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

我以为这个分类,永远不会有新文章了。

至今仍然记得某天的一个夜晚,明明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夜晚,不知为何总是会想起。我在公司总部的停车场等着班车,当时是晚上21点半,周围还有一群不认识的日本人。我在这些人中间排队等车,手上刷着wb。看着一条条触目惊心的言论,那种怀疑人生,三观崩塌的绝望感,痛彻心扉,已经成了一辈子挥之不去的烙印。不是愤怒,而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心哀。即便这些年过得顺风顺水,压根不会再去想这些事,但它们依然一直存在,只要我愿意想,可以瞬间从脑海中蹦出,不带一丝延迟。

所以,我不会再去想什么走出来这种事,我只知道我现在过得不错,我很满足这样的现状,我会记得这些事,但它们也不会影响到我现在的生活。它们不会消失,我已经做好了接受它们成为我的一部分的准备。

有时候会回看自己过往的博文。

2018年下旬,我曾经当过三个月嫦娥姐姐,俗称朱一龙黑粉。现在想来,我陷入了一个预先设置好的情境中,我的所思所想,完全照着别人的剧本走。也许只是不经意间在wb看到了一贴,随着“周围”越来越多的声音,不断地重复再重复同一个观点,你的所有情绪都被调动起来,所有人都在说一件事不好,渐渐地你也默认了这件事就是不对。明明是非常不起眼的小事,在我眼里也成了十恶不赦,罄竹难书,难以置信这么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怎么会有人喜欢。这些话,是不是很眼熟?这些“标语”,其实,套用在20年的那些人身上,也完完全全符合,可以说这就是一套模板,适用于所有明星,近年来早就蔓延到了普通个体。区别,只在于什么时候“团建”。它不会结束,只会有源源不断的下一个目标,且你无力改变。

我现在对朱无爱无恨,确切说,那个时候的鸡血很快就过了,毕竟谁有那么多精力讨厌一个远在天边的人。我当时所做的,最多只是在自己的博文里发泄心中不满,我的自尊也不可能允许我做出格的事。所以,至少对现在的我来说,如果有人要恨那个人,那请随意吧,如果只是发泄在自己的私域空间,不影响他人,不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都是个人自由。毕竟,地球上的人太多了,没空管那么多人一个个在想什么。

当时的黑历史,我自然是把它锁在了私密博文中。然而,已经过去四年多,我依然没有再踏进KFC一步。最早是因为朱,后来因为王。我曾经非常喜欢吃KFC,但我的确是再也没有吃过了。。。我对王也早就无感了,可我依旧无法改变自己不进KFC的习惯,也许是当时内心残留的恶心感过于强烈,已经形成了潜意识。我并不抗拒KFC,可我就是找不到进去的理由。我为此断交的朋友,也终究没有再联系。

正因为我清楚知道这个感受,所以,讨厌他的人,请继续讨厌吧,真的,没有人可以改变你们的想法。这些恶心感,说不定真的会伴随终生。人一旦形成了某种意识,很多时候都是不可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根深蒂固。

值得庆幸的是,人生还有很多选择。即便没有KFC,还有千千万万个美食。只不过,我会尽量避免自己再陷入这样不受控制的自我束缚中。所以我注销了微博,没有所谓的小红书,社交类APP一概不涉及,很多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爆点,我毫无兴趣。事实上,这些事,可能隔个几天,又会马上被新的话题覆盖,99%都是人为制造的话题,知不知道,没有区别。

互联网没有记忆,但内心的创伤会永久存在。

讨厌的人越多,只会越来越自我限制,让我失去的越多。我现在对所有明星都没有恶感,你们都没有那么十恶不赦,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请过好各自的人生吧。

