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

朝阳警方发布了蓝底白字,于朦胧案终于尘埃落定。这个结局是可以想见的,前几天各种小道消息的放出,一看就知道是有心人散布,目的就是为了最后的“一锤定音“。我原来就预想到蓝底白字会直接说系醉酒身亡,它的剧本更精明了,先放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视频,然后趁着所谓的打假,把真相一并掩盖,你想再质疑就拿蓝底白字压你,粉丝已无反抗可能(想想吴亦凡粉的下场),“理性”的看客又可以借此一通输出。之所以放在周日晚上说,是因为周末大家打电话也没人受理,等到了工作日,想打也没用了。

而且,我对B站的定位存疑。很多粉丝把它当救世主,我不认为。B站可是下资本的网暴大本营,以往任何澄清帖都会被限流,怎么这次会这么好心?抖音红书wb被大规模封禁,怎么就单独留了B站这个口子供人造谣呢。通告既然说要抓造谣者,它也要先预留地方给人造是吧。通告出了后B站第一时间上热门,我预言后续这个口子会慢慢收紧的。

这篇蓝底白字虽然长篇大论,但在于朦胧具体的死因上,就六个字,酒后意外坠楼,其余全是靠辟谣做幌子。普通民众饮酒身故尚且还会追究同饮之人,但在这里,其他人可以摘得干干净净。如果想细究是否真是“意外”坠楼,就会被扣上吃人血馒头的帽子。我对这个结局可以接受,毕竟,实力相差悬殊,纠缠太多只会消耗普通人的精力,大家其实等的就是“一锤定音”,好让自己死心。比起边策死了还要被造谣吸毒,于也算清清白白地走了。不过,在我的博客里,我会永远记住这些同饮之人,留下记录。

我又开始阴暗了

听说于朦胧案至今未立案,估算了一下人已死去一周,也该火化了,这段时间,该毁尸灭迹的也都毁差不多了。再加上牵涉人员成分复杂,警方压根就没想管吧。

其实,这次热度很低,毕竟粉丝体量就低。五年前,顶流那么大阵仗的粉丝团队,都能被人摁着打了一年,更何况这些小艺人的粉丝呢。想起了霍尊,其实他的粉丝也不成气候,霍尊当时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要不是陈岚力挽狂澜,赖在警局死活不走强行立了案,所谓的敲诈罪也下不来,警方根本不想管。如今,陈岚和理记因为刘鑫的事也都被一一禁言,这个社会已经没有仗义执言的人愿意为了一个不相关的人搭上自己的前途了。霍尊是幸运的,于朦胧其实也是幸运的,毕竟没有被泼脏水,被污名化,好歹还算干干净净地离开。有太多至今仍然背负骂名的人,他们不仅等不来真相,还受尽无知群众的辱骂。

说了不关心,结果我还是发了三篇于的文章。。。。。。可能还是唏嘘吧。当年江秋莲诉刘鑫二审判决,我就已经骂了中国没有法治,想想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寄希望于法治是我的不对,法律明明是维稳用的。

我又开始阴暗了,必须马上转移视线。嘴上说着不关心,其实偶尔还是会看看孟村案进展,果然如我所料地沉寂。

我看着那些于朦胧的粉丝,觉得她们很可怜,她们那样的小心翼翼,就和当年的顶流粉一样,一边斟酌措辞,不能对“帽子”出言不逊,一边又寄希望于“帽子”能为她们伸张正义。“法”与“执法之人”其实是两个概念,只是人们常常会混淆。我想我能给这位于姓艺人做的,也就是留下一个记录了。

之前他的粉丝去冲国家电网老总辛保安,据传辛奇是他的儿子。底下有声音说她们冲错了,现在想来,并非冲错,消息本身估计也是有心人放的。不管此辛奇是否和现场站着的那位为同一人,亦或只是给他安了一个“假爹”,哪怕同名同姓,一个9人公司,这个注册资本,也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为求严谨,通过搜索引擎可查询到该司高管确有其人,注册年月日一致。但注册资本为3亿,非下图4亿,人数是20-99人规模,考虑到此信息是早年版本,有一定时间差,且注册资本后期可追加,因此我判断下图具备一定的真实性。但,两者是否为同一人,材料不够。主要是成立时间太早,哪怕是挂名,20岁出头真的可以担任国有控股的董事吗?按常理推断的确存疑。虽然在这片土地,没有什么不可能)

即便辛奇和辛保安没有关系(唯一的关联可能就是辛奇也是湖北人,而公司也在湖北),他是于朦胧案中的重要参考人这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且全网封禁(我的后台数据可以看到,唯一1篇没有被推流的文章)。不由让人怀疑,他被推出来挡枪,流出现场照的理由。此人不一定是主谋,但他的身份一定“好使”。

各中细节我不知道,不做判断。唯一能做的,只有记录。我贴的只是企业情况,现场图,人物介绍,其余不做揣测。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我不想悲观,生活还是很美好。人顾好自己就不错了,其余的没那个能力关心,所以阅兵式一秒没看,不需要。

还是听听灰色轨迹冷静冷静吧。

似曾相识的味道

于朦胧案,昨日贴完图,原本不想再提,但果然,不能免俗。只不过,我不谈案件本身,因为可知事实很少,我存了辛奇的图,只是因为他是唯一流出图有侧脸的人,可以作为识别身份的参考,证明其人在现场。但,在现场,不能证明任何事,只能说高度关联,按日语说法就是重要参考人。这是目前唯一可关联的人,其余的名单,说白了,都是各种白底黑字的小道消息。

