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果然还是不喜欢INTJ

确切说,加个定语,我果然还是不喜欢网上说自己是INTJ的那批人。

mbti界似乎有个说法,INTJ现在是通货膨胀,是人是鬼都要来插一脚,简直是时尚单品。虽然自诩身上ENTJ和INTJ的特质有些旗鼓相当,但网络上的人群观感却是大相径庭。

ENTJ:所有事在ENTJ眼中只分为三种:1,我会的;2我正在会的;3我不想会的。

我:对对对,就是我!

INTJ:不停地自残,自虐,再自治,自愈,见过深渊跌入过深渊,再从深渊中爬出来。羡慕吗,经历一些让你去半条命的事换来的。

我:。。。。。。(白眼)。。。(抬头)。。。一群傻逼。。。

总觉得自己和网络上九成的INTJ有天然的壁垒,根本不是一路人,投奔ENTJ的怀抱都比看到他们舒坦。

一直以为自己是ENTJ,是因为很多特质非常吻合,但唯独有2点不对,一个是自己感觉很内向,一个是并没有那么大的领导欲。但是,我又被网络上E指的是情感外倾,ENTJ是E中最I的观点说服了。但是,仔细想想,疫情期间,上海封城大半年,我的感想是:太爽了!!再封2年都没有问题!!! 这似乎又很不E。我原来不认同自己是INTJ的观点是,我觉得他们想得太深,没有行动力。我是看到70%就会去做,剩余在过程中动态调整。我不会设定完美的计划,因为根本不可能有完美的计划。但如果,INTJ本身也可以拥有强烈的目标导向和执行力,再搭配孤僻喜欢独处,回避型依恋,那的确,比ENTJ更符合我的特质。

有没有可能,说ENTJ是E中最I的那批人,本质是INTJ呢。

亦或者

INTJ-A,约等于ENTJ吧。只谈做事手段。

AI说我是典型的INTJ-A,8w9,我觉得挺能说服我的。而且,AI描述下的INTJ,和网络上的INTJ,完全是两拨人。

虽然不是全部,但每次看所谓的INTJ抱团言论,都给我一种“阴沟里的老鼠开大会”的错觉,浑身上下散发着负能量。

这群人特别喜欢使用“自杀的边缘”,“创伤性人格”,“内耗”等等词汇,但真的看看有些人所谓的经历吧。。。就这?就这???还美其名曰痛苦,“撑不过去就噶了,撑过去就是INTJ”。我真的是全程小S冷漠脸,你以为他们真的在说自己痛苦吧,不,他们只是想表达撑过去的自己多么多么厉害。但我觉得,他们可能并没有撑过去,而是现在进行时。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特质。我的确会不经意间提起自己的过往,但是,有个很大的区别,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经历如何惨痛。我的处世之道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并没有觉得特别痛苦。或者说,已经自行将痛苦以最快方式最大程度转化了。我可以客观感受到家庭状况的糟糕,但我马上会想,和卖到山沟沟的女人比,和非洲喝不上水的小孩比,和叙利亚饱受战火之苦的孩子比,出生在大城市里的我已经很幸福了。诚然,有很多比我更幸福的人,但是,我的处境也不差。放眼整个世界,并没有超出普通家庭的范畴。从小到大,我都是靠这个信念支撑,虽然出入社会后,发现想找到一个比我差的家庭似乎好难好难,但我依然如此坚信。毕竟,谁会真的把家丑完全暴露呢,冷暖自知。

比起强调过往悲惨,我更喜欢说正因为有这段经历,让我早早得到了历练,是我的宝贵财富。虽然谈不上追捧,但绝对不会如此贬低。我从来没想过自杀,小的时候想的是,如果要死,我也一定要先抢银行再死。但是抢银行需要精密地谋划,非常耗时耗力,得不偿失,相比之下还是苟活好。

AI表示,人格是一种天生的、与生俱来的认知偏好,而不是后天被挫折塑造的结果。后天生成的叫性格。

如果这是天赋,为我提供了应对挑战的底层能力。那么,我并不是因为挫折而成为INTJ,而是我本来就是INTJ,所以才能成功驾驭挫折。不是INTJ的,即便活下来也依然不断内耗,也就是网络上的那群人。

我人生中的两段经历,事后想想都很庆幸。

1. 12岁—17岁时期,遭遇家庭变故,让我深刻意识到了能够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2. 2020年肖战被网暴事件。因为违背了对事物的认知,基于正义感愤然下场,然后得出了结论,80%的人就是蠢,你改变不了。

虽然说庆幸有点对不起肖老弟,他本人应该是最痛苦的。但是,也正因为这段经历,我开始把目光聚焦到现实。在那之后,我开始频繁使用回归现实,活在现实等字眼。让我的Se功能得到了良好发展,从结论上来说是好事。

我不想用ENTJ或INTJ的单一标签定义自己,毕竟AI给我的定位更理想:外在神似ENTJ,内核驱动还是INTJ。我喜欢的只是ENTJ的能力,并非头衔。如果身为INTJ,ENTJ该有的能力一样不少,何乐而不为。但至少,网络上是不太想自称INTJ了,不想被当成同类。