最后。

我曾经非常喜欢你,但我现在,也的确没有了关注你的念头。

我会永远记得喜欢你的那份心情。

因为,那是非常美好的记忆。

曾几何时,我曾经说过,我不想带着失望离开。

我很高兴,我终于有底气说出这句话了。

小聊余生

今天和久未碰面的朋友小聊了几句,正好说到她的同事看了余生都挺疯的,朋友感叹自己最迷他的时候都没有那么疯狂。

我余生貌似看到10集,朋友看了2集看不下去,声称自己的少女心已过。我其实也看不下去,不难看,但,也没有那个必要一定要看。所以一直搁置着,没有那个动力。直接去搜剧情梗概吧,看到20集居然连梗概都看不下去了,这剧情能有多水可想而知。剧的亮点大概就是各种亲亲,一次两次还好,多了真的有点腻,甚至觉得这就是全剧精华,其他不看也罢。更加导致看不下去。。。如果是2年前,一定会看得很开心吧。。。

朋友弃剧的理由是故事太老套,我弃剧的理由是,人设太脸谱化。过于完美,反而感受不到角色的吸引力,内心毫无波澜。这个人设摆在那里,表演也很难有突破,中规中矩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居然没觉得原音出戏。虽然个人风格依旧明显,但我记得,当初那个预告是真的没眼看的。我把它归功于自己远离太久,不再上心,没有高期待自然不会有失望。朋友说她也有这个感觉,怀疑是后期又重新配音了,和预告不是一回事。是真是假不知道,如果是真的,至少,曾经和朋友说的,希望他能重新去配下音,也算实现了。就当是吧,是或不是也无所谓了,相信比较幸福。

至少现在的我,已经可以从容地看剧,弃剧了。这是21年初的我难以想象的,我很欣慰。现在的状态,肯定是比以前好的,我是真的不想再回去那样的岁月了。很难说这不是一种逃避,只要稍微静下心来试图去回忆,仍然会有一股无名火不可抑制地窜上来。但,只要不去想,做到远离,可以维持目前的状态的话,我愿意一直逃避。

总之,请加油吧。

这是现在的我,唯一能送上的话了。

相逢是缘

这两天在北京,逛了不少名胜古迹。最重要的是,见到了一个人。关于游历感想和吃货体验之后再叙,我想先说一说这段奇遇。

(说句题外话,最近越来越觉得将来患老年痴呆风险极高,理由是经常一躺床上倒头就睡,真的,频率多到发指了。好比这次,我和她吃完晚饭,回来21点半吧,我上床想先刷会手游,再一睁眼已是凌晨3点!?期间完全失忆,手机也因为一直开着手游开到没电关机,我?????别人是失眠,我是正相反,不能躺床,一躺就睡= =也因此,我现在精神来了,开始码字)

我和她的相识,真的就是一段缘,她就是我说的,去年一起坚持,一起吐槽,最后双双退出的那个亲友。说是亲友,其实,我们也只是在网上相识而已,生活中,这还是第一次见面。

从时间顺序来说,2月底下场——7月退博——8月做游戏——为了给游戏配动画,上传B站——把影视cut搬到B站——B站私信——结交

想来真的很神奇。去年,哪怕中间有一步没走,我们都不可能遇上。茫茫人海中,就没有相遇的那个契机。

她是难得的一个思维与我极其相似的人,去年一年我不是没接触过他的粉丝,中日的都有,但能如此同调的,她是唯一一个。具体表现在,很多事,都不用一五一十告知细节,但你问她,会发现,嘿,和自己想得一样。

这次我们去吃北京铜火锅,等了一小时的位,在此期间,又聊了许多,聊到最近发生的“瓜”,让人诧异同时又倍感欣慰的是,果然,我们的观念一致,哪怕是第一次聊的话题。

我就直说了

肖战1.0,吴亦凡2.0,霍尊3.0,张哲瀚4.0

肖之前肯定也有网暴的,但程度不同。从黑公关的手段来说(营销号+水军大范围病毒式传播),全是一个模板,没有区别,且愈演愈烈。

我很惊讶她居然对吴和张的观点和我一致,事实上我们几乎没有聊过他们,还是第一次说起,尤其是“官方公告”都出的情况下。我之前感到匪夷所思的几点,她居然也是同一认知。

1,针对吴亦凡的指控,只有“公告”轻描淡写一句“有罪”,却丝毫不透露任何细节!以往任何一个社会大案(包括性侵)都会公布,就拿最近的阿里员工案,都如此详尽,它却迟迟不说,仿佛所谓公告只为堵住质疑之嘴?还别说,这招真有用,所有人集体闭嘴,谁敢和检察机关作对?但,有问题就是有问题,公告出之前,吴就是赤裸裸众目睽睽下的网暴,啥细节都没有的公告一出就能闭嘴?不对吧。。。在详情披露前,我依然对此事持保留意见(更何况有货拉拉的先例。。。)

