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职转生

这部片是一个日本友人推荐给我的,说实话,有点看不下去,不难看,但吸引不了我。但,毕竟开了个头,怎么着都要看完不是,还好只是动画片,不像美剧,很快能看完。

一直一来,我都非常鄙视重生题材,很多年前,经常能看到那种什么冷宫弃妃重生后“我要拿回属于我的一切”之类的臆想文,我每次都觉得无语,连点开的欲望都没有。我的观念一直是,除非重生后记忆也重开,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要不然,前世什么样,后世还是什么样。真想改变,不用等后世,前世就可以,现在,下一秒就可以。

所以,我非常喜欢去年的日剧《重启人生》,因为它是难得的一部,重生后依旧还在走老路的重生题材。没有跳脱前世的环境,思维,依旧是一个普通人。唯一的开挂大概就是成为学霸,但这种努力级别还在逻辑范围内,且完全具备可操作性。反观《无职转生》,一个前世废柴的宅男,突然开挂,关键是思维开挂,一下子什么人情世故都懂了,游刃有余混迹于各类人之间,有这个思维,他前世压根不会是一个废柴。

重生题材大多分两种,一种穿越重生,周遭环境大变样,突然人格突变。一种还是维持着原来的环境,但因为“死”过一次,突然人格突变。这么想来,《回家的诱惑》算是后者。这类题材有一个核心思维,“我现在所有的不幸,自己已无力改变。但只要换一个环境重新开始,我就能行了”。重生的人,前世一定是失败的,正因为如此,才要写他/她通过“重生”后成功。

环境的改变不是万能药,人格可以变,但一定不会是突变。我见识过很多到了日本,依旧混在中国人群体里的人,来日本几年跟没来没有区别。我也见过不少日本人,跑来中国玩得比中国人都溜,我的一个同事,今年赴任,注册了大众点评不到半年,已经几百粉了(毕竟日本人食评喜欢写小作文ww)。需要注意的是,这可是大众点评,不是微博哦。有些人经营了几年,都比不过人家。

人的主观能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有这点在,根本不需要重启人生。

可能这也是我非常喜欢《蓝色监狱》的原因。我把这部片推荐给那个友人,她反而兴趣缺缺。其实我也不喜欢足球,只是觉得这部片的核心思维非常对我胃口。但对于喜欢看重生题材的二次元就不一定了。她把《蓝色监狱》定义为现充动画。我琢磨着这和现充有半毛钱关系??

好吧,以上只是把《无职转生》看了6集又搁置了数周的感想,也许看完想法会不一样吧,再说吧。

乡下人的悲歌(续)

之前说没看书,最后还是看了,发现和电影相比,书的细节更多,共鸣更高。

之前也洋洋洒洒写了一通,总觉得变成自卖自夸,于是都删了。但有一点还是颇为感触,很想说说。

哪怕万斯在书中已经详尽描述了为求学所做的努力,但很多国人依旧把他的成功归功于有了贵人相助,不管是贵人女友,贵人导师,贵人朋友。。。真是一句贵人打遍天下。没看到他一天打三份工,也没看到他累到住院。完美诠释了万斯一开始描述的那群人。“他们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把成功归因为投胎好和天分高”。现在还多了第三项,“有贵人相助”。可以理解为投胎好的变异版。

在这些人眼中,这些贵人仿佛就是随机挑中了一个人,然后倾尽所能培养他,达到自己的目的,万斯这类人就是个棋子,纯属运气好。

万斯在书中说到在伊拉克看到的小男孩,感慨自己小时候吃的苦根本不算什么,看看人家,自己已足够幸运。很多人都说万斯的苦不算什么,虽然论比惨,肯定有比他更惨的人,但他的经历,绝对惨过国内很多键盘侠,出生在中国,已经足够幸运。比惨毫无意义,重点是惨完之后,怎么做。甭管万斯出于什么目的写作,人家就是从高中开始为了筹学费在打工,冲这点,已经强过无数人。我不知道现在的城市青年,还有多少是连学费也交不起的(不拿乡村比,没有可比性,毕竟要比惨,随便挑个战争国度的儿童都能胜出)。大学有贷款另当别论,中学虽有九年义务教育,但还是要交200块的学杂费,我不知道现在这笔费用变成了多少,至少我那时候,这200块也是掏不出的,高中直接读的免费学校,不再为学费发愁。这点上来说,我极其幸运,永远感谢徐匡迪爷爷。

很多月薪几千的人,站在所谓的政治角度夸夸其谈,指点江山。他们没有万斯的毅力与魄力,却充满着莫名的自信。对这类人,我只想说,请继续趴着吧。反正,我是佩服他的,因为他的很多经历,我做不到。现实还没有惨到让我不得不做,我已足够幸运。我对所有能逆境突围的人,都永远保持敬佩。

乡下人的悲歌

只是无意中撇到了某条公众号,突然引起了我的关注。上B站看了别人的解说,又把同名改编的电影看了一遍。。。

现在,我只想说

别再自怜自艾了,起来奋斗!

