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肥这件事

三十岁以前,我压根没操心过减肥的事,怎么吃都稳定。而且我以前,特别爱吃饭,成年男性的一大碗米饭,小学生的我就能全部吃完,还特别自豪。

三十岁以后,即便维持同样的饭量,却发现体重越来越不受控制。起初没有放在心上,然而,事实证明,你不管它,它只会越来越重。终于,它到了120斤。于是我痛定思痛,开始减肥,但我减肥的方式很简单,我只是把饭量减半了,一日三餐照吃不误,除此外坚决不运动,因为我发现,运动了也没用。然后,它果然降下来了,巅峰期是20年吧,叠加单身赴日,作息也不规律,一度瘦到了98斤。

回国后,体重稍微上去了点,但也基本在105左右徘徊,转折是22年末,我阳了。当时的我为了犒劳自己,买了一箱薯片,大概10包吧,2天内全部吃完。代价是体重又蹭蹭往上涨了,而且当时想的是,等我好了以后再减,这一想又拖了几个月,等我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它又到118去了。。。

再之后,迷上了我们可爱的tama酱,想着不行,不能这么胖去见真人,于是重启减肥之路,但问题是,我已经饭量减半了,那咋办呢,只能晚饭不吃米饭了。比如晚饭可以一块牛排+一个荷包蛋,总之就是不吃米饭。这么做有点效果,但不明显,我希望速度再快点,于是我又加上了饭后走1小时路,双管齐下,一个月从118干到110,后面陆陆续续磨到106,终于可以见tama酱了

然而,105似乎是我的坎,即便依旧保持每日散步+晚饭不吃米饭的状态,但却无法再下降。转折是今年上的普拉提课,原本只是为了消耗工会卡,而且基本2个月才去一次,但它却教会了我腹式呼吸大法。然后我神奇地发现,体重居然又下去了。其他什么都没变,只是在散步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呼吸。因为这段亲身经历,我开始相信,脂肪真的是靠呼吸排出去的了。。。

总之,体重又朝着100进发了,我要求不高,不需要很瘦,所做的努力,只是为了维持不胖。“你需要不断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这个理论真是诚不欺我。我依旧可以吃重庆火锅,吃泡面,虽然会增重,但只要时刻注意,让它再下来就是了,怕就怕懒。一旦懒了,稍不留神,回到120那是轻而易举,我可太有经验了。

相比之下,tama酱最近真是没眼看了,我不管他是不是因为要上剧或是别的什么原因需要增重,真的,不好看。只显得粗壮,观感全无,除非他要演男子版的百元之恋,否则我只觉得是无效健身。而且,他这样下去,真的快要失去我了。

我只喜欢纤细版tama,现在少年感全无,都不想看他了哪天恢复正常了,我再去关注他吧。

人类本质是双标

我发现我有一个毛病,可能也是很多人的共性。当你噼里啪啦说了一堆不太好的评价后,再看那个事物,反而可以看得进去了。。。我不知道是因为当你把目光都集中在它不好的一面,说完这事翻篇后,只能看到它好的一面,还是因为,人有补偿心理,说得太过分了,按照成熟理智的观念,应该说点好话安慰的情绪在作祟。

也许两者都有吧。

我现在看百英雄传,观感好不少了,可能是因为主要在收人,基本和预期一致,没有偏差。我开始想,也许,我一开始的想法,才是真正的想法,我是失望的,觉得无聊的。只不过,为了凸显我不是一个只会抨击的人,最后又用话术挽尊,说什么不管怎样,还是要感谢balabala。如果正视自己内心,那就是无聊的。我也玩过其他游戏,好玩的自然觉得好玩,一般的也的确一般。

正视自己真的很难,很多时候不是不知道,而是这么选对当下最有利。活了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收获还是,我支持变化。不管是客观环境的变化,还是人的主观变化。万物都在每时每刻地变化,享受变化,比一成不变好。但,与此相对,我又不会追求变化,不会主动地制造变化,它来了,我心安理得接受,它不来,我也心安理得一成不变。都可以。人活一世本来就是一场通关游戏,专注体验就好了。

今天看到一个观点,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啦。大意是,人生中只有很少的遗憾,是遗憾自己做了什么。几乎所有的遗憾都是遗憾自己没有做什么。我非常同意,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可以给它赋予意义,但唯独没做过的事,无法赋予。哪怕是别人看来不好的事,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思维去产生变化,哪怕是当时不好的结果,十年后也会变成好事,哪怕的确最后是失败,获得的经验教训也可以帮助十年后的自己。过往的所有决定构成了现在的自己,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后悔过往做的决定,因为那等于否定现在的自己。