2,公告出之前,网上曾流传都美竹过往不良经历的“谣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所谓的“造谣者”在24小时不到就被抓!这速度,堪比当年微信失言,网警一句“人抓到了”一样讽刺!出警效率何时如此迅猛!?网上多少争议,多少社会大案,多少人在其中穿插各种针对当事人的谣言,请问你警察何时管过?这次所谓的造谣都根本来不及散开,居然能立即抓到人?简直让人怀疑都美竹难不成是皇亲国戚?否则为何如此力保?这就是我当初开始怀疑的一个契机,过于反常。

以上两点很容易被认为粉丝洗地,事实上我都懒得管她们想什么(无外乎只觉得自家实惨),这只是我关于此事最真实的想法,我很高兴,她也是这么想的。毕竟,反常的就是反常,有眼睛的,都能看到。

关于张,因为她身边有山河令的粉丝,感受到了24小时内被打得猝不及防的变化,可能因为这点,没有恶感。我是真无所谓张,在我看来,1.0到4.0,全部都是断章取义的小事被无限拱大的一个套路。看客不需要真相,网民只想发泄情绪。我们一致认为,肖战搁今年这加强版模式真不一定挺得过来,“官方”直接给你删号禁言,彻底消失。

话说回来,虽然她的那位“山友”同事每日以泪洗面,仿佛感受到了去年我们的所见所感,但,她真的能感同身受?不见得吧。那个人极有可能认为,肖“管不好粉丝”死有余辜,霍“口不择言”死有余辜,吴更不要谈了,“法制咖”啊,只有自家实惨。我的那位朋友苦笑着摇了摇头,虽然没问她同事,但,可以想见。

包括霍粉,也统统觉得自家出类拔萃,“越黑越干净”,“这次网暴载入史册”,我咋觉得这些话这么眼熟啊。。。包括后期想要切割陈岚,都让人想起肖粉嚷嚷切割三观党的事。。。真的,连走向都如此复制。不禁让人想问,你们去年是集体失忆了吗?还是参与其中而不自知呢?自己都做不到对XX改变想法,还奢望别人看了“反转文”就能对霍改变观感?不觉得既矛盾又双标么。

如果真的要清网,铲除黑公关,为何不把目光放远一点,清楚认识到,这四个人,都是同一现象的受害者。然而讽刺就讽刺在,所有人都是怀有成见在看待事物,哪怕有话语权的大V,他对A没有成见,他可以客观分析。他对B有成见,潜意识里看都不想看到,还怎么可能客观?就算自诩客观,那股鄙夷的味儿都要冲出屏幕了还不自知。

资本毁人,造谣只是第一步,反转了导致“两边都不是好人”才是最终目的。人不可能打脸,只能用都不是好人给自己挽尊,成见就这么来了。“信息茧房”都快被人用烂了,仿佛这四个字像纸一样,一戳就破,把“真相”传递出去,看到了人就能走出来了?可笑!硬要比喻的话,信息茧房就是横在愚公面前的两座大山,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迈不过去。

以前还拿网上本科率不足4%当梗在说,现在我是觉得,就算所有人博士毕业,争议不会停止,割裂永无止境。因为,人就是有成见的。

说了这么多,好像又破戒了呢,只是今日有感而发,也许持有这种观点的我们才是异类。不管怎样,能认识这样的志同道合之人,我感到很荣幸。她说她还要谢谢肖战,让你我相识。我不禁回想起了过往追的那些个星,我还在那感叹谁是谁的跳板,因为谁喜欢上谁,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如果可以,我希望去年那件事,永远没有发生过。

