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突破

今天,得知一名同事提出了离职,大约下月底走。

还是挺震惊的。

她并没有找到下家,只是暂定了去杭州发展的意愿,而且也不急于找,先放自己两个月假,秋天再说。

很洒脱。

不过,还是多多少少有点惊讶。只能说我所在的公司比较特殊吧,全都是养老型23333。是的,我们的人员流动是极其不正常的,平均年龄30+,进来就不想出去,她是难得一个要走的。

但你要说条件真的好嘛,不尽然,外面好的机会一抓一大把。

我们其实真的,就是懒= =b。

不过,那位女生一毕业就到了这里,也才上了四年班,从年龄上讲,还有冲刺的可能,所以出去闯荡没什么,人生本来就不该被工作束缚住。我绝对相信她有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50%的概率是有的吧。但今天,我想说说剩下的50%。

我离开猎头行业已经很久很久了,我不知道现在行情如何,毕竟存简历的网站都忘了,密码也早不记得了。只不过,依稀记得那些年的所见所闻,每天都震撼我全家。我曾经说给某实习女听,她虽然嘴上迎合,但我知道,她的内心并没有相信,只会觉得我危言耸听,心声都写在脸上了。哦是的,我当年没进那行,也一定认为是夸大其词。有些事,自己不经历过,是真的没法想象的。

那个时候还没有二胎政策,已婚已育>未婚>大龄未婚>已婚未育是不二准则。只要你已婚已育,其他能力,可能都不是什么太大问题。当然如果你是男的,最好再稍微会点外语,就更没什么问题了。如果有猎头和你这么说,不要以为他在压你价,他可能比你还想让你找到工作。至今仍记得那个胖胖的前同事,手上有一个很棒的好苗子,单身28岁女(还是已婚未育?忘了),不利条件并没有太多,关键思维清晰,业务能力一级棒。但即便如此,每次都是和对方人事好说歹说,费尽口舌,才能争取到一点面试机会,甚至很多时候,说辞都是,让她去当几名男性红花的绿叶,作为绿叶的角色先混一个名额,后面,就看她的造化了。我不记得最后那位女士究竟有没有找到工作,不过前同事几次咆哮大骂男女就业不公我依旧留有深刻印象。他其实是一名非常大男子主义的人,骨子里有点看不起女性。但即便如他,都能痛心疾首感到不公,可见当时情况有多糟糕。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外企,至少薪酬福利是有保障的,但在选人这方面,那个不二准则,全行业通用。

这么说好像是有点危言耸听那味了,其实吧,还是数量堆积出的效应。普通人一次能遇到几个面试,天天见到的又会觉得是常态。极其顺利的求职经历和极其失败的经历的概率是相同的,大部分人是中间档。中国人口这么多,一次就中的概率哪怕只有1%,也是一波庞大的人群,这些人当然不会觉得有什么难度。只不过,面试之前的事情,很多人是不知道的。知道了,真的会被气死。

难道就没有例外?肯定有,要不然大家都不要找工作了。前面说到绿叶,也的确是有本身是绿叶的女生,楞是把其他红花都打败了的案例,没办法,谁叫红花们实在是太差。又或者,恰好这个岗位就是缺人,非常缺,恨不得你马上进,然后那个公司又心一横,已婚未育。。。进!那么就恭喜了。我是觉得,最后看的就是运,什么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都是浮云,一个“开明大度”的公司,能够恰好出现在你面前的,本身就是运的体现。

找工作是门玄学,虽然前面说了那么多悲观的话,但我依然坚信,找到心仪的工作,并不难。因为我自己就是那个不二准则的例外,但我很清楚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和业务能力关系不大。关系有吗?有,但不是决定因素。

前些天看的那本神学的书,有一点讲的很好,面对生活,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运气真的是一个玄乎奇妙的东西,人要感恩自己已经拥有的事物。

说回我那同事,你要说她能找到好工作吧,我觉得是有可能的,光从简历来看,无可指摘,加上年龄还行,属于“可以推得出手”的。但我还是觉得她有点盲目自信了。属于典型的“我先休息一阵,再去想想什么是适合我的”。哎?说到自信,又想到那篇普信了,人有自信是好事。后面,就看她的运了。