不过啊,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再延展一下。因为无法掌控,无法改变没有经历过的事,所以人们才会遗憾。但是,当时没有做,肯定是因为有不做的理由。只要这个理由自洽,我认为,就不需要遗憾。它的确丧失了一个好的可能,但同时,也抹去了一个糟糕的可能。我们得到了太多,又不知足,对于那些没得到的,才会遗憾。时光滤镜增添了它的美好,忽略了那些风险。如果有一双眼睛,能事先预测到做了之后的悲惨结局,他还会要吗,还会觉得遗憾吗?巴不得躲得要多远有多远吧。只要没有压抑本心,出于自己的意志做的决定,那一定是当下最好的决定,没有遗憾。

越来越觉得,遗憾,源于人的贪婪,既要又要。如果这份遗憾能成为动力,我觉得有遗憾,不是坏事,如果只是顾影自怜,那还是赶紧抛弃吧。人类本质是双标,需要的时候,压抑本心有必要,不需要的时候,活出真我最重要。万变不离其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这事对自己有利,能够自洽,那就去做。

不够善良的我们大结局

全片高开高走,最后一集我可以给99分,1分扣在男主的短信。虽然我觉得他已经是天花板级别的男主,但,那条短信大可不必,无视留言就好。他的感情,已经通过行为都表达出来了。

短短8集,每一集都仿佛电影。看到最后一集,其实已经不想去想那些情情爱爱了。小奶狗的决定我觉得挺正常的,简也说了,奶狗的决定某种意义上也是瑞贝卡“逼迫”的,她看似卑微地“讨爱”,但手段过于激烈,别人也是正常的普通人,突然下猛料,不就是想劝退?那种冲上去一把抱住的,只存在于偶像剧。且,就算当场抱住了,1个月后也会再见,没两样。

奶狗就算当时接住了,瑞贝卡百分百也会推开他的,信我。

看到最后,我真的越来越喜欢简,里面所有人的决定,都正常无比,我都可以接受。但是,可以想见,很多十几二十岁的人看,她们不一定能够领悟到。虽然很不想用“她”,但我真的觉得,大部分情绪激烈的,迫不及待抨击的,往往是女性。。。这么说,真的很像倚老卖老,常常要不断默念止学,提醒自己不能骄傲自大。但是吧,我有时候也在想,有些领悟力,可能真的是天生的。以前看《NANA》,我二十岁看的认知,和三十岁看的认知没两样。但很多人说,以前看不懂的,之后就看懂了,我就很奇怪,为什么我那个时候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对心理,我只是觉得每一个人的选择都很正常,有逻辑支撑。

常常自省,不能自大,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事实上也的确有过很多误解。但是,有些非常基本的认知,可能真的是和时代挂钩。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懂,你拿同样的三观去要求不同时代的人,受伤的只会是自己。不管是20年,21年,肖战的事,霍尊的事,我曾经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这么显而易见的陷阱,别人都已经是拿着大喇叭对着一个简陋的靶子在说,快来打这个靶子。然后一堆人就真的傻傻地照做。关键,他们也承认自己就是被利用,但那又怎样,情绪价值满足了呀。这种情绪价值究竟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好处我是不懂。

之后几年,我悟了,人永远无法说服别人,人只会自己想通。所以,别人是死是活不关我事,只求不要死在我面前,因为我一定会心软,但我根本无力改变任何事。过去几年,同样的套路,一次又一次上演。

再之后,我又悟了。也许,我以为的那些轻而易举可以看穿的事,别人,其实是看穿不了的。这么想真的太自大了,但我越来越意识到,也许,这就是一种能力。我痛苦的根源,在于我要求别人做到我能做到的事。

台剧最后一幕,简开着车回家,感叹沿路的风景精彩不断。我现在和她的心情差不多,我也有曾经的何瑞之,不过现在是真的没空关心他,我只想搞钱,搞钱快乐许多,我连追星都淡了。不过最近倒是中票了,还是首场+最终场,我总共就申了三场,直接中俩(笑)。本来都打算不续费了。脚脚:请你续费。我:Fine。日饭也中了一堆,还可以多看几场,不过吧。。。前脚刚说已经对日本祛魅,后脚预定2次日本,人生真是精彩不断。。。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不够善良的我们快结束了

