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饭圈化

因为李小双,最近看了一些视频。很多人说体育界现在被饭圈侵蚀,我只想说不要双标,体育很早就有饭圈了,任何团体,有人就有圈子。只不过,以前饭圈是男粉声音大,现在所谓的饭圈,主体更多变成了女性,我觉得可以理解为一种新型饭圈。

为什么这么说,最近看了李小双点评体操单杠,批评了张博恒下法不稳,基本功不扎实。哇。。。你可以很明显地从评论区看出,哪些是张的粉丝。真的,界限分明。不是说一定要骂,有很多人对张并没有敌意,只是客观讨论。但在那些粉丝眼里可不这么认为,给我感觉像得了被害妄想症一样,巴不得挨个反驳。

老实说,观感很不好,甚至让我对张博恒也起了一定的逆反之心。但我很快调整好了心态,我对他毫无兴趣,比赛也懒得看,我既然不知道他是谁,那么这股情绪就是站不住脚的,毫无意义。我非常清楚粉丝行为会对偶像造成恶感,毕竟我19年那会实打实地讨厌过肖战。我为什么讨厌,也许是因为当时充斥在周围的黑热搜吧。哪怕我完全不了解这个人,潜意识里本能地抗拒。但这并不妨碍我20年为他声援,因为一码归一码。所以同样,我对张博恒也完全没有意见。

我只是突然想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可以一眼看出谁是粉丝。不光是因为她们会袒护,要知道,袒护张的普通人也有,但语气措辞完全不同,为什么她们如此独一无二?

我想了想,她们有如下几个特征。

1. 她们必定拥有一个小圈子,这个圈子不断地重复再重复同一类观点,这些观点被总结为各套模版,她们反驳别人也都拿着那些模板去说,非常好认。这也是饭圈文化的典型特征。说话永远是标语,发帖永远是模板。

2. 她们会追到每条意见相悖的人的评论底下,复制上述的模板进行回复。一般人即便反驳,也就刚好看到某些言论回复,并不会刻意盯着评论区逐一回复,但她们会,非常明显。

1和2是相辅相成的。当圈子里所有人都在说同一个观点,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它是独一无二的真理,圈子越纯,越无法接受观念不同的人的存在。她们不仅无法接受,还一定要想办法纠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也是饭圈典型的心理特征。

我会这么说,当然是因为已经在手游圈,追星圈那里见识过太多太多了。都一样,别笑话追星女,都一样,饭圈还有一个特征,无法接受任何对偶像的祛魅。哪怕表面措辞说什么虚心接受,但一定会找各种理由开脱。现在还营销什么“美强惨”,“破碎感”??我点都不想点进去,我只喜欢眼神坚毅的运动员。

想起以前,在我追肖战最狠的时候,我就说过他的原声糟糕,余生预告简直不堪入耳,听都听不下去。斗罗的演绎,我写了十篇观后感骂。但后来的玉骨遥,明显感觉原声强了很多,我是佩服的。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现在追kismy,追玉森,我也一样说他们油管节目糟糕,看不下去。玉森还长胖了,惨不忍睹。好在他现在积极减重,只要能瘦下来,我就可以夸=v=

好吧,洋洋洒洒说了一通,其实我也不想过多批判饭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只不过,这绝对不是我要的活法。我每次看到,都会时刻警醒自己,千万不要变成那样。

体操王子李小双

前段时间,看到李小双上了B站热搜,才知道中国奥运比到体操了。是的,我对奥运毫无兴趣,08年就不看了,更不要提东京奥运了。那会,我也知道爱国小将们出征的事,怎么说呢,一来肖战已经耗费我大量精力,无暇顾及。二来,顾及有何用,强如李小双,照样是被喷的份。也别说什么在国际上丢人了,国人这种事干得还少么,习惯就好,不如说,你只能习惯,养蛊又不是从20年开始养起的。我20年也觉得丢死人了,后来发现丢人的事太多,早就麻木了。

今时不同往日,因为有现在的掉杠,一堆人想喷李小双也喷不了,更何况事件已经定性,大家也知道自己理亏。后人只会去嘲讽前人,我只想说,这群后人,大概率下次碰到类似的事,立马变成前人跟风网暴。我嘲都懒得嘲,管我什么事,相比之下,我更关注李小双。

