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戒氪之路

突然想回顾一下自己的游戏路,每次一到早上,思绪都极其活跃,总想总结点什么,这次也不例外。一直很庆幸自己遇到了游戏,可以说,我整个人就是被游戏塑造的,哪怕戒氪,都教会了我许多。

我是个很穷的人,严谨一点,也许该说是大城市级别的穷。穷人的思维,贯彻了我整个青少年时期,直到成人也无法摆脱。很多人说隔夜饭不能吃,我只觉得莫名其妙,毕竟我是个就算因为高温导致白米饭变色发馊,我都可以淡然把坏的部分扔掉,继续吃的人。大学勤工俭学,到食堂打工可以换一顿免费午餐,我都会带两个饭盒,因为米饭无限自取,菜均匀分配后,吃一顿,白得两顿,不要说隔夜了,我隔两夜都吃。

还记得小时候,高中同学问我,为什么平时不爱逛街,我只说不感兴趣,毕竟我要玩游戏。事实是,我就没有逛街这个概念,因为逛街是要钱的。包括买奶茶,我直到现在,星巴克没有自掏腰包付过一分钱,每月支付宝黑卡送一杯,我就只喝那一杯,以及偶尔出差赶车去买个三明治,当然用的是客户送的点卡,如果卡用光了,那就再也不买了,我根本无法想象在这上面花钱的自己。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我,有一段时间,却在一件事上开销很厉害,没错,就是手游氪金。其实,电子游戏自古以来就是奢侈物,不如说现在手机发达,让人们有了随意玩游戏的错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没有游戏机的,小时候,我都是跟在表哥身边看他玩。我喜欢RPG,SLG,经常不得不陪表哥打半小时格斗游戏,或者赛车游戏,换来他睡午觉时玩游戏机的时间。我一点也不喜欢铁拳,街霸,却不知不觉把人物都摸熟了。周末的时候,表哥出去玩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我可以独占游戏机。

长大之后,随着手游的崛起,氪金这个概念也随之出现。小时候盗版猖獗,卡带还贵点,进入5元一张的光盘时代后,那就是天堂!现在的年轻一辈天天嚷嚷版权,首先,这当然是好事,但不得不承认,这也是日子好起来的写照,让你们有了底气发声。换作以前,游戏就是最便宜的娱乐活动,只要有一台游戏机,5元能换来几个月的快乐,这不比一顿麻辣烫实在?

但手游打破了这一切,即便是现在,买个正版单机,600顶天了,和手游比杯水车薪!我也不知道现在的小孩,究竟该说是幸福,还是不幸。手游的破坏力,连成人也不能幸免,何况孩童。

最早氪金的手游,是消消乐游戏梦100,日式女性向游戏,愣是做成了消消乐,我大概氪了3W多。

(补充:突然想起来还有个阴阳师,不知道和梦百比谁先谁后,完了我是真忘了氪多少了。。。)

之后是恋与制作人,将近8W

梦幻模拟战,两个号3W多

还有一些名字也忘了的手游,基本每个都在1W左右,有4,5个吧。这些都还好,毕竟是抽卡类,活动周期长,碰上每天都要氪金的数值类,才叫恐怖。好在我就玩过两个。

笑傲江湖,3W左右,那是因为从12月开服,到3月左右因为227退游,我压根没玩多久。

斗罗大陆,15W吧。分前后两个时期,227过后一年,因为守着斗罗剧的播出,我又回归了,这是合计的份。

粗略算下来,我在手游上的氪金大概40W,主要集中在17年到21年。毕竟我还有因为氪太猛被银行限制交易的“黑历史”wwww

我很讨厌现在游戏圈动不动说游戏逼氪,在我看来,都是自找的,是自己要氪,没人拿着枪逼你们氪,我只看到了推卸责任和狡辩。现在回首过往,也不觉得有什么要后悔的,因为,我都是实实在在拿到了“好处”。手游氪金,只要有竞技,氪的已经是社交属性。尤其是斗罗,虽然它经常开很多区,但作为一区霸主,当了一年多最强公会的会长,天天被人大佬大佬地叫,已经充分满足了我对权力的需求,虽然它也只是现实社会的下位替代,但真的,于我而言足够了。后面的退游,更多是听腻了吹嘘赞美,我付出同等金钱,阈值拔高,已经满足不了我了。