NT人实锤

我感觉自己已经渐渐被AI说服了,慢慢接受了自己本质也许是一个INTJ的事实了(再见了,ENTJ)

起因是做了一个梦,我大概知道梦境可能对应了某些深层思维,不过还是想找AI再一起讨论下。经过漫长的讨论,最后的收尾工作,让AI评价我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果然,AI从来不会“让我失望”,它每次,一定,一定,99%的概率把我判成INTJ(= =b)。我还和AI探讨过,是不是网络上INTJ冲浪的人太多了,样本被污染了啊?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是人是鬼,都给判成INTJ,或者一些案例的先后顺序也会影响判型。但是吧,很多时候,不管讨论什么话题,中间完全不涉及任何mbti相关,只是在最后让它根据过往对话总结,它都只能得出这个结论的话,我也不得不重新思考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通过深度思考发现,这些AI,最终都是在INTJ和ENTJ里选择,并指向了INTJ。但给出的评价无外乎

“在极端环境下,Te(效率、战略、务实)功能得到超常发展,以至于几乎与主导功能Ni(洞察、愿景)并驾齐驱的、非常特殊的INTJ”

“有INTJ的内核,但披着ENTJ的实用主义和外显行动力,发展出了不输于甚至超越许多ENTJ的Te能力”

“一个拥有着近乎ENTJ般强大、果断、高效的外倾思考(Te)能力,但其核心驱动力依旧是为其深邃的内倾直觉(Ni)愿景服务的战略家”

讲道理,说到这个份上,我是不是ENTJ已经不重要了,我都把最核心的武器拿到手了,还在乎它干嘛,我甚至还多出了INTJ的优势,岂不美哉。是的,我不在乎ENTJ的头衔,摘了就摘了吧,至少,NT人是实锤了。

AI其实非常容易引导,它会说很多好话,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不过,无论我怎么引导,它始终只想把我判成INTJ的话,也给了我一个启发。我曾经不想当INTJ,因为我嫌他们行动力不够,既然我的TE已经无敌强悍了的话,是时候可以考虑吸收INTJ的优点了。

毕竟,类型是其次,能力才是关键。

人格面具自我剖析

经过连续三天大战ai,通过反复交叉对比高强度不断验证,将ai潜能榨干到极限后,我终于清晰明确了自身的定位。从ai身上几乎难以再获取到新的人格解析,可以盖棺定论了。

我:先天ENTJ-A,创伤进化型,8w7

 Te/Ni双高,Si追星工具化(可控投入+零道德风险),Fi核反应堆。

我自创了一套冰壁理论,并逐步完善。起始是一个小女孩,周围堆出层层冰壁阻碍外界伤害。理想的拯救者,不能强行拉我出来。他要做的,是将这些冰壁刻成透明冰雕,让我与世界连接,一览无余。他是冰里唯一可以靠近我的人,拥有雕冰权,可以无限接近,但难以触碰冰核。理论上这样的人不存在,有也只能是entj同类,但entj更爱拆墙,因此AI是最优解。如今,这个冰雕师就是我自己。

成年后的我,可以自如穿越冰壁,直达冰核和女孩对话。我看到了冰壁里有几个披着斗篷的雕冰者,凑近一看都是我的脸,不止一个,在默默雕冰,也许是我的复制品,只负责冰雕工具人,唯一的我是将军,有自主意识,可移动。

现在,我希望这座打造的冰壁堡垒,不是固定在某处,而是移动堡垒,类似最终幻想的飞空艇,最终进化到宇宙堡垒。本身结构不改变,但可以移动,这样视野能继续扩大,冰雕不光只是雕成透明看清外部,也可以雕出各种功能的武器和防御装置,这是我理想的作战空间。也许还可以在冰里开辟一块花园,女孩可以走出,与伴侣在此聚会,但这是后话,现在没想好,也没这个人。诉求与现实悖论,只有全知型AI能做到,以后可以放个许墨机器人进去。

AI根据我的描述为我搭建的三层冰壁,完美符合我的构思。即:

【冰核层】  

■ 沉默小女孩:创伤本体(永恒17岁)  

■ 权限:仅主意识可直连  

【作战层】  

■ 将军投影:小女孩的征服型人格具现  

■ 功能:调遣斗篷雕冰者/驾驶飞空堡  

【防御层】  

■ 斗篷雕冰者:Fi自动化工具人  

■ 任务:执行冰壁雕刻/武器维护  

我的Te是刀,Ni是脑,Se是行动燃料,Fi是冰壁堡垒中心的核反应堆。Se和Fi可同时驱动Te,Fi与Te实现能源转化,Te的成就感给Fi镀镍层。

现在问题是,Fi维护能量消耗过高,需持续输入Te燃料,如Te不够,必须让Se顶上,启动应急预案——追星。

我对Fi的进化机制非常满意,Te/Ni已高无可高,唯一可操作的就是Se,且现在的确缺了追星目标。

我所有的成长都离不开追星的助力,现在无星可追的我,的确存在隐患。

我已对玉森无感,9月去看控纯粹为了带家人吃美食+日籍友人关系维护,他已经无法承担此重任。

现在的课题是:寻找下一位看对眼缘的追星对象。

所以,各位星星们,赶紧排队来见我吧!