现在组里的一名同事,原先是关联公司的研发成员,离职跑去两家欧美名企,但可惜干的时间都不长,最后还是靠着同样是关联公司老总秘书的老婆的引荐,争取到了面试机会,成功入驻。毕竟我们长年不招新,没有这层关系,没有名目。

其实我们的待遇并不诱人,他每天还从邻市乘高铁来上班,是的,高铁。当然了,现在高铁很发达,同市移动说不定还没人家方便。

我觉得以他的能力,在这里是屈才了,不过他既然出去了一趟又心甘情愿回来,自然有他的考量。也许,归根结底,也是一个运字。

推荐One Note

一直以来,我都是excel的重度爱好者,万物皆可excel化,什么word,什么ppt,都不如excel

直到今年,同事和我说起了one note

一开始我还嗤之以鼻,打开之后,我香了

它有个非常诱人的功能,check list。做个To Do list方便快捷,不用我再在excel里人为制作打钩栏了

另外,在我看来,它最大的特点其实是,单机版的网页导航栏

在归类上,拥有显著成效,是excel无法企及的。想找什么,想看什么,一目了然,完美适配我等目标性搜索爱好者

是的,我现在渐渐悟了(其实已经悟了很久了好么)

现在的短视频也好,SNS等平台都有一个很大的弊端,不是我想找什么,就能看什么,大部分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推送。首当其冲,抖音之类,包括现在的B站,模式都是划啊划,仿佛永无止境的在划,追求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人成瘾。不好意思,那我放弃。

① 我想要什么

② 我知道哪里可以找到

③ 我找到了

目标不就达成了么,那干嘛还去追求原本并不需要的东西呢。

虽然这么说很洒脱,但其实,一旦成瘾,要想脱离是很难的。我从去年年中说要脱微博,真正彻彻底底脱干净,还要到年底。真正把号注销是今年2月底,此后,微博一切与我无关,看都懒得看,我不稀罕那里的东西。

诚然从信息搜索角度来说,那里是一个很便捷的渠道,但也仅是渠道之一,多的是地方可以寻找。我觉得人还是要多多培养自主搜索归纳的能力,以及,有所舍的勇气。

会是你么

打开微信,斗罗公众号又出新代言人了,上次那个白虎我也是第一反应阿云嘎,明明我对他一点也不熟。

这次,不知道为什么,第一反应,是他

不禁想起去年,那个时候游戏做问卷调查,我还在那填,请他代言吧,请他代言吧,仿佛还在昨日。不过当时说的时候,我是不抱希望的

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看着身板挺瘦弱的,不过国内除了他,其他人我更不了解。。。

不知道为什么,底下竞猜一溜烟写的他。。。大家都哪来的自信?会是他么

如果真是的话,只能说,我曾经希望他做的,他,全部,都,做到了。。。内心复杂

=====4/26=====

谜底揭晓了,是刘宇宁。呵呵,我就知道这破游戏请不起他。只是,请不起他,还拿他做梗,这深深的愚弄感还是挥之不去,我玩这游戏就是为了他,现在真是没有必要了

==========

说好的小森生活,完全玩不下去了,最后还是抱着这个斗罗

常常开玩笑,说是靠动画续命,出了唐三,我真的可以和这游戏说再见么

天天嚷嚷白嫖,一直在烧钱。。。好不容易拿到第一了,是该缓缓了,明明一开始只想着前十养老。

最近音乐循环,突然听到了一首熟悉的曲子,曾经拿它当背景音乐,剪了一半的半成品还躺在剪映里。。

我想我还是比较喜欢羡羡,也许将来有一天,会有机会把这部未完成的作品剪完吧

休闲的下午

下午,突然想放一个假,于是请了假,两通电话约了剪发和洗牙,然后,我休息了。

路上正好碰到腾讯动漫的展览

虽然有很多人物,但最大的展台还是魔道祖师(笑),把斗罗的牌面都比下去了

蓝忘机的人偶。3月之后,我爬去把魔道祖师的动画版看了一遍,总算让我的蓝忘机厌恶症稍微好了那么一点了。不得不说,电视剧虽然有些许不同,但剧情基本copy到位,很多地方就是原台词。斗罗,呵呵,你能找出十句原台词都算我输!原著好的地方不去搬,偏偏瞎搞原创。这叫什么,画虎不成反类犬。