据说只有八集,下周就是最后了,真是有些舍不得啊。

如果单论故事情节,用500字概括,可能也逃不过俗套的框架,但叙事手法是真的很会,让我想到了那些文笔好的小说,赏心悦目。

我以前看小说比较多,但我认可的文笔好的,不超过三个,绝大多数热门的小说,文笔大多和初中生没两样,这么说似乎有些鄙视初中生的味道,其实不然,我记得以前新概念作文大赛,很多佳作都是初高中生写出来的。写作虽然和年龄无关,但文笔也许真是天赋。现在那些小说,真的,都还比不过新概念作文。。。

B站一直是学生党居多,不仅是那里,其他SNS也差不多,比我们想象得要多得多。你以为和对方在同一水平,对方可能还在上小学。但同时,同龄人其实也很多,只是大家关注的圈子不同。比如我的幻水,全是三、四十岁人聚集地(笑死)

相比之下,不够善良的我们的评论也好,弹幕也好,居然并没有太多不食人间烟火的学生言论(虽然也有,我自动无视了),我还是有点震惊的,说明它把大部分中年人炸出来了,数量上超过了年轻人,所以才控得了场。

简很真实,做得比很多妻子都要好

瑞贝卡也真实,现实里哪有那么多霸道女总裁,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不上不下。

何也很真实,而且已经超越90%的普通男性了。看到一种言论,对此很不屑,说对男性要求低的。只能说,那是真没见过比他差的那些大基数。当然,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说,他的确有很多不足,然而可惜的是,现实中大部分男的,甚至还不如他。反正我周围很少见到比他好的,能不出轨都烧高香了。当然也有好的,但好的程度也就是何的程度,说他是天花板级别,并不为过。

这部剧,其实对这三个人,都不同程度的美化了。真实情况是,简对婆婆不好,瑞也没有美貌,何出轨。这才是常态。

晚上真的应该早点睡觉

最近几天,“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事。其实是老生常谈,但不知为何,突然有了感触。这件事就是——

不管我晚上如何emo,一觉睡醒都觉得神采焕发😆

我以前一直以为,抑郁的时候上来码点字,睡一觉就翻篇了。有没有可能,我根本不用码字,都能翻篇?

比如,我昨天睡觉的时候,突然就觉得:啊,人生已经过去三分之一,回顾往昔巴拉巴拉,这股念头似乎是自然而然冒出来的。但是,一觉睡醒,明明现状并没有变化,大脑却仿佛接收不到任何负面讯号,即便试图按照晚上的情绪去复盘,都会宣告失败,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屏蔽了,不让你去思考。

太神奇了。

总结下来就是,晚上没事的话就睡觉吧😂反正,想什么都是无用的。

最近,微信公众号无意中看到一些嘲讽国外景区的自媒体似乎很流行,我只觉得无聊,这不就是影视区吐槽的翻版吗?现在就流行以前的剧多好,现在的剧多差,满足观众的宣泄心理,我点开看过,没觉得以前的有多好,甚至,有些对比,哪怕up主各种主观暗示,引导话题走向,我依然觉得现在的剧吊打以前的。但这都无所谓,因为点进来看的人,一开始已经预设了立场,up主只不过是给了这些人一个台阶而已。

别看我最近嘲日本嘲得厉害,那是因为我去腻了!对没去过的人,还是那句,去过就会还想再去!任何地方,任何人,任何事都会有不好的一面,只盯着那些看,会丧失多少美好,多少可能。

人都是贪得无厌的,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但神奇的是,现状的环境,却仿佛在逼人做减法,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后发现,什么也得不到。

比如我也是先看的长月吐槽,我也觉得罗的脸的确看起来像只螳螂精。即便我抱着这样的念头,只看了一集就完全摈弃成见,因为他是符合剧情塑造的。同样的,但凡真的完整看过这部剧,就不会觉得叶冰裳这人好,只是掀桌咖舆论会造势,死的也能说成活的。

但你去指出这点没有意义,有需求就有市场,这是群众的喜闻乐见。我很好奇这些人,吐槽到最后,这也不能看,那也不能碰,最后留给他们的还有什么。

比如我只是看个台剧,就被安利了某“国产剧不会拍姐弟恋”的吐槽,然后成功get到了一组国产剧姐弟恋,美滋滋看起来了。你看,我不就又成功得到了一对新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