小的时候,劝解自己的方法一直是八字金言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比我惨的大有人在

——————

说了很多,最后都删了。

没必要,自卖自夸也好,卖惨也好,都无所谓了。

我没有读过《乡下人的悲歌》这部原著,只是看了一些截取的书中片段,觉得这人的思维和我竟是如此地吻合,仅此而已。

恋与和深空

定期排毒:没办法,不说几句不舒服,唉。。。

——————

时代真的变了。

最近经常看到一种言论。恋与以前还算平静,出了光夜才开始撕,导致乙女圈风气如何如何。我整个震惊!只能说,玩家果然一批一批在轮换,以及,说这话的人,大概率是个中学生,恋与撕逼那会,怕还在上小学吧,所以毫无知觉。

恋与的圈子,一直很恶臭,一直很窒息。我甚至觉得,这么多年过去,也没玩出什么新花样,每次都那几样,到了深空,还是那几样,不禁让人感叹“就这?”。现在倒好,还会被人说,和其他家比起来恋与还算好的了,好一朵冰清玉洁的白莲。

只能说,以前是它一家烂,现在烂得各有千秋。

我骂恋与圈从18年就开始骂了吧,凌肖出场那会登峰造极,气得我特地改名守护凌肖。当时氪金比较上头,排在榜三,于是顶着这个名,天天挂在榜上,气死那些魔怔人。后来么,出了20年的事,我也退了游戏。偶尔回头登上去看看,看到那个名字,还是会有一丝感慨。

我现在的想法是,我在18年就已经深刻领悟到这帮二次元人的魔怔,居然还会在20年感叹三观崩坏。真的是脑子没转过弯来!那些人,或许可以嘲讽用饭圈追星的思维玩乙游,但本质和二次元是挂钩的,毕竟二次元魔怔人多出了名。

以前就说过,别看wb上的肖粉可怜兮兮,很多人和227的魔怔人没两样。她们只是被攻击了缩在一边美其名曰闭麦,但凡攻击的是别人,她们干出的事,和227干出的事,没有区别。不外乎是在大粉的煽动下,向不听劝的散粉施压,达到思想与行为的高度统一。这种事她们20年没少干,只不过肖散粉多,压根不听她们的。反过来说,227也是这拨人。那些混同人圈的人,该不会真以为自己也是冰清玉洁吧?

不论说几遍,我都要说,因为真的记忆犹新,2月29日大规模转发的那份所谓的商务抵制贴,一看就是出自职黑之手,列的全是扰乱市场秩序,教唆违法犯罪的事。如此堂而皇之传播,我看了只觉得两眼一黑,但二次元小将一个个当皇恩圣旨无脑开冲,逻辑思维仿佛成了摆设,我是真的无论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这才是我一直当“祥林嫂”的原因,即,人真的可以因为群体归属感而放弃理智?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其实吧,我很早就明白了,她们一直是一拨人。但凡攻击的是别人,我打包票wb上的肖粉一样冲别人冲得起劲,社群思维就是这样。饭圈,同人圈,都是社群。其中又以学生党居多,极易被煽动,成人裹挟其中,也会被氛围感染,侵蚀,混圈越久,越降智。跳出来再看,都是菜鸡互啄。

说回深空,经常看到氪个大几千就嚷嚷维权,我就笑笑不说话,这种零头就别拿来说了吧。维个什么权,人拿枪逼你氪了么,明明是自己舔上来要玩。不喜欢,可以走人。社交媒体需要流量,需要人变傻,听话,按预想的套路行事。

看看那些“激推”的发言,全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一提。但她们却觉得是人生大事,忍无可忍。是什么让她们这么觉得的?是什么声音在周围不停地重复再重复成为思想钢印?

我现在零氪,轻松愉快。三个号,照样把限定日卡都拿了,每天上线5分钟,贼舒服。

真的,苦口婆心,不要混圈,消耗的是自己的生命力。归属感,自己可以给自己,不需要别人。

幽灵公主

起因是买了吉卜力公园的门票,正好出了特价票,可以参观哈尔移动城堡和幽灵之森。哈尔我是看过的,但幽灵公主没看过,想着去之前,先看一看吧。。。

结果,我不禁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还适合看宫崎骏的片子。。。

想当年,我非常喜欢哈尔的移动城堡,这次重映我也去看了。千与千寻也喜欢,但是,这部幽灵公主,怎么说呢,我全程站黑帽,一开始男主出场我还是喜欢的,自从遇到黑帽,我就被其深深吸引,那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女性。再看男主,仿佛傻帽。女主桑更不用说了,我只希望一开头黑帽就能把她抓住,男主救什么救。

总之,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情,有男女主的镜头全程快进。

看完开始深思,我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变得如此不适合宫崎骏的片子了呢。。。。还是只是因为幽灵公主比较特别呢?我曾经去了2次三鹰的美术馆,但这部幽灵公主真的看得让人不适。

我只喜欢里面的人类阵营。

黑帽代表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对神明无所畏惧。当然,你可以扯森林保护巴拉巴拉。但搞搞清楚,我们是人类,我们会一边缅怀逝去的森林,但从不会停下现代化的脚步,因为那才是我们渴望的东西。请正视自己的欲望。

我最佩服的一幕是,村中有难,她并没有退缩回去救人。她教会那些女人用枪,说她们自己会保护自己。她并没有把那些女人视为弱小无助,只能被保护的弱势群体。

实在是太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