魏无羡,虽然有些许网红脸

粘土人

可怜的斗罗只剩一堵墙,还有一把锤

OVER

好吧这条路就是南京路,有兴趣的可以去逛逛。其实我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大马路上摆那个展。

诊所在南京路边上,2年前洗过一次牙,这次再弄非常快,半小时就搞定了,还拍了CT。医生指着牙痛心疾首说牙槽骨吸收厉害,怕是吃不了硬的东西了。我:我天天都在磕核桃。医生:。。。

医生又自言自语她的牙骨比我还下面,以后该怎么办。我??你是医生还比我这个患者糟糕是闹哪样?

万幸的是没有蛀牙,就,,以后少磕硬物吧,为了这口牙。。。

离开的时候路过眼镜店,门口贴了他的宣传海报

现在再看,平静且安详。。。前阵子还希望自己能做到泰然处之,我做到了么?

没有反感,没有抵制,没有逃避,我甚至上前拍了张照

毕竟是曾经很喜欢的人,拍张照不过分吧XD

闪过一丝矫情的念头,说声再见。转念一想毫无必要,无所谓。

我放下了

普信

今早打开微信,一个认识的人在吐槽普信男。我对这个概念不熟,只知道应该是最近某节目的一个争议人物的卖点说辞。按照理解,普信,应该是“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的缩写。

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舆论把“普通”设置为了嘲讽词,我也懒得去评判那位争议人物是哗众取宠还是内有隐情。只是纯粹就这个词汇,想说一说。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还在现在进行时。这本书出现在我家已经十多年了,莫名其妙就出现了,一直没看过。最近,我突然想到把它捡起来看看。作者是外籍,讲的也是神神叨叨的东西,不过书籍的好处在于,不管作者想表达什么,最终,都是看受众希望从书中得到什么。

因为这本书的关系,我对普信有了不同理解,甚至觉得,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实现的终极追求。

书的核心其实就一点,吸引力法则。所有好的,坏的事,都是自己吸引来的。其实这样的观点并不新颖,不过它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

“你想做的事,你想成为的人,你设定了计划去实现,这样想的你,是永远也实现不了的”

按照这位唯心主义者的观点,这个世界,只要你想,它就能成为现实。设定目标的你,如果只是把它作为一个目标去仰望,想着有朝一日去实现它,而不是想着我已经达到了,我已经做到了,那么它是绝对不会自己出现的!就算制定了实现它的计划也没用。不管这个计划是天马行空,还是有理有据,井井有条。

踢掉一些过于神叨的观念,有些想法的确很有启发。我仔细想了一想,除了一些的确无法掌控的个例,绝大部分的事,的确是如书中所言。在还没做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能做到,而结果也的确如我所想。

不禁想起大学自学日语,那时候我最爱看的是棋魂,尤其是26集以后的院生考试,总是翻来覆去看。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当了四年的座右铭,即便十多年没再看了,我依然能够脱口而出。

より高い目標を持てば、合格など後からついてくる。

只要把目标设置得更高,合格信手拈来。

那个时候考日语一级,合格从来不是我的目标,我的目标是满分(虽然最终也没满orz)。不过,那个时候,我对自己能过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没什么,就是知道能过,我知道我已经做到了。

我不知道这个例子,和书中观点究竟是否契合,书的观点是:我想做什么事,首先,我要知道是啥,然后我想着,好了我做到了,之后就等着它自己出现就好(爆)

翻成人话,可以理解为,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达成目标后的视角,事物(自己)最终是什么模样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且它已经发生。从思维认知来说,自己不是一个退在身后的旁观者,想要去做,而是站在前方的执行者,已经做到了。说得再直白点,两个字,自信。

其实这种观点,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比如常见的对着一个普通女孩天天夸赞,一个月后如何变化云云。虽然有节目效果的部分,道理是一样的吧。自己都不确信自己能做到,目标永远只会是空中楼阁。

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这不是最美妙的事吗?我建议,所有人都成为普信男与普信女。话说回来,普通是谁定义的?每个人都是普通的,平凡的,却又是独立的,独一无二的,这些都只是陈述词,是谁给它添加了歧视的感情色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