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笔】開放区2——VOL.24Question

Vol.24  Question

June  2006

这次世界杯上,日本队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后,hide(中田英寿)穿上对方交换过来的队服盖住了头,一直仰望着天空。我在想,“当时他看到了什么”,“那段时间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呢”。这肯定只有他本人才知道了吧。所以下次见面的话我想问问他。虽然当时我也跟着哭了,但并不意味着我能够完全明白他的心情。

从小我就爱问“为什么?”是个麻烦的小鬼。现在也依然是这样,每天都有好多问题想问。

对于抛过来的问题,有些我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特别是问我“这次你打算怎么塑造角色?”,我总觉得“因为是记者会,他是随口一问的么?”。如果想了解开拍前,做过什么改变的话,那就问对外表的印象就好了嘛。“锻炼过了吗?”,“头发剪短了吗?”问这些不就好了。至于“角色塑造”,我经常对电视杂志的记者们解释“自己也不太清楚。”

我想演的是久利生公平(HERO),新海元(GOOD LUCK!!),神崎次郎(引擎)这样的人。如果把它想成是角色塑造,便一下子失去兴致了。不像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还有“扮演这个角色有什么感想?”。如果是问我“现场气氛怎么样?” 那我能给出具体地说明,“和那个人说了这样的话,感想是这样”,但要问演了这个角色怎么样,很难一言概之。说起来没那么简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清楚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自己想说的话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地表达出来。

所以,最近几年我在接受电视杂志的采访时,比起一个个见缝插针的简短采访,我更倾向把大家召集起来一块问。

但是,一到盛大的制作发表会,就会变成“接下来是提问环节”的固有模式。最后还是太强调形式了。

现场的气氛能够让人畅所欲言就好了。毕竟很多记者都是听听别人的提问,做好记录就回去了吧。

是不是用一个班的规模来召开制作发表会更好呢。

我现在因为拍完电视剧,大概是放松警惕了吧,染上了风寒。。。每次拍完戏,我很容易就生病。

如果是受点伤还好理解,可以回答得出“什么时候在哪里受的伤“。比如”桌子的一角“,”那边的楼梯“。

但要问感冒是在哪里染上的?那就要找一找犯人呢。最后查到“那天,在那附近,和我一起的那个人感冒了。。。”,我才终于明白,“因为他啊?”。自己都觉得好笑。。。

平日里,我还爱看电视上的猜谜节目,一边看一边认真地解答。我想上的节目是《世界不思议发现!》,在家看的时候,我经常答对呢,可以和黑柳彻子夫人有的一拼,起码比坂东英二先生要好得多了。

我还想上明石家秋刀鱼的《超级机关TV》,不过它的问题要难多了,完全没什么自信答对呢。

我说~
为什么呀?
为什么你在看这一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