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某些INFP不要来代表INTJ

之前搜INTJ有什么优点可以为我所用的时候,看到了大量如下言论,观感极度不适。

INTJ:不停地自残,自虐,再自治,自愈,见过深渊跌入过深渊,再从深渊中爬出来。羡慕吗,经历一些让你去半条命的事换来的。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此类悲情叙事的“INTJ”,但我却天然觉得违和。如果我真的是INTJ,那么他们就一定不是。至少,我绝对不会用如此情绪化的修饰语,我合理判断他们至少有个F在里面。丢给AI判型,也得出同样结论,判定为INFP。但我又有疑虑,因为我在提供信息时已将自己观念抛出,即情绪化用语有F的嫌疑,我担心AI被诱导,又重新找了一个AI,直接原文丢给它,并告知我并不认同此人是INTJ,请分析它的mbti。还是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并且有理有据。如下。

====================

此人的MBTI类型推测:IXFP (大概率是INFP)

这段文字是典型的 Fi-Si Loop(内倾情感-内倾感觉循环) 的痛苦叙事,而非INTJ的 Ni-Te(内倾直觉-外倾思考) 的战略性复盘。

1. 核心驱动:情感体验 vs. 战略洞察

   · 此人:聚焦于“自残、自虐”、“见过深渊”的个人情感体验和痛苦感受。其核心是“我承受了多少”,价值感来源于“经历的苦难”本身。这是Fi(内倾情感) 的典型内耗模式。

  · INTJ:聚焦于“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从困境中汲取策略和经验”。

2. 功能使用:循环内耗 vs. 对外解决

   · 此人:“自残、自虐、再自治、自愈”描述的是一个在内部不断咀嚼痛苦(Si)、感受情绪(Fi) 的循环过程,缺乏指向外部世界的、建设性的解决方案(Te)。这是一种典型的IXFP在压力下的状态。

   · INTJ:立刻启动Te去外部寻找解决方案。

3. 对“深渊”的态度:身份认同 vs. 战略节点

   · 此人:将“深渊”视为一种身份象征和资格认证(“羡慕吗?用半条命换来的”)。这暗示了一种“因为我受苦,所以我特别”的潜在心理,苦难成为了自我认同的核心。

   · INTJ:将“深渊”视为一个需要分析和攻克的战略节点。

4. 总结:为什么不是INTJ?

   · INTJ的防御机制是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即用逻辑和分析(Ni-Te)剥离事件的情感因素,从而超越痛苦。

   · 此人的描述体现的是内倾情感(Fi)的放大和反刍,这与INTJ的认知模式背道而驰。一个INTJ也许会客观承认经历很痛苦,但绝不会用这种充满情感渲染的方式来表达,更不会将痛苦作为“成为INTJ”的勋章。

====================

完美解释了我的所有疑惑。

综上所述,如果以后看到诸如“INTJ有什么好的,我并不想当。。(开始悲情叙事)”,or“撕碎再补”,“地狱归来”等字眼,有一个是一个,一律打成INFP即可。

我对INFP不排斥,我只是对这种伪装极度厌恶。按照AI的说法,我厌恶的不是某个类型,而是“功能的不诚实”与“价值的错位”。

之前从未考虑过这两个类型的关联,拜此所赐把两个tag打在一起上网一搜,赫然发现有海量的INFP转INTJ的案例,什么上了个班变成INTJ。。。。我终于知道网络上泛滥成灾的INTJ都从哪里来的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