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笔】川崎小子 – VOL.55人生的重启

中间有一段无论如何都会想到Kattun。。。赤西快被黑出翔了。。。再次心疼下kame。

VOL.55 人生的重启

担任纪录片节目的旁白配音工作已经十年了。

以前叫做《ZONE》,2005年后改名为《Birth Day》,追踪着体育选手面对人生“再生”(重启)的一举一动。

由于跟踪的都是当季的话题人物,所以不会事先录好多期储备,而是每周录制。

因此,我这十年来,没有长期去过国外。最多离开东京四晚,但这已经变成我生活中的节奏,正好可以给自己重启的时间。

作为旁白,为了避免灌输自己的情绪,我一直致力于扼杀情感,以平淡的口吻叙述事实。始终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我不会让自己去比赛现场。

尽管如此,在内心深处,有时也会边流泪边阅读原稿。

那是一部直面残酷的现实,波澜壮阔的人文剧。

特别牵动人心的是,纪录片每年都会追踪接到“战力外通知”的职业棒球选手。“战力外通知”,说穿了就是“解聘”通知。

每年一到秋天,职业棒球界为新人举办盛大的入团发表会。但在背后,有多少人入团,就有多少人被人从舞台上拉下来。

这些人从小学开始,初中,高中一直在打棒球。突然叫他们从事别的工作,怎么可能办到。这样想来,那份宣告是多么地可怕啊。

然而,告别棒球后,人生还长着呢。这也是事实。

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还能继续打棒球。可是,无论怎么挣扎,都不得不在某一处停下脚步。接到“宣告”后,还能抓住机会留在棒球界的人寥寥无几。

看着这个过程,我慢慢觉得,这就是“命运”吧。

仿佛有一股神明指引的力量,不受当事人的意志左右。

担任旁白后我想到的是,超一流的选手和普通选手的差别,不过是一纸之隔。只不过腿脚慢点,反应迟钝点,防守弱了点,真的只有“一点点”的差别。

但这些“一点点”加到一块,就是天差地别。

为了弥补差的“一点点”,一流的选手付出了生活的全部,倾注了所有心血。

“觉悟”上的差距,精神面上的差距,明显不同。最终形成了巨大的差异。这点在演艺圈也适用。

在体育界,数字是一切。但不光只看运动能力一项。接到战力外通知的选手在生死存亡之际,能否存活下去,考验的是人性。

即便是球团,那也是“组织”。作为组织,优先考虑的是这个人是不是为集团所需要。个性固然重要,但最终看的还是组织用起来是否方便。这点也适用于集团工作的演艺圈。

不过,凡事精益求精的人,态度永远是谦虚的。拥有自己的世界观固然必要,但如果不注重团队,那这人绝对谈不上一流吧。

参与纪录片制作后,我在想,人生真是深奥,艰辛而又浪漫啊。

另一方面,人生是可以重来的。

有可能第二人生会比之前过得更好。

我是如此积极地认为。

【练笔】川崎小子 – VOL.54老古董

VOL.54 老古董

说实话,我不擅长数码产品。

是个彻头彻尾的老古董。

基本上,和机械有关的操作我都不擅长。手机的话,我会拨电话号码,也会发短信,但这些也是我好不容易学会的。短信只和至亲之人发,一天最多发两,三条。而且只发要说的内容,长文也是控制在五行以内。直到最近,我才刚学会发表情符号。

手机型号变更后,我就不知怎么操作(按键方法)了。所以一直使用同一厂家的型号。虽然有红外线通信的功能,但我从来没用过。看看说明书就能知道,可我就是懒。

手机尚且如此,电脑就更不懂了。

我不在电脑上发邮件,本来打字就不行。我不会盲打,只会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地敲。看到边上的人打字如飞,我很有压力。

要写什么东西的时候,基本都是手写。在我心里,信就是要用笔写的。

只有查资料的时候,我才会开电脑。不过,电脑上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己必须要看的。兴致上来的话,我会在家花一整天把当天的新闻看个够。

不听音乐,我一天都不能活。但不看电脑,却没什么问题,又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因为经常忘记密码而开不了机,这点颇为头疼。

我从小就和机械不合拍。

中学的时候,技术家庭课中的“技术”,我很不擅长。

课上做收音机要焊锡,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我做不好。做出来的收音机发不出声,到现在还是我的心理阴影。

使用锯子的木工活因为要动用体力,所以不算太差。相比下,家庭科擅长多了。不论是料理还是裁缝,都是我从小在家做惯了的。

我对电脑游戏和游戏机也没什么兴趣。

小学时,在游艺中心痴迷小蜜蜂游戏被学校骂过后,潜意识里就觉得游戏是不该玩的。

我几乎没去过秋叶原的电器街。

喜欢打电脑游戏的Nishiki和植草,和我比起来算是理科的吧。

因为我这个样子,所以家里的电器也是拜托staff设定的,一个按钮就可以操作。如果停电,设定归零就惨了。调节收音机上的时钟也很费劲。

说到机械,我对车子也没什么兴趣。以前有过,但最近连开车都没心思了。手办,模型这类男生爱玩的游戏我也没兴趣。老实说,我完全不明白有什么好玩的。比起那些,还是拍洋画,翻单杠这类运动身体的游戏好玩。我可真是活在过去的野孩子啊。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常常和那些操作复杂程序的电脑高手一起共事,真的很尊敬他们。

