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无罪

吴亦凡的二审结果出了,没太关注,本以为这次可以有一些能够让人信服的凭证了吧,依旧没有的样子。。。这个结果一开始就知道了。

首先都美竹肯定是可以排除的,网传强奸14岁幼女,但是吧,不公布判决书也没有作案细节,种种反常,只告诉你,他就是犯罪了,你得接受。这个实在是说服不了我,我的理智实在无法宕机。

关键它要是一视同仁也就罢了,过往强奸案层出不穷,用隐私当借口完全站不住脚,几十年前就可以用化名了,又不需要知道是谁,只是想知道具体做了什么,这都很难公布么。要是所有的案件都不公布也就罢了。很显然,它是选择性的,京东案,阿里女细节满天飞,唯独这个案件,拒绝披露。包括那个匪夷所思的工具人诈骗犯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秒抓公开都美竹过往背景的人(美其名曰造谣,我们的警察要是事事如此高效,网上的造谣该少掉多少)

就,不能多想,越想越觉得侮辱智商。但凡没有那么多反常,我可能也不会关注。只不过。。。小人物如我,想多了也没用,因为什么也做不了。某种程度上,我真的庆幸还好不是他粉。包括霍尊,到头来这两人都没有好下场,我除了唏嘘,也没啥能做的。

如果真的只是因为事情闹大,受制于女权送进去不想打脸的话,至少就目前的证据来看,我只能做出吴亦凡是无辜的判断(毕竟,它连判决书都不愿公布,做了啥没人知道)

我也不想这么想,但可惜,时至今日,颠倒黑白的冤案依旧此起彼伏,只不过和大部分人生活无关,无人在意罢了。不光是国内,哪怕是欧美,日本,我曾经以为法治稍微健全一点的国家,其实,都败给女权或者类似的组织了,你会看到一些明显侮辱智商的话语,被媒体堂而皇之地四处宣扬。反正,我曾经觉得日本是法治国家的这个滤镜已经碎得稀巴烂了。说白了,全世界根本没有法治国家,法治就和正义一样,只存在于少年漫画的幻想之中。吴亦凡这案,别说他强奸14岁幼女,说他强奸14岁幼男,强奸一百个好了,都没关系,罪名随便罗列,反正不披露任何作案细节,也不怕网友推敲(说多错多,最后反转的案例又不是没有),它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不信也得信。

我曾经也一度相信喜多川的传闻,但最近突然觉得,就冲那些受害者漏洞百出的证词,喜多川是否真的性侵我打一个问号。只要这件事背后有利可图,所谓的事实是可以被炮制和创造的。杰克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曾经是历史系,但现在是历史虚无主义。哪怕21世纪的今天,信息已经如此发达,有些事,只要形成群体记忆,就可以覆盖掉真相。后世的人考古,不也把这些事当事实么。既然如此,过往的史书,只有特定人撰写,那还不是随便编,根本无法相信。

话说回来,我也是“人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自己想听的,自己想相信的”大军的其中一员,永远不可能知道真相,而且,也无所谓真相。以前还会追逐,现在真的觉得无所谓了,主要是没有意义。和自己无关的,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知不知道,意义都不大。

既视感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国内越来越受制于舆论,不是个法治国家。特别是和邻国比,和“发达国家”日本比。

今年,我的想法发生了根本改变。对不起,中国还是要比日本好上不少的。即便很多方面依旧谈不上法治,但!和日本比,那绝对是强多了!虽然这种两者取其轻的想法也挺阿Q精神的,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无论怎么想,都是得不偿失的,只会给自己添堵。

下半年以来,我一直被20年的既视感包围,所有的一切都一模一样。即便如此,还是被最新的毁三观事件震惊了。

久光制药,一个我可能很久以前买过他家贴药的公司。在已知J家出事的前提下,依旧用J家艺人打广告,诱导粉丝买产品抽奖,赠送印有明星脸的购物卡,最后给中奖的人发普通卡面。美其名曰J家风波所致,商家有权变更活动内容(这一点,中国广告法早就列入无效条款)

怎么想都应该是315维权的案件,怎么想都不应该发生在日本,但,就是发生了,且愈演愈烈,没人管。(换言之,这个时候,对J家和对J家饭做出任何侵犯人权和违法的操作都是被默许的,像不像20年再来?)。我这一年是真的瞠目结舌,即便是中国,中国人要脸,很多事都做不出来,但日本就是可以堂而皇之地做出来。哪怕20年反肖战反成那样,有些事,国内还是做不出的。要么支持到底,要么拜拜。反复变更立场不以为耻的,还真只有日本做的出。