我情愿从来没有喜欢过他,情愿一辈子不会与亲友相识。因为我知道,没有那件事,我和她,依然会在各自的世界过得很好,而他,也会很好。

近况9/15

最近,客户送了个天猫精灵,转手想扔闲鱼,发现本来就是个便宜玩意,那就索性自己用吧。当个闹钟也挺好的,虽然手机也有闹钟,顺便还可以听天气,听新闻。虽然手机上也可以看到。。。

慢着,那不就意味着我早上不需要手机了么。试用了一天,效果奇佳(应该只是新鲜感作祟)。以前似乎在哪看到,有人担忧退了微博不知道上哪看新闻,这可真是作茧自缚。广播电台还没死绝呢,要想知道,还怕没地方?不过广播我也不想听,广播也是人播的,也会输出观点,尤其这些人也混微博的话。有几次在车上听,差点又把我整破防了。我只想了解基本信息面,这个精灵就挺好,播完天气,马上闭嘴。我只想知道天气而已,几秒钟就可解决。如果打开手机看天气?很可能就忍不住诱惑划别的了。

话虽如此,我有自信这玩意,大概率一个月以后会送人(喂),拭目以待吧。

今天做了一个决定,把手头上所有他的周边,全部寄给日本那些粉丝。其实我很早就想这么做了,原本想以后去日本带过去,现在这形势,总觉得再过1,2年都去不了,索性寄给她们吧。

全都是去年一年抢的东西。是的,我不要了。这些东西对我毫无意义,但我知道,有人喜欢,它们应该待在喜欢它的人身边。

推特那地方,自打回国,登的就少了。出了那事后,几乎几个月才登一次。每次一登,一股扑面而来的微博既视感让人分分钟想关掉,想来应该是我只关注那批人的缘故。但我知道,她们还喜欢他,这就够了。

如今,可以自信的说,21年2月27日那篇文就是分水岭,有些事是我的底线,我没办法原谅。我当初那么喜欢,都没办法让自己接受,硬生生让爱意消磨殆尽,更何况现在。

我也不说什么再见,老早就再见了,现在只是收尾。

现在b站几乎刷不到他,偶尔漏网之鱼跑出来,诋毁嘲笑的话语依旧能让我火冒三丈。如果每个人手上有一张票,只能投一人,我今生只会投给他,不做他想。

这就够了,其余的,我不想再关注一丝一毫了。

他的周边,看了只会勾起伤心事,他的事,只会让我,一次又一次火大,除了当事人的背叛,还要遭受一次又一次愤慨人性却又无能为力。包括现在,我打这字,我的火气依旧在往上窜,我又在浪费这半小时了,又在祥林嫂似的絮絮叨叨了。。。

这样的情绪对我是没有意义的,要懂得远离!

说来也是奇怪,我依然可以津津有味的看着墨染和羡羡,不会产生情绪波动,却无法再看现在的他。嘴上说着爱恨俱灭,果然啊,记恨的是什么,心里门儿清。这么说来,手上还有全套陈情令的蓝光碟,那个我竟然没想到出?不光是价格问题,似乎我打算送出去的,都是和本人息息相关的。

我看似排斥他,却又不排斥他。人的心理,真是神奇。

目前来看,这种状态是最适合我的。

我不知道这篇文,是否会成为心路历程的最后一篇。

真走出来,是彻底不再发一言一语的。

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

讽刺的结局,是的,我送了,但是被退了。

这就是追星买周边的下场(笑),相比之下日星周边倒是不愁没人要,也是神奇。(划掉)该说J饭人傻钱X么(划掉)

当然有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我只是有一丝冷笑,嘴上说着“溺爱”,这就是爱的分量啊,也就嘴上好听而已,所以扑面而来的那些赞美之词有意义么?说得多爱似的,看得我还真的当真了(笑)

我只是突然很想笑。

虽然整理的时候,看着那些也没有异样的情绪了,也想过留着也行。我只是万万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局。