老古董到这个程度,岂不是很不方便?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活得好好的。

关于这点我已经想通了,“那又怎样!?我自己的人生,不用你管”

【练笔】川崎小子 – VOL.53牵挂

《兔子的饲养方法》到了2015年上彻子奶奶的节目上还在说。。。所以不是无关紧要的事吧=v=

VOL.53 牵挂

在我的包包内,装有一个类似于牛仔布做的小袋子。

这是专门用来放《剪报》的袋子。

每天早上我都读报,然后把关心的报道剪下来,装进这个袋子里妥善保存。养成这个习惯以来过了多久了呢?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吧。

能够让我牵挂于心的报道,并不多见。

但有时候,就会遇到莫名抓住我心的事件。

暗暗在想,如果这件事制成影像的话会是怎样的画面?

比如,有一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某个被判了无期徒刑的杀人犯向受害者家属写了封谢罪的信,家属克服了悲痛,给杀人犯回了信,然后双方开始了信件往来。

受害者与加害者的交流十分罕见。

媒体容易将“加害者”报道成彻头彻尾的“杀人犯”,甚至连他的家属也被贴上“恶人”的标签。但从信件上的内容来看,实在很难把他和“恶人”联想到一起。

他在犯下杀人罪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话题虽然沉重,有时候我也会思考,受害方与加害方的心理。

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秘鲁日本大使馆的人质劫持事件让我至今难忘。

那个时候,游击队犯人和试图说服他们的神父之间,究竟有一段怎样的心灵对话。无法忘记犯人在枪杀了所有人之后,神父留下的热泪。

看到此情此景,感到自己无法再置身事外。

直到现在,依旧揪住了我的心。

我决定把牵挂于心的事,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最近看到了一篇关于作文比赛的报道。

这是一篇少女所写的作文的书评。

少女身患腿疾,随着新生加入,她受到了同学的欺负。少女向老师商量,老师从低年级开始,辗转各个教室,对少女的腿疾进行了说明,此后不再有人欺负她了。

少女在作文中,书写了遇到老师后的喜悦之情。

这篇报道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勾起了心中苦涩的回忆。

出道那年,我们在大阪城Hall有一场一万两千人的握手会。

一连握了九小时的手,感觉已经麻木了。在握了五千人左右的手之后,一个没有手掌的人来找我握手。我未及留意,握住了那人的手臂。由于和之前握手的感觉不同,我情不自禁“啊啊!”地叫出了声。

看着离去的她,我才发现自己做了件多么失礼的事。想要道歉,身影却已淹没在人海中,消失不见。

真的非常对不起她,到现在仍然感到心痛。

读着这些报道,回想起了锥心刺骨的记忆。

我剪下来的报道,大多是刊登在社会版面上的不足挂齿的新闻。我常常可以从这些报道中读出故事,我不会剪所有人都知道的有名的大事件。

装有剪报的袋子满了以后,我会打开来看一次。事后再读,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剪下来。有些无关紧要的,我就扔了。

比如前段时间,有篇《兔子的饲养方法》的报道。

为什么把它剪下来,我自己也不知道。

我开始读报,是因为强烈的学习意愿吧。年轻时曾觉得学校可有可无,身处的环境也不允许我上大学。但本身我对学习并不讨厌,尤其是到了四十岁,我知道知识与学问,可以丰富人生,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寻求心中牵挂,今天我也在读报。

【练笔】川崎小子 – VOL.52父性的觉醒

VOL.52 父性的觉醒

随着年龄增长,父亲的角色日益增多。

在电视剧《平成夫妇茶碗》中,我扮演了五个孩子的父亲。和童星合作的机会也多了。

对我来说,扮演父亲是件稀奇事。但在他们看来,和父辈演员的合作却是家常便饭。换言之,他们是这个领域的“老手”。

至今无法忘记,拍《平成夫妇茶碗》的时候,第一次和童星们碰面。对方不过七、八岁,对我说,“哼。。。这次的父亲是你啊”。

老成的态度差点让我笑出来,我也不想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对他们,对他们的演艺之路,我都有抱有敬意。更何况小孩的自尊心比大人还要高,“在演艺圈打拼”是他们的骄傲。

原本我的观点也是,同一个圈子里工作,不分年龄。

大家一起努力,演员之间的羁绊随之产生。《平成夫妇茶碗》期间,我们亲如一家。一起去迪士尼乐园玩,我还请他们来我家住。本身我在那部剧里扮演的父亲就是个任性妄为,最没用的小儿子形象,不如说是他们在照顾我吧。

前些天在京都拍戏的时候,偶然遇到了扮演长子的滨田岳。我和他一起喝酒,心情就像是父亲和长大的儿子久别重逢后的交流一样。

说到小孩,因为植草有孩子,所以特别有感触。他的儿子裕太出生后不久,就被带来休息室。所以我一直是看着他长大的。五六岁的时候,小男生特有的腼腆,讨厌和大人说话,就算来了休息室也是戴着星战面具,不让人看到他的脸。有段时期,和他说话也是一句都不回,觉得很奇怪。

可是,等裕太加入了杰尼斯Jr.,与前辈后辈一同站上舞台后,态度一下子转变了。礼貌地和人打招呼,还会跑来对我说“那一段舞步能让我跳吗?”

