为的切割掉了或者被系统性地清除——无论是被政治权利还是商业资本——每个人都活在自我循环的小世界里,就不可能出现爆发性的突破和创造”(by 唐小兵)

这人讲得很好,完美诠释了如今为何网暴盛行的深层背景,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少了,网络,终究代替不了现实。

=========================

       鲁迅的日本友人多为作家,文学家,因此信件内容常围绕文学探讨内容为主。当时增田涉要翻译《中国小说史略》,和鲁迅有来往质疑的通信有八十多封,多是有关指出翻译中国文学上的错误之处,常常信件通篇内容全是译词指正。因此,在此类书信里,鲁迅对自身情况谈及甚少。然而,在偶尔聊及一两句自身情况的时候,往往会插上一句内山老板最近的近况。所谈之事也不甚大,不过是他最近在写漫谈,写了几篇等等。在与不同人的信件里不断地提及同一个人,这点还是值得引起注意。考虑到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鉴于鲁迅与内山的友谊。正如同鲁迅在信里常常会三言两语提上儿子海婴的近况,把内山的名字也提及则是因为将他视为至亲之友,作为“自己人”的立场将他写进给他人的信件中。不过提出内山的名字的信件多是对日本友人的信件里,考虑到还有可能是因为起初鲁迅与多数日本友人的相识大抵通过内山,这些人与内山也保持着一定的友谊,因此在与他们通信时需要把作为介绍人的内山完造也一笔带到,从中也可看出鲁迅本身也是看到了内山在与日本文艺人士牵线沟通上所起的作用;另外还有一点,从鲁迅写给他人的信件中,尤其是与日本友人的通信里,字里行间常提及内山书店里的漫谈形式。即使不提及内山完造,常常在文后末尾加上一句,“书店还是照去”或是“漫谈依旧在进行”。因此可以设想,鲁迅在信中频繁提及内山,他其实也有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内山书店中的漫谈会的期许,希望还能在内山的漫谈会上见到更多能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思想的中日人士。鲁迅的这一想法其实可从1936年病重逝世前夕依旧保持与日本作家鹿地之间的联系一事中可窥见一番。长久以来,鲁迅一直对出版界压迫的现状感到愤慨,为报刊写的文章,经检查官删减后,都已支离破碎。“对文坛和出版界的压迫,日益严重,什么都禁止发行,我的全部作品,不论新旧,全在禁止之列”(6)“一切刊物,除胡说八道的官办东西和帮闲凑趣的“文学”杂志而外,较好的都要压迫得奄奄无生气的。”(7)”1935年,叶紫的《丰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先后“非法”出版后,在上海没有一家书店敢于冒风险公开摆出来发卖它们。不独这三本书,凡属当时“左翼”,“非法”出版的书和画以及刊物,如鲁迅先生所译的《毁灭》,曹靖华所译的《铁流》等等,全是在鲁迅授意下,由“内山”发卖,“内山”传播,内山书店在那时几乎成为左翼文物唯一的公开“发行点”,而漫谈会可说是鲁迅能不受顾忌和志同之士发表自己内心所感的少而又少的场所之一。由于受战争影响,漫谈会少了,能够互谈的对手也不多,漫谈显得不景气。在这点上,鲁迅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感到遗憾。“内山书店营业如旧,但漫谈的同伴似已大为减少。就是说,对我说来是寂寞的。”这里的寂寞,可以感受到他的目的应该还是在漫谈中结交更多友人,抒发己见吧。内山回日本期间,鲁迅在给他的信里,也发出了“书店还是每天都去,不过已无什么漫谈了。我热切地盼望你能早日归来。”的感叹。从鲁迅对于漫谈的这一点态度可以看出,漫谈会的存在,对当时中日之间文化交流以及传扬具有重要的作用。

=========================

以下是当时写文时参考的资料,对此我只想说,我当时怎么那么牛逼orz。因为,我已经完全不记得自己看过了!!时间,真的是很可怕的东西。。。。。

我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契机,让我重新温习了这一切。过往人生的每一步,都构成了现在的我。

【1】. 《鲁迅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2】.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选编,《鲁迅回忆录散篇(下册)》  北京出版社19991

【3】. 《鲁迅木刻活动年谱》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10

【4】. 《鲁迅书信集》下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68

【5】. 周国伟,柳尚彭,《寻访鲁迅在上海的足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7

【6】. 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南海出版公司2001

【7】. 内山嘉吉编,内山完造著《鲁迅回忆》,社会思想社,1979年初版

【8】. 林治广,刘献彪,《鲁迅与中日文化交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9】. 周国伟,《鲁迅与日本友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9月第一版

【10】. 内山完造,《そんへえおおへえ  上海生活三十五年》,岩波新书 ,昭和24年(1949

【11】. 陈梦熊:《内山完造与虹口》  绿土(19984月第26)

【12】. 刘向楠,从鲁迅与内山完造的交往看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性[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6)

【13】. 高纲博文,上海内山书店小史[J]档案与史学200204

【14】. 周朴农 冯继烈,内山完造和内山书店[J], 浙江学刊 ,1982

【15】. 查国华,蒋心焕,鲁迅和内山完造——学习鲁迅札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6

【16】. 柳哲,曹聚仁笔下的内山书店[J]。 鲁迅研究月刊,1996(08)

【17】. 蒋静林,中国人民的朋友──内山完造[J], 上海党史与党建, 1995(04)

【18】. 赵修慧,赵家璧与内山书店[J],出版史料,2006,(03)

【19】. 王铁军,日本日中友好协会[J], 日本研究,2007,(01)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