这个名字,在我那个年代,如雷贯耳。不谈他的体操项目,光是他面对众人网暴日本选手桥本的那番话,真的,字字珠玑。核心思想两句话,1,不要双标,2,比赛永远是和自己比。第一点,人家桥本评分没问题,论主场优势,北京奥运会更大。第二点,我特别有感触。往远了说,花滑的羽生结弦,人家比都是超越上一届的自己。李小双的话,现在看来,大家会赞同,但在当时,只会收获嘲讽。但我相信,这群乌合之众的声音,影响不了他,他的抗压能力,肯定强过你我。

是人,都逃不过诋毁,哪怕强如鲁迅,古代的伟人,现代的开国功臣,都一样。从这点上来说,不如抛弃完美,大胆拥抱自私。

当你拥有自私这个缺点,你将只有这一个缺点。但如果你不愿意让自己背负自私这个“骂名”,恭喜你,你将收获无数个缺点。

无职转生第一季补完

趁着周末,终于一口气补完了。毕竟开了个头,要收尾。

如果没有转生这个设定,纯粹是剑与魔法的背景,当冒险剧看,我觉得尚可。没好到哪里去,但也没差到哪里去。但加了转生这个设定,这剧我不会再碰第二遍,没办法,踩雷。

虽然故事到后期,主人公也在反省,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习得性无助。不过他倒是说了一句实话,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习得性无助的人的妄想而已。即便被骂冷血也要说,他之所以前世是个废柴的宅男,只是因为太幸福了,有家里让他蹲。当生活逼迫到连家里蹲都做不到的时候,要么起来奋斗,要么等死,哪来闲功夫给他矫情。我们常说现在这个时代,抑郁症的人多起来了,在我看来,只是因为时代变幸福了的产物而已。

我觉得我也有抑郁,我也有习得性无助。那又如何,冷暖自知,生活还是自己在过。很多二次元人,特别喜欢自称抑郁症,简直人均抑郁,尤其画手圈。人抑郁归抑郁,笔可没停,各种龌龊恶心的画作,不会缺席每一次的网暴。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会对这类剧有共鸣,反正我共鸣不了,纯粹当冒险RPG来看,也一般吧。

无职转生还有一个副标题,“到了异世界就拿出真本事”。这句话是我的雷点,我承认对它的偏见,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个副标题。以及,本作充满了大量的男凝视角,不光是指那些显而易见的搞黄色,这在日漫里是常态,想当年的伊克西翁传说不逞多让,但人家好歹本身就是搞笑剧的定位。这部作品有时候会表现得立意很深,但只要稍微细想,会发现还是男本位思维,哪怕他把一些女性角色写得看似很独立,但她成长的动机和目标,最后都会导向到男主身上,为了男人服务。

这么说,有点女权那个味了。说实话,男的怎么想我无所谓,社会常态如此。自己如何融入与生存,才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我觉得很多骂的人,还是分不清主次。会骂,说明内心有期待。别看她们骂那么凶,A怎么怎么不好,要知道,“不好”的前提是有人“做得好”,才能证明“不好”的存在。通过骂A,内心其实还是在期待那个“做得好”的B。擦亮眼睛,躲开A,就能遇到B。我一直说,男人比女人现实多了,男UP主只要顺着女性思维说,马上能收割一波粉丝,她们会想,哇,这个世道还有这样会站在女性立场上考虑的人,然后转头去羡慕男UP的女伴。说明什么,还是在期待啊。这个世界每分每秒都在生产逆天发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别人随便抽点出来当话题引流,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也许他内心的确觉得有不合理的一面,骂几句并不会影响到他的性别优势,还能美美赚钱。女的呢,除了附和几声,跟着骂两句,不断地加深固有观念,却依旧无法舍弃幻想,损失的还是自己的时间。

话题绕回无职转生,可能是我对那个宅男形象实在过于反感,以至于无法客观看待。因为他和转生后的小男主鲁迪就是割裂的,鲁迪聪明能干,是前者的臆想,幻想自己到了异世界拿出真本事后的自己。而且人还会不断美化过去的自己,我也想努力啊,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巴拉巴拉,这话说的,那些同样从逆境中振作起来的人,你又知道人家经历了什么?