工作也好,恋爱也好,家庭原因也好,不论原因为何,男生会在一瞬间,突然变成大人。

关8的锦户(亮)也是自幼和我一起站上舞台,不知不觉间他一下子长大了。最近演了一些成熟的男性角色让我大吃一惊,很高兴看到他的成长。

我和女生一起合作的机会也多,和同龄的男生比起来,女生更稳重,精神上独立较快吧。

在2009年的周六剧场《栋居刑事默示录》中,我和十五岁的金泽美穗合作。导演对她很严厉,但她出色地实现了反击。刚开始时演技尚显僵硬,进入到酝酿情绪的阶段,只能等她发挥了。她积蓄能量,给我们展现出逼真的演技,说实话,演技好到让人“招架不住”。

看着她,我想到松方先生以前,也是那样看我的吧,等着我进入角色。事到如今,才注意到很多以前未曾留意的事。

由于父亲角色增多,四十岁之后,我的心境也产生了变化。

“父性”的觉醒。

渐渐觉得,为了日本的将来,首先要考虑对现在的小孩,我们能做些什么。

有朝一日成为父亲,我希望通过教育孩子,让自己也得到成长。

【练笔】川崎小子 – VOL.51对“绿色”的向往

VOL.51 对“绿色”的向往

我说过很多次,除了演艺圈,没想过从事其他的工作。

但如果问我,有什么想尝试的工作?我会回答。

“农业”。

民以食为天。

我一直认为,耕地种粮,是最崇高的劳动和职业,胜过一切。虽然这份工作不简单,但我对农业很感兴趣。将来有一天,希望可以接触到大地,收获成果。

关于大地孕育的农作物,有一段难忘的回忆。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去了外公家过暑假。外公家在战争年代被疏散到了长野县上田市。当时,“爷爷”身子骨还硬朗,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到大自然。

在那里,有多得要死的青蛙,多得要死的昆虫,西瓜甜得要死。

记得我把从田里摘来的蔬菜泡在源源不断的井水中吃,冰冰凉可好吃了。连冰箱都不需要。

那里和川崎是两个世界。尽管如此,当时在川崎,说到水果也是从树上摘柿子吃。还有枇杷和石榴,也是从树上摘来吃。西瓜遍布在附近的农田里。虽说环境污染严重,在吃之前必须先将粘附在蔬菜上的黑炭清洗干净,但我一直都在接触大地。多摩川附近残留着大片的自然风光。

我家住的是小区,而且母亲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但在当时,很多家庭都拥有家庭菜园,自己种菜来吃。

小学六年级的暑假,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北海道露营,野外生存的那次经历,对我来说也是印象深刻。在大自然中搭帐篷,自己生火,到附近的乳酪农家拿来牛奶自己做奶酪。虽然劳动辛苦,但学到了通过摄取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是一次愉快的体验。

长大之后,因为运动的缘故,我对吃产生了强烈的意识。

平时,我对吃没有限制。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觉得自己吃的食物热量高,之后再做相应的运动就好了。

可是,2005年第一次挑战铁人三项的时候,我必须缜密地计算食物的量以及吃饭的时机。有了饮食限制后,对接下来要吃什么多了一份期待。水分补充也是如此。忍耐过后的饮水,甘美无与伦比。

演舞台剧的时候也是,什么时候吃,吃到几点,吃什么,都必须经过计算。在吃方面,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吧。

意识到食物的宝贵,是因为06年到07年主演的电视剧《美食侦探》,我受此剧的影响很深。剧中,我扮演的是一名拥有天才的味觉,靠舌头解决案件的大胃王侦探。主题是《食育》,不能浪费粮食。他每次都会双手合十,说道“我开动了”之后才吃。

剧里全是吃的镜头,拍摄的时候也是自己在吃。因为我喜欢吃,所以完全没问题。

过了四十岁,开始想要接触绿色和大地,产生这个想法,可能也和长时间生活在钢筋水泥包围下的城市有关吧。十五岁来到东京后,我几乎没机会接触绿色。人到了一定时期后,身体会寻求生存的本质吧。

日本的粮食自给率逐年递减,农民看不到发展的希望。现在的小孩长大后,会是怎样的饮食文化呢。如今,国家的钱财用在何处受人争议。如果是用在农业或者粮食再生上的话,我是大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