人的爱,真是浅薄的东西呢。肖战啊肖战,这就是那些爱你的人(包括曾经的我),你认清了吗?请过好自己的生活吧,粉丝啊,最是无情。

终究,它们还是留在了我的身边。

颓废的8月

明明放了十天长假,结果也没有好好利用,依旧在生闷气,只是到了月末这几天,才想到要振作了。

虽然和人说好要远离网络,但为了霍的事,还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内心,想要关注,想要有一个结局。虽然事实一次又一次告诉你,没用。

如果说文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话,其实,这次也一样。去年无法想通的事,现在也该想明白了。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事,觉得颠覆三观的事,只要想想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是上层授意为之的,也就明白为什么没有“主持公道”了。至于功过,十年后见分晓吧。

我已经彻底放弃网络了。

是的,虽然这句话说了很多遍。但,现在,真正让我想放弃的,恰恰不是一些无脑愚蠢的言论,而是让我看到了一种无力感。即便是看似公正的言论,却依然受限于立场的局限性的无力感。

打个比方,

针对A,某些有影响力口才好的,说了一些人话,底下聚集了A的拥护者。

针对B,某些有影响力口才好的,说了一些人话,底下聚集了B的拥护者。

A和B同时作为网暴的受害方,这些“人话”是一模一样的。但会发生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A和B的拥护者,都觉得自己拥护的对象惨绝人寰。但是,如果问他们对另一方的意见,A觉得B自作自受,B觉得A罪有应得。

讽刺,真的是讽刺。你去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所有人!不管他们说出的话,看似多么正确。

世人看A是愚蠢的,A则讥讽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可他们如何看B呢,A觉得B也是愚蠢的,B也觉得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搁这无限套娃呢?

为什么,就不能单纯就事论事,A包容B,B也包容A呢?

可悲的是,还真没有,放眼望去,真没有。

最近出事的一批人,底下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作为旁观者,你能从评论区中清晰地分辨出,“啊,关注这个人的这一拨是XXX的拥护者,关注那个人的那一拨是XXX的拥护者“,即便他们都以为自己只是在客观评价。明明都在批判同一现象,为什么,竟能如此不同,甚至清晰地分出派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人诚不欺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看了一些去年制作的反网暴的视频,当时,还没有出肖的事,一开始的评论都集中在了蔡。然后么,过渡到了肖。肖粉们自然觉得自家实惨,当有人提出蔡其实也是受害者的时候,不少人反而觉得蔡的事只是普通玩梗,没有恶意。。。

不是。。。为什么就不能,单纯针对这一现象,既支持肖也支持蔡呢?

不管一个人多么自诩客观,心中隐形的成见在外人看来,是那么昭然若揭。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那股鄙夷的味儿,我是越来越受不了了。

这一个月,一开始,我也会关注一些我以为客观正义的言论,寻求三观重塑。但渐渐地,我只看到了几大阵营。或许他们并没打算设立阵营,但自然而然,就这么形成了。针对同一个现象,底下还是割裂的群体。只拥护自己想拥护的,排斥一切异类。人们只会在自己想支持的人和事上,说出头头是道的话,一旦身份立场转变,那是什么客观公正都没有了。

你似乎很难看到一个真的在就事论事,包容万象的人。包括我。

我去看那些言论,只是寻求同道之人的鼓舞,事实上,我并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既然如此,看与不看,又有何区别。既然我看来看去,只能非A即B,无法相容,我又何必再看。

因此,我是越来越不想打开浏览器了。比起无脑的复读机(这些根本不在烦恼范畴内了),恰恰是那些自诩公正客观的言论,更让人心寒。因为它证明了一件事,是人,都躲不掉立场的局限。即便有一天社会进步到所有人的认知达到同一水平,世界,依然是割裂的。

哦不,严谨一点来说,是网络世界,永远是割裂的。一个人拥有的负面情绪,只要远离网络,至少能消除80%以上。工作效率,学习节奏,至少能提高50%以上。

现在是8月28日,有句话说了很多遍了,并且被无数次打脸= =b。但,再说一遍,

这是最后一篇关于网络的文,我不想再关注任何与自身利益无关的网络上的事了

至于坚持多久,什么时候破戒?坚持一天,一周,一年?

拭目以待吧!

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