现在想想,我只用了短短几年,充分拔高了我的阈值,也能反哺到现实,这笔投入花得值。没有得到的东西,人才会趋之若鹜。一旦得到过了,吸引力将大大降低。这也成为了我戒氪之路的助力。

一开始,所谓的戒氪,也是循序渐进。毕竟,我都习惯氪金了,从全图鉴到只月卡,在我眼里也算戒氪。某一天,我突然决定,我要全方位戒氪,我想知道,自己能坚持到哪一天?这似乎也变成了一个和欲望斗争的游戏。

看了一下自己之前的记录,坚持了63天,因为钢炼终结,又坚持了89天,因为拳皇终结。然后,我发力了,坚持了537天!!因为蓝色监狱终结😅

按理说,坚持那么久,记录断了之后,我应该要颓废了。不!再接再厉,如今,又戒氪336天了。不说月卡,首充6元都是罪大恶极,一分都不能氪,否则就是破戒。还别说,真被我找到了游戏的乐趣,宛如火炎纹章高难度自限,让人欲罢不能,且听我慢慢道来。

以往的单机,按现在说法叫买断制,内容就是卖点。手游完全颠覆了这一切,用远超单机行业的付费标准,购买蝇头小利,满足人们的胜负心。这方面,日本手游难辞其咎。我不知道648的头是谁先开的?为什么成了手游行业的标准?648获取到的资源极其有限,单论物质,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但巧妙的点在,它是用物质交换虚拟的成就,后者无法用金钱衡量。搁现实,想用一点金钱获得众人膜拜是异想天开,那不光是钱的问题。但在手游世界里却可以做到,只要有钱。手游卖的也不是游戏内容本身,而是“地位”。虽然也有一部分手游深挖内涵,剧情塑造不输单机,但,即便是一个当单机玩的手游,只要有氪金点在,卖的就是欲望。

我个人建议,有条件可以氪金,不是氪一点半点,想办法做到老大,见识过天边的风景后,就不会对成就有太多执念了。当然,如果能从别的渠道满足欲望,一样有效。我只是觉得,手游是最快最省事的。

戒氪,意味着只能拿到有限的资源。但是,好处多多!!

1,培养延迟满足。这话说来容易,做到难。零氪手游可以做到(笑),耗费大半年,每天1碎片把英雄“拼”出来,等拼出来黄花菜也凉了😂但,那又如何呢,我都戒氪了,我都对“第一”没有执念了。有一个长期目标,达成周期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但只要坚持,就能实现。这样的事,现实里能坚持几次?手游可以做到,还不费力,每天上线时间5分钟,轻松解决(笑)

2,培养取舍自由。全图鉴其实是偷懒的行为,不论好坏,反正全拿。但戒氪后,只能有选择性的拿,这战术可就变化多端了。我有多少资源,要在哪些地方投入?哪些人,即便喜欢也必须舍弃。这很难,明明几块钱,也许就能拿下了,但,说不要就不要,零氪将大大提升“放弃自由”。很多事,都是人的执念作祟,学会放手。

我现在玩恋与深空,首充礼包还在呢。日卡全齐,月卡一半是免费卡,或者生日卡,还有单抽出奇迹的限卡,已经够用了。我当然有想要的卡,也碰到过只剩最后10抽却没钻的情况,这时候有两个选择

(1)想尽办法挖光游戏所有免费钻石,再去拼一把。

(2)放弃,哪怕我已经付出了90%,只差临门一脚。我情愿等下次,也许是一年之后,也许永远没有。

我靠前者得到过一些卡,也靠后者放弃了一些卡。不管是哪个,都是一次学习。前者挖掘潜力,后者培养心性。我连这个都能放弃,死也不充,还有什么好怕的。

以前的游戏,学的是调兵遣将,战略思维,现在的游戏,学的是对欲望的把控,都有用。我现在信奉的就是,凡所有事,皆为我用。

人啊,还是要终生学习。

突然自恋

今天是恋与深空的男主之一秦彻的生日,登陆游戏,例行公事完成任务后,突然一阵恍惚。这五个人,在我心目中的定位更像是

我的小兵。

他们会对我说好听的话,这不重要,给我上战场杀敌才是正事。当然,杀敌与否不影响他们五人的优秀品质。按现在流行的说法,算是人类高质量男性了吧。光是一个尊重女性,就能甩别人好几条街。

然后我突然想到,假设,这五人活了,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我会怎么选呢?