日本在我眼里,就是个连中国都不如的无法国家,以后再也没资格说中国的任何不是。

话说回来,日本再这样被韩国侵蚀下去,离灭国也不远了吧。

N刷白色巨塔

其实下午本来是想翻译幻水的,结果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脑子一抽,又爬去看白色巨塔了,看了一下午,kismy的油管都没工夫看了。。。

这次看,又有了一丝别样的感悟。虽然大致想法没有太大差别,但至少,没有那么讨厌财前了,虽然我以前也是认可其能力的,但厌恶感是实打实的,这一次,反而没有那么强烈的厌恶感。我把它归结为,因为现在的我远离了一些网络纷争,不再纠结正义与否,所以对善恶没有那么大执念了吧。虽然,我还是觉得里见是我的榜样,还是觉得财前的结局咎由自取。

这次想到的一点是,虽然一直标榜做人要以自我为中心,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也不是所有事都要强出头,以上是N刷巨塔后的感想。不管是看到别人不好的一面,还是自己不好的一面,先不要急于否定,要适当包容。

然而,这是非常非常非常难以做到的!!!

太难了!至少现在的我做不到,脑子未动,身体先行,我能想到,一定是隔了几小时以后的事了。如果别人指出我的缺点,我第一反应,一定会是极力地否定,或者,赌气装无视。

情绪管理太难太难了。。。

换个角度想,这也是一种挑战吧。

如果一直只做自己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事,也挺无聊的。

写给自己:今天又是一个普信且自恋的我

昨天公司聚餐,吃了一顿粤菜,体重又上去了(一种植物)

但,好在现在还控制得住。。。只要有意识地控制住上下加减的浮动,问题不大。

聚会上,大家又针对国内各种明星发表了各种言论,我也不甘落后。事后回顾兼反省,我赫然发现,居然没什么要反省的= =,感觉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问题,过于自大。比如,既然我会生出反省的念头,肯定是我觉得哪里说的过了,但真的用俯瞰的视角回顾一下吧,又觉得合情合理= =

行为:我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

情绪:过于强调自己的主张,略显激动

目的:发泄了自己也不为知的积攒的压力

后果:无。不影响对我的人际评价,一切照旧。

唯一要反省的可能就是情绪激动?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激动,只不过是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当时的我,可以说,来10个,我能打10个。这算激动吗?嗯。。。至少,所有人很清楚我的立场,并且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异议。就算事后回忆是不是要装得理智成熟一点,但又觉得,那么做不就是在积攒压力么,构成我行为的深层原理其实就是发泄,这不是本末倒置么。我只要保证这个度是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就够了。

因为昨天的话题,也被迫知道了一些新的八卦,我又浪费一小时时间无聊去搜了,然后有了新的感想。感想就是,啊,之前的我太幸福了,我要保持住。

因为上网,我又被迫了解了巴以局势,女童意外,法治又被舆论威胁了balabala,全都是不好的事情(实名制倒是拍手称快,我等了三年了!),而我居然都不知道。是的,哪怕是巴以局势,我也不想知道,而且也不需要知道。前段时间,如同脑袋上长了花田(日语的说法。接地气的表达就是单纯天真,不知世事险恶),只想着:哦,我家小鲜肉真可爱,马上就要见到了嘻嘻嘻。那简直太快乐了好嘛。请我务必持续保持住!!即便一个人再一帆风顺,可能也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别看我这么说,真要挑刺那也肯定有一大堆烦心事,但不管怎样,至少回忆起来,因为尽可能屏蔽了各种外界纷扰,我只能想到好的,而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并且需要不断自我完善的部分。我就算知道那些事又如何,什么也改变不了,和自己的生活毫无关系,最后发现,只是浪费了时间(都是血的教训)。既然如此,我只需要知道同样是浪费时间,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即可,其他,不需要知道。

即便如此,在浪费时间的1小时里,倒是被我看到一个我很认同的观点,虽然是营销号发的。

大意是说为什么那些有攻击性的人的人缘反而好。人要保持攻击性,听起来似乎是贬义词,其实是想表达,要有勇敢说不的勇气。这个说法其实还是保守了,更像是偏防御。在我看来,指的也是要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勇于接受自己的阴暗面。拿我来说,我昨天在饭桌上为肖战一通激情站街,其实也会被贴上追星粉的标签,但我不怕啊,对我有什么影响吗?这就是我啊,我的一部分。它有个观点很好,人只有同时拥有“和善残忍的能力,选择了和善,才真的叫和善。和只能被迫和善,有天壤之别。后者,他没有第二个选项,其实只是在一味讨好别人。所以,攻击性,更多意义上指的是主动性,因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会让那个人有意识地主动结交朋友,最后的结果,变成了人缘好。

