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好快,这部日剧也迎来了尾声。可以说是近年来非常喜欢的日剧,甚至超过了《重启人生》。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这部剧网络评价两极分化。诚然,这部剧作为电视剧的处理是有些不合格的地方,完全照搬漫画台词,且漫画本身也是偏写实类的,会给人沉闷的感觉,但不妨碍中心思想传达到位。我看到有些人的批评是指,原以为能看到单身大龄女性如何“风光无限”地养老,结果没有如她们的愿,瞬间想起了前阵子的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因为瑞贝卡没有如她们的愿,她们便觉得编剧歧视女性,在她们眼中,40岁必须潇洒独美or泡小奶狗才是政治正确。我真的很好奇这些人的年龄,应该不超25吧。虽然内心也知道不能拿年龄定义,但也许,真的只是思维的不同。就好比同时期的另一部剧《请和我的丈夫结婚》,我一看题材就不想看了,不就是我最厌恶的重生题材么。一个随意的契机,比如“死亡”,就可以让人脱胎换骨?重生之后马上人格突变?想得美。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大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个人死去》的女主鸣海,比她们现实多了。
人和人之间真的不一样,不想自卖自夸,但我和鸣海真的是同一类人。即把“以自我为中心”融会贯通到如呼吸般自然,已经是种本能了。鸣海虽然也追星,但我发现她和我一样,本质也是在利用偶像,用完就丢的类型,偶像是绝对不可能让她放弃自己的利益的。很多人虽然不追星,但生活中的情感依附,压根不比她少,甚至程度更甚。比如,她们无法忍受一个人。我以前也不理解,后来慢慢明白了,因为人和人之间不一样,你以为的砒霜,在别人眼里是蜜糖。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想,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会本能地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她们只是选择了自己想过的生活,我也是,没有区别。
幸福这个词,其实因人而异,有些人感受到的幸福日子,有些人拼命努力就是为了不过上这样的日子。现在的矛盾在于,非要去套一种公式,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管是被逼婚强行进入婚姻,还是明明向往婚姻非要凹独立大女主人设,在我看来都是最可悲的。前者好理解,后者其实藏得很隐蔽,但真的能看出来。。。相比之下,真正为爱结婚的,我都尊重祝福。
我经常能看到一种言论,比如结了婚在伴侣帮助下充实了自己,或者有了孩子才找到人生意义,孩子拯救了她balabala,我都觉得不可思议。那这人的人生之前在干嘛啊,把自己的幸福挂靠在别人身上,那个小孩也太可怜了吧,被母亲这样寄生。如果这位母亲对之前的人生足够满意,小孩只是锦上添花,根本谈不上拯救。能动用到这个词,说明她对自己失望,妄想靠孩子翻身。我每次看到那些二十出头的人,自己舍不得花,却倾尽财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都在想,同样的钱,拿来投资自己不好吗?为什么那么年轻就放弃了自己?
因为我是这样的人,所以我拥有这样的想法。别人不是我,她们的想法自然大相径庭。我觉得自己也许真的是i人,我更喜欢自给自足,当然,能利用的,也断然没有不利用的道理。按照ai的说法,我时时刻刻在思考ROI,本质还是Te主导的结果,也许吧。
剧中那须田对鸣海的评价真是一针见血:与自己无关的事漠不关心,牵涉到自身利益行动力爆棚!说的就是我。不过,有一点我不赞同,我感觉漫画作者过于强调独美了,甚至到了神经质的地步。分手的理由我无法理解,很多看剧的看客也是,天天强调谈恋爱就是烂剧,什么脑回路?对自己有利的为什么不谈?结婚有风险,恋爱还好吧,先不管现实里那须田这样的人存不存在,至少剧中人品摆在那里,当做一次追星体验又何妨,哪怕是盟友呢。有利用价值的为什么要放弃,这种资源被闲置的感觉,真的是忍不了一点。。。
从这点来说,我可能并不是不婚主义,只是现在的生活,性价比更高。我很庆幸,这个年龄依旧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