我选不出来。他们就算真的活了,对我的吸引力也没有那么地高。他们或许综合素质的确高于普通男性的平均水平,那又如何呢,就算口口声声说爱我,但他们永远比不过一个人,那就是我自己。他们再怎么爱我,永远不可能比我更爱我。那些安慰与鼓励的话,都是我从小到大对自己说过无数遍的话,我比他们都认可这些事实,无需借由他人之口。人的终极理想型,果然还是自己。

而且,如果真的活了,在如今男性群体的大染缸熏陶下,能维持多久本心我保持怀疑。环境很重要,所以他们还是活在手机里就够了。

啊,今天又是自恋的一天,最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

乙游男主很优秀,但,都比不上我。

你们的爱,永远不可能超越我对自己的爱。

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这样呢。

社群游戏

前两天看到恋与深空的新PV,还指望着情人节能搞出什么东西出来呢,还担心哎呀我的钻是不是要消耗了?一看这PV,

太好了,我又可以攒钻了

我的钻都7W了,真担心会攒到10W哈哈

以上是我对新PV的全部感想,我不喜欢。所有色卡,亲亲的,露肉的,泡澡的都不喜欢,但有人喜欢,所以该主题一定会火。它出任它出,我巴不得多出几期,正好攒钻。

我们往往有个误区,自己不喜欢的,别人也一定不喜欢。有没有可能,自己才是那个小众??网络的弊端就在于此,它让小众的人聚集到一起,彼此加深成见,然后误以为全天下人都这么想。

不过我觉得最搞笑的还是,一堆人试图用停氪来维权,如果这次还登顶就咋样balabala。。。人出社会第一件要学的事就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觉得不爽骂两句很正常,骂完自己还不走的,一概视之为犯贱。玩手游不花钱很正常,停氪是什么威胁手段?别说得自己有多大能耐似的。

玩恋与制作人那会,许墨的剧情是比较欣赏的,但从3.0更新开始,恋与剧情就不必期待了。深空更是如此,从开头就不必期待,该游戏定位很明确,就是给绝大多数每天就上线5分钟的人玩的,主打的是放置与陪伴。我连电话都不接,每次活动都只觉得这几个人唧唧歪歪好烦,赶紧说完给我战斗去。

看来看去,还是这段总结最深得我心,一针见血。

我感觉这游戏,很多人玩的不是游戏里的情绪价值,玩的是现实里的社群价值。所以,所有争吵,在我眼里都是你们和叠纸的情趣PLAY。

坐等夏以昼

叠纸深空即将实装的人物真是太香了,已循环两天,啥事都没干了。其实哥哥很早就登场了,只不过刚开场就被炸了=v=。我一直觉得他的脸是几个男主里最好看的,特别是眼睛。啊,我终于迎回了自己的单推。

话说回来,B站的社区氛围真的算好的了,这也是我最后还残留的社区。同样的直播,我看日本网友的评论,觉得和和气气, 正常无比,回到国内,两眼一黑。B站真的算好的了,微博和小红书连搜都不用搜,都知道那里什么样。我每次看她们的言论,都只能想到八个字:贪得无厌+恬不知耻。贪得无厌本身没什么,人性都喜欢多多益善。关键是后者,为什么能够如此堂而皇之,肆无忌惮地暴露自己的肤浅和低俗,我是真的觉得无语,甭管日本网友有没有在背后开小号吐槽,起码人家要脸,知道公开场合说什么。

老生重谈,我又要拿“环境”说事了。环境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她真的是痛恨“狗叠”吗?不,她只是置身于那个环境,没有第二个选择。但这个选择真的对自己有益吗?环境是会筛选人群的,为什么B站氛围相对较好,因为带节奏的人,一过来就会被打回去,不同价值观体系的人不会惯着她们,她们会自发地回到“舒适区”。拿明星来说,香蜜时代罗云熙第一波被黑,就是B站拯救了他,227初始,黑子试图攻占B站也被打了回去,后来为什么沦陷,只要黑公关砸钱做N个百万黑视频+限流澄清,没有人能逃脱得掉,事实证明长月时代罗云熙第二波被黑就没能幸免,你去看好了,B站所有百万+的黑视频,有一个是一个,被黑的人都是无辜的,几乎可以称之为定律。因为人性使然,绝大多数人对他人是漠不关心的,根本不会耗费精力,哪怕是罪大恶极的杀人凶手,除非有人刻意引导。