我非常赞同攻击性等于主动性这个说法,拿我来说,我绝对属于内向型的,绝对是老好人那一列。但我的想法,为什么常常和攻击性的人不谋而合呢= =b。仔细想想,高中的时候也曾经大眼瞪小眼和班主任当面对峙过,最后还是同学当和事佬在旁边劝,我好像从以前开始,就没怕过。也许比起内向,我更多的是孤僻和孤芳自赏型吧,嗯。这也是个问题,可以慢慢改善,退一万步讲,我只要保持住自己的内核就可以了,这些问题甚至可以保留。因为,那也是我啊,我不需要做完美的人。

啊,今天又是一个普信且自恋的我。

==========================

↑俗话说,缺什么,越容易显摆什么,我现在显摆自恋,是不是意味着我缺了什么呢?可是想不出来缺了什么啊。

⇒认可感!想到了一点,也许是认可感,嗯。。。可是,所有发sns,发朋友圈的不都是在寻求认同?好像哪里不对…再说吧。

非地图炮

今天不想聊J家,没啥好说的。现在看都不想再看了,小玉把我从灰色的世界里救出来是事实,没有报完恩,我是不会离去的。既然如此,那就再走一遍20年的流程好了,没事的,正因为经历过才知道,一切都会过去。过不去的,也无能为力,从来和粉丝没有多大关系,粉丝什么也做不了的。

昨天聚餐,又说到了某位“杰出”前同事事迹,勾起了我不少回忆。

我一直觉得网上有个观点很可笑。比如明星出各种桃色新闻的时候,总会自动把明星和普通人分开,有钱人和普通人分开,仿佛会嫖的,只有明星和有钱人,普通人是不在对象范围内的。

我一直觉得,这个观念有根本性的错误,明明应该反过来。应该说,这就是社会常态,明星和有钱人也是男人,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只不过恰好名气比较大,让你看到了。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明星,才那么做。

这么说很容易地图炮,非我本意。我绝对相信有很多人洁身自好,非常多的人,但你不能否认这种现象的存在。

以前在某手游斥巨资氪金的那会(现在已经断氪9个月了,斯巴拉西),领导着一个公会,我是宗主,手下四十来人。我们有一个Q群,由于过往有被骚扰的经历,我的QQ标注的性别都是男。所有人都以为我是男人,也都老大,老大地叫。群里没有其他女生,一个全是男人的Q群会说些什么话,已经显而易见了吧。我每天被洗浴厅和按摩店话题包围,这些人大多也都有老婆和小孩,我很好奇那些人作何感想,是不是也在网上嘲讽明星,觉得只有自家是安全的呢。

说回那位“杰出”前同事,他有一个很异类的特质,17点半必须下班,雷打不动,上司来了都没用。在日本人中实属异类,根本别想叫他加班,尤其是周五。为什么,因为他每周五17点半前一定要赶到南京东路约妹子。我对交友软件毫无兴趣,不清楚怎么玩。但这位同事,对上海的交友软件事无巨细,了解得一清二楚,我怀疑比很多国男玩得都六,毕竟每周要赶场。他在上海赴任期间,还抽空回日本结了个婚,再继续。归任前还在某酒店搞送别派对,貌似有二十多人到场,疯了一整晚,最后赔了酒店1000多块钱,理由是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我很好奇究竟要怎么个疯法才能做到。

这周关联公司一个营业离职,来做告别。他是难得的结婚离职,去日本和女友汇合,估计以后也定居在那里了吧。我刚想着,哇,一般都是女性为了结婚离职,放弃工作。居然还能有反的?当然他也已经在日本找好下家,即便如此,我还是挺佩服的。然而这佩服还没持续几秒钟,他已经在和我的日本同事追忆上海的风月场所了。。。顾忌到我,不明说,但也很隐晦地表示了是不能让女同事听到的。我的那位同事,自然也是已婚。

手下一个差10岁的后辈,下个月要结婚了。也是出了名的社交狂人,每次来新的男同事,大家都会暗搓搓隐喻让他带着新人去见识好地方,也是真不避讳在场的其他女性。

这些人,不管已婚的,没婚的,马上要婚的,都一样。他们看起来都那么老实,很普通,有些则俨然一副大型商社精英分子的派头,相亲市场的香饽饽。我感觉我一定是会中招的,如果不知道这些事的话。我太清楚自己恋爱脑的特质了,还是追星好了,至少安全。

不想地图炮,还是那句话,我始终坚信,还是有很多洁身自好的男人的。

只不过,我没有见到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