这次,我想说的是他的粉丝,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似曾相识。可以说,还在高强度关注此事的人,90%是他的粉丝,还有一部分路人。但路人体量很少,对比其他社会事件就能看出。

这些粉丝的行为,真的好典型好典型,仿佛又是一个大型社会实验。

首先,特别容易听风就是雨。在相关视频下如果清一色各种转发的,基本可以肯定就是粉丝,路人要质疑,只会简单说几句,不会大批量复制,转。粉圈特有思维,改不了,不管是娱乐的维权,刑事的维权,恋与手游下面贴大字报,手段异曲同工。其实吧,把它归结为粉圈有点冤枉它了,从传播学角度看,有一定作用,但在本就讨论该案的视频底下,依旧孜孜不倦刷,甚至除了模板看不到别的话,不觉得本末倒置了么。

身陷粉圈,很容易让人忘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先是一堆人刷918禁娱,那天不能提,过一天再提。我一看就乐了,关918什么事,只是一个纪念日,难道在那天出任何事都必须憋着,杀人也不能报案?好在有粉丝逐渐清醒,又开始用另一套模板带领刷为什么不能提。反正,翻来覆去两套模板轮流用。不排除前者本身就是对面的水军放烟雾弹混淆粉丝,但这种只要看到一个“看起来有理有据”的模板,就拼命地到处刷的行为,真的很典型。路人哪怕认同这个观点,也是用自己的语言再阐述一遍,而不是直接复制。不得不让我想到了当年著名的“微博没有三观,要三观去头条”,也是到处刷,水军+粉丝一起刷。

还有一个典型的,到处刷英雄之子,捐款50万兜里只有300块,我简直怀疑这又是对面套路吧,这事重要吗?有关联吗?保真吗?能证明什么?把于朦胧往道德楷模上打造吗?让人想到了那些致力于把孟村受害女打造成完美受害人的说辞。他就是捐500万,和不捐一分钱,在此案性质上没有区别。

总之,想了解一些案件进展吧,只能看到大量粉丝的话术,且鱼龙混杂,所谓的玄学居然还能有市场我是没想到的,不过也可以理解,慌不择路的人的确是什么稻草都想抓。各种言之凿凿的案件真相,和谣言区别并不大。现在有一个声音指向了辛奇,但神奇的是,我并没有觉得提到他有多么“受限”,真正的限制词,他们根本不可能发出来,如果背后有一只手允许他们发出来的话,那就静观其变吧。毕竟光靠平民粉丝,是改变不了走向的。

很多人提到要蓝底白字,让我想到了吴亦凡。我不支持吴亦凡,但我对他的判决感到不服,不足以服众。时至今日,我们依旧不知他究竟是因为什么进去的,案件细节一概不知,也根本查不到所谓的判决书。想要质疑,别人就拿蓝底白字堵口,怎么,想质疑警方判断?于朦胧案同样如此,光嚷嚷蓝底白字没有用,到时候真来一句系醉酒失足,一句话了结,我看那些粉丝怎么办。

我已经嗅到了一股味道,粉丝之间信心满满,觉得真相马上要大白了。其实吧,事情到现在一周都还没过呢,这个热度是正常的。下周,还能保持同样热度才是关键。所谓的天快亮了也就是信息茧房带来的假象。有大半人,甚至不知道于是谁,那他死没死就更不关心了。

我曾经以为227很轰动,人尽皆知,事实是,大部分人不知道。我看到很多自称因为新剧喜欢肖战,考古才发现过去之事的人,都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真的是不知道吗?都集体失忆了?有没有可能无形中当了刽子手而不自知呢。不过人家也有可能真的不知道,不知道很正常。

所以,我看着现在这个走向,只能想到似曾相识。我不想关心,如果有人愿意黑吃黑,借此机会打击,自然是最好,但大概率,很可能又一次不了了之。某种意义上,保持热度是对的,方便幕后之人评估,但这事,就交给他的粉丝吧。

我能做的就是默默观察,如果无法查明真相,那就留下记录。

于朦胧案

我对于朦胧没有感觉,唯一一次交集大概是以前受日饭所托买过一本有他封面(确切说是白真的剧照)的《上海电视》(应该是这本,记不清了),我一直觉得他演戏有点木。

这不重要,我不想多花笔墨,只存图。

别看现在虽然删帖快,但多多少少还能流出点图。再过个几天,十天半个月,这些图都会不见的,毕竟前车之鉴太多了。

我现在最遗憾的就是当年227刚爆出来时,没把那个教唆违法犯罪的狙商务帖给存了,等我终于动了心思决定保存证据的时候,翻遍全网没找到那篇最开始的教唆文,早就自行删除毁尸灭迹了。我最痛恨的就是那篇文,是我下场的直接原因,一看就能发现背后的撰文之人非常阴毒,头脑之冷静。肖战粉丝自己都不一定清楚的所有七七八八的各种商务代言能够一一详尽罗列,手把手教你如何骚扰商家,还偏偏有的是人指哪打哪,当时真的三观碎了一地。

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不想提。但我知道,存图有用。5年前随手存的某位辣味仙人的图,现在不也遭报应了吗。

我只做记录,不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