也就是说,只要排除第三方干扰,B站社区本身的文化,是会自动清除不适宜人群的。虽然这个文化也在日渐消亡,肉眼可见。以男女对立举例,明显感觉是底层男的主场,这股势头正在日益壮大(或许也有第三方推波助澜),只是目前未动摇B站根基,毕竟B站不愿意放弃“高质量长视频”这个高冷设定,在与抖音同流合污的道路上放慢了速度,但也只是放慢了而已。

虽然没有调查,但我体感,B站的性别人群应该是五五占比,男性日渐增多,而B站能暂时维持“正常”的假象,也得益于中层男性人群的比例,我是真的不想说厌女的话,但我觉得这点很重要。至少人家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是有益的,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只要持有该观念的人群占据一定比例,不分男女,都会无形中塑造出社区文化。而女性占比多的社区,内耗的往往是女性,还都是他人引导下的内耗,被人一点就着。只不过随着底部市场逐渐扩大,B站已经不能幸免了,我已经做好了随时随地离开的准备。

回到恋与深空。微博和红书的人群最爱说什么?

“被狗叠吃相气到了”。

非常典型地,在特定环境下才会产生的话术。在已经“气抖冷”的前提下,却依然不愿意卸载,和女权号最爱嘲讽的“冷脸洗内裤”人群异曲同工。我常常在想,当远离了那个环境,那些人真的还会这么觉得吗?难道不是这个声音,这套标语像狗皮膏药一样,不断在耳边大喇叭循环播放成千上万次,把它说成了“真理”,让她们不得不这么觉得么。作为深空开服玩家,三个号,均零氪。每个号蓝票200+,两个号3万钻,1个号近6万钻,我只觉得舒服无比。

还有一点一直想吐槽,中华语言博大精深,为什么不会好好说话,习惯性叫狗叠。我从来不会这么叫,人家官方名字叫叠纸。哪怕有问题,也是直呼其名。叫别人什么名,用什么语句,侧面也体现了说话之人对自己的定位。

不过,话说回来,我不讨厌这些人,我只是怜惜。习惯用粗鄙之语的人,都是被自己周遭的环境带出来的。我无法改变他人,但至少能让自己选择合适的环境。

惯例吐槽

与其说吐槽,不如说和自己的对话。

起因:我曾经拉了个群,把认识的罗粉和日本的罗粉串联起来,让她们有个地交流。我对罗云熙已经毫无感觉,不过可以从她们口中知道些消息,已经足够了。然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不知道是不是罗粉圈的通病还是啥,一天到晚会发某某大粉自制的徽章,非官方周边,然后一堆人抢,每次数量都很少,一堆人如获至宝,我瞅着也不好看啊,关键,我需要那么多徽章干嘛,正如同我一直觉得吧唧毫无用处,还不如拼图。但是吧,我能感觉到,这个圈子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气,即,大家要买这些徽章。我能明显感觉到日粉其实没那么想买,但我的那位中方朋友,隔三差五就发一堆,提醒要抢徽章balabala。当然,这些都是个人爱好,人花自己的钱,让自己开心,天经地义。

我只是纯粹觉得,只要不入圈,那就根本不会有这样的事。想买的东西,无所谓入圈,都可以买,但很多东西,恰恰是入圈后被裹挟的。这个时候,只要鼓足勇气说NO,其实,别人是奈何不了你的。但你怕啊,怕别人不再带自己玩了。那么问题来了,你追的是星,还是圈子里的其他人。。。

网上看到一个原本对乙游无感,因为秦彻入了恋与圈的人,活生生让我见到了什么叫圈子害人。现在张口闭口排期,撕逼,以买吧唧为荣,我只觉得有病。我的恋与深空还有四万钻,零氪,舒心无比,游戏体验极佳,完全想不到有什么好撕逼的。恐怖的点在于,她的所有撕逼话术,在那人看来都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因为,大家都这么说,因为,这就是那个圈子的“常识”。

包括前段时间吐槽的女权号,那个圈子也有很多这种“常识”,所有人默认的一套行事准则。她们会揪住某些点,按照她们的逻辑,如何如何地难以置信,但对圈外的我来说,只觉得有病。

我看大多数圈子,都觉得有病,有可能只是因为,这些人的“常识”和我不符吧,无关好坏。我很清楚一个人的常识,会被轻易地洗脑(毕竟为了抗争227,咱也当过3个月数据女工)。但,不习惯的就是不习惯,粉圈的各种发言都觉得有病,我的常识无法融入这些圈子,很快就退出了。有了这层经历,我是更不可能入圈了。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千万不要给自己找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