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有一个有点病态的心理,最近有感。
网上流行一个说辞,屯物癖,与之对应的是扔物癖,也叫断舍离。我觉得我哪边都不沾,应该叫卖物癖。
每次大扫除的时候尤为明显,我会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留下的,但是,直接扔太浪费,我直到扔的最后,也要榨干它剩余的最后一丝价值,那就是,上二手市场卖。
其实,这种心理每个人都有,但我觉得,我可能算是比较突出的一类,甚至到了不假思索,浑然天成的地步。没有什么东西是我必须拥有的,人活着,第一需要的是空气,没空气,几分钟都撑不了,之后是食物和水,然后是可以遮风避雨的衣物和房子。除此外,没有什么是必要的。
不自怜自艾,我觉得形成这种思维,应该和过往经历有一点关系。我曾经经历过一个时期,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我的,属于我的东西会被无情地夺走,不受我的意志左右。我什么也救不了,什么也护不住。虽然已是遥远记忆,但当时的冲击,应该或多或少还是残留在大脑深处,深入骨髓。这是其一,然后,加上我出厂自带的天生掉钱眼的属性,只要身边出现任何我觉得可以换算成金钱的东西,不把它变成钱,浑身不舒服。
明明,我有空间存放。明明,我不缺钱。
平时不想还好,一旦萌生这个念头,环顾四周,我会觉得所有东西都不需要,只要有价值,都可以抛弃。
当然,我也不是什么都卖,我也会屯。小学四年级买的黄家驹照片,小学的日记本,初中的大头贴,它们或多或少都寄托了一段过往岁月的回忆,属于情感价值。我常常在想,还好,它们不具备金钱价值,要不然,我会不假思索地舍弃,什么情感,只要在我脑海里存在,就是永恒,不需要刻意摆在身边。我很清楚它们能留下的唯一理由就是因为,换不了钱。
话虽如此,我也不喜欢极简主义,不管是家中的置物架还是办公室桌,都摆放了不少周边,三次元二次元皆有,情绪价值拉满。但另一方面,我的大脑中给每件周边都自动贴了一个价格标签,它们虽然在我身边,但随时可以离开,只要享受过曾经在一起的那段日子就够了。
综上所述,我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比较适合自己的人生法则。
1、不限制任何购物欲。网上总是说想断舍离第一步是少买东西。我不赞同,至少对我来说,珍惜每一次激情下单的时刻。我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任何时候,对于想要的东西,可以不假思索毫无负担地拿下,这种情绪价值是无价的,也是天价,任何金钱都买不来。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勤做4S。我买回来的东西,绝不会收藏,一定要摆在最明显的位置,物尽其用。岁月带来的痕迹不可避免,我会尽可能减少人为损伤,做到这步已足够。
3、尽情享受陪伴时光,时机成熟,上天自会告诉你,需要放手了。某种意义上,我屯得最多的就是纸箱和包装材,方便随时打包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