有时候还会想起胖猫事件,前不久,又有贵州女子被男友捅了16刀,刀刀致命,舆论有任何水花么。这种事太多太多了,PUA,被逼跳楼的数不胜数,但都被当做个例。一个你情我愿的胖猫,能引得如此声势浩大的讨伐,这时候不说个例了?麻木可以,不要双标。

无职转生

这部片是一个日本友人推荐给我的,说实话,有点看不下去,不难看,但吸引不了我。但,毕竟开了个头,怎么着都要看完不是,还好只是动画片,不像美剧,很快能看完。

一直一来,我都非常鄙视重生题材,很多年前,经常能看到那种什么冷宫弃妃重生后“我要拿回属于我的一切”之类的臆想文,我每次都觉得无语,连点开的欲望都没有。我的观念一直是,除非重生后记忆也重开,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要不然,前世什么样,后世还是什么样。真想改变,不用等后世,前世就可以,现在,下一秒就可以。

所以,我非常喜欢去年的日剧《重启人生》,因为它是难得的一部,重生后依旧还在走老路的重生题材。没有跳脱前世的环境,思维,依旧是一个普通人。唯一的开挂大概就是成为学霸,但这种努力级别还在逻辑范围内,且完全具备可操作性。反观《无职转生》,一个前世废柴的宅男,突然开挂,关键是思维开挂,一下子什么人情世故都懂了,游刃有余混迹于各类人之间,有这个思维,他前世压根不会是一个废柴。

重生题材大多分两种,一种穿越重生,周遭环境大变样,突然人格突变。一种还是维持着原来的环境,但因为“死”过一次,突然人格突变。这么想来,《回家的诱惑》算是后者。这类题材有一个核心思维,“我现在所有的不幸,自己已无力改变。但只要换一个环境重新开始,我就能行了”。重生的人,前世一定是失败的,正因为如此,才要写他/她通过“重生”后成功。

环境的改变不是万能药,人格可以变,但一定不会是突变。我见识过很多到了日本,依旧混在中国人群体里的人,来日本几年跟没来没有区别。我也见过不少日本人,跑来中国玩得比中国人都溜,我的一个同事,今年赴任,注册了大众点评不到半年,已经几百粉了(毕竟日本人食评喜欢写小作文ww)。需要注意的是,这可是大众点评,不是微博哦。有些人经营了几年,都比不过人家。

人的主观能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有这点在,根本不需要重启人生。

可能这也是我非常喜欢《蓝色监狱》的原因。我把这部片推荐给那个友人,她反而兴趣缺缺。其实我也不喜欢足球,只是觉得这部片的核心思维非常对我胃口。但对于喜欢看重生题材的二次元就不一定了。她把《蓝色监狱》定义为现充动画。我琢磨着这和现充有半毛钱关系??

好吧,以上只是把《无职转生》看了6集又搁置了数周的感想,也许看完想法会不一样吧,再说吧。

乡下人的悲歌(续)

之前说没看书,最后还是看了,发现和电影相比,书的细节更多,共鸣更高。

之前也洋洋洒洒写了一通,总觉得变成自卖自夸,于是都删了。但有一点还是颇为感触,很想说说。

哪怕万斯在书中已经详尽描述了为求学所做的努力,但很多国人依旧把他的成功归功于有了贵人相助,不管是贵人女友,贵人导师,贵人朋友。。。真是一句贵人打遍天下。没看到他一天打三份工,也没看到他累到住院。完美诠释了万斯一开始描述的那群人。“他们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把成功归因为投胎好和天分高”。现在还多了第三项,“有贵人相助”。可以理解为投胎好的变异版。

在这些人眼中,这些贵人仿佛就是随机挑中了一个人,然后倾尽所能培养他,达到自己的目的,万斯这类人就是个棋子,纯属运气好。

万斯在书中说到在伊拉克看到的小男孩,感慨自己小时候吃的苦根本不算什么,看看人家,自己已足够幸运。很多人都说万斯的苦不算什么,虽然论比惨,肯定有比他更惨的人,但他的经历,绝对惨过国内很多键盘侠,出生在中国,已经足够幸运。比惨毫无意义,重点是惨完之后,怎么做。甭管万斯出于什么目的写作,人家就是从高中开始为了筹学费在打工,冲这点,已经强过无数人。我不知道现在的城市青年,还有多少是连学费也交不起的(不拿乡村比,没有可比性,毕竟要比惨,随便挑个战争国度的儿童都能胜出)。大学有贷款另当别论,中学虽有九年义务教育,但还是要交200块的学杂费,我不知道现在这笔费用变成了多少,至少我那时候,这200块也是掏不出的,高中直接读的免费学校,不再为学费发愁。这点上来说,我极其幸运,永远感谢徐匡迪爷爷。

很多月薪几千的人,站在所谓的政治角度夸夸其谈,指点江山。他们没有万斯的毅力与魄力,却充满着莫名的自信。对这类人,我只想说,请继续趴着吧。反正,我是佩服他的,因为他的很多经历,我做不到。现实还没有惨到让我不得不做,我已足够幸运。我对所有能逆境突围的人,都永远保持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