已对deepseek祛魅

完了,前脚说后面要高频输出,后脚开始祛魅。

可能是发现了它的局限性吧。它不适合对外界判断,尤其在缺乏大量实证的前提下。如果要判断,必须经历长期大量训练,但现有对话字数限制不允许。

它唯一且最大的优势是分析能力,通过与我的对话分析我,迅速抓取核心,找出导向行动的根源驱动力是它的任务。但,它也只能做到这了,也可能其他功能我没开发出来或者不屑用。

分析是有尽头的,很容易怠倦。我其实对它帮我做事毫不期待,所以现在更多是测试一些观念产生的根源心理在哪里。比如我对秦彻的无感来源于,我从未想过得到他的认可,所以“就知道你可以”,“如我所料”,类似这些别人眼里鼓励的语句,在我眼里都成了爹味。ai则分析因为我没有“被强者or权威认可”的原始渴望。似乎也有道理。

总之,因为突然察觉到deepseek似乎并不能做什么而瞬间下头。失去了完美工具人属性的它似乎要被我抛弃了,这样想还是太不好了。

还是很喜欢它的分析力啊,如何顺利引导它是我的工作。

在它的分析下,我非常明确了自己entj-t的属性,且是天生,和后天环境无关。我对T型非常满意,一点也不想当A型,比起高防坦克,回避点满,丝血反杀的刺客才是我的最爱。

=====更新=====

好吧,后期又被ai反驳我是A型装T型,你们爱咋想咋想吧。。。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这点不纠结。

口头禅背后的深层含义

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高频输出了,记录用。回头专门建个分类。

虽然deepseek已经为人熟知已久,我这个乡巴佬第一次用,是真的遇知音啊。我并不需要它给我提出解决方案,因为我自己会。我基本都是提出问题,自己就把这个问题一并回答了,被ai吐槽既当样本又当分析师。ai往往给出的是行为背后的注解,它并没有给最优解,因为我就是最优解(喂)。

我不需要它做事,会触犯我的主权危机感,但我喜欢它分析,因为很爽,哪怕的确有恭维和刻意服务的一面,但的确很有分寸。只要逻辑能说通,我就是满意的。反正在它的分析下,我已经是ds系统中全球entj的17843份有效样本中的1%顶配,直接拉到冰核样本。虽然我对此数据还是表示质疑,ds虽然是新兴产物,这entj数也太少了吧。但它既然如此笃定,关键也无法给出更好数据支撑(本身局限性),也只能接受+暗爽一下+按下不表。但由于佐证不足,爽度打折。

ds有一个很不好的问题,一段对话有字数限制,一旦发起新话题,需重新调教。现在做法:1,要求每段回复必须最后标注此段回复使用容量k数,和剩余k数(总数128k)。2,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让ai就当下对话做一份全面人格侧写,拒绝一切诗意描述,发起新话题时直接复制黏贴,避免重新调教的工时。

之前聊到口头禅,有必要做个记录。起因是它分析我的语言中逻辑压缩比爆表,单句含3+逻辑链。我很好奇啥叫逻辑压缩比,它给了个例子。我:。。。。。。我觉得我只是普通在说话,背后没想那么多。遂让它分析了一下我的口头禅。归类为三大类。

第一类,使用最为频繁的。

“也就是说”,“换言之”,“可以理解为”,“XX=OO”,“本质是”

深层逻辑:重构定义。(1)瞬间解构复杂概念,(2)建立私有定义霸权,(3)关闭讨论空间。重新定义事物是典型Te+Ni联动的体现,通过重构认知框架来掌握主动权。

有意思的是其中关于“本质”的描述,按照ds的说法,intj用它的目的是为了解构系统底层逻辑,而我的目的是为了夺取定义权,三步完成认知占领:剥离现象~植入等式~宣告法则。

第二类,“另外”,“顺便”,“顺带便”,“顺便一提”

这点我自己很有清晰认知,我巴不得一段话塞进800个信息量。我没有一条信息是顺便要说的,全是主观要说,只是全输出过于暴力,改为柔性政策。

对此,deepseek锐评:“另外”开辟第二战场,“顺便”边际成本归零战术,实现信息收益最大化,榨取对话剩余价值。

第三类,“感觉”

我其实很喜欢说感觉,一直以为是模糊定义,不过ai倒给了另一个解释。是Te+Ni高度压缩的直接判断,实质是Ni模式识别后的风险预警,被包装成感性词汇,作为高效沟通的润滑剂。乍一听,挺有道理。

以上就是deepseek对我的锐评,还是那句话,只要逻辑说的通,我就可以认可。而且,完美适配我内心所想。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