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式衰老

人的衰老不是缓慢进行,而是一步到位的。

第一次体验到断崖式衰老是33岁,我拥有了杨幂同款眼窝凹陷(杨:你礼貌吗?),在此之前对衰老毫无认知,一直觉得自己和17岁没两样,从那个时候开始,突然发现,怎么上眼皮没肉了。。。一开始只是左眼,过了三年左右,右眼也开始了。但即便如此,也只是眼睛这块,其他还算正常。后面好几年时间,颜值一直维持在33岁的时候。

然后,现在终于体会到了第二次断崖式衰老,我的法令纹出来了。也不是循序渐进的,就是突然发现,怎么嘴边多出来一条线。因为每天擦脸需要照镜子,我很清楚它之前是没有的,是最近几天突然冒出来的。

其实吧,年龄也到了,按照逻辑分析,每个人细胞分裂周期是一样的,分裂到一定次数,皮肤上某个筋膜层就是会塌,你阻止不了。所以大部分人的断崖式衰老的年龄都惊人地一致,第一阶段33岁,第二阶段40岁,这是非常正常的。没出问题的人,要么极其罕见地中了基因彩票,要么上了高科技。然后这两者在我看来都没有什么太大效果,基因彩票最多给5年的余裕期,医美更不用提了,我一直觉得医美无用,因为人的骨骼是会生长的,并非到了成年后就一成不变。原生脸靠基因能自动贴合生长,人工脸只能靠修补,而且我觉得现在市面上的医美更多是创伤修复,靠损害细胞强制更新,完全本末倒置,只会加速衰老。

如何面对衰老,我记得东山以前的自传里专门提过一篇。他曾经那样擅长后空翻,可到了40岁后,也会产生恐惧,是先出左脚,还是先出右脚。年纪大了以后,不光身体素质不行,记忆力也跟不上,别的小演员一下子就能背完台词,他却怎么也记不住。东山前期的解决方法是未雨绸缪,比别人更早到达休息室准备,后来也慢慢明白了, 衰老只能自行和解。

我觉得自己挺能和解的,毕竟我现在护肤成本零块钱(喂)。对自己的脸还算满意,毕竟看习惯了也就好了。说是眼窝凹陷,但程度也就是33岁的级别,也没再继续凹下去,法令纹如果只是到这个地步就停滞发展的话,说明至少还有五年时间才能到达下一个衰老期,那还早着呢~

比起衰老,我觉得,维持一个健康的体型更重要。精气神出来了,人的自信由内而外散发,自然能掩盖一切缺点。

又发现了一位宝藏小帅哥

帅哥的名字叫Aleksey Onezhen

null

发现的路径是:叶卡捷琳娜大帝➡伊丽莎白➡彼得二世

虽然只出场了三集,短命的少年君王,但姑侄文学太香了~

其实我对帅哥的名字毫无兴趣,我喜欢的只是这个角色而已。

正如男人永远对18岁少女感兴趣,14岁的斯拉夫少年也是直戳老阿姨心房。

可惜这位帅哥已经芳龄19了。。。变成了一位普通的帅哥。。。唉,不香了。

不过不碍事,好歹在年轻的时候留下了一抹惊艳,立志走遍B站所有彼得二世的视频哈哈。

null

我已将抠门发挥到极致

说是极致,还是有欠缺,毕竟,不能影响生活质量。好在我也低欲望,所以目前的极致是我满意的极致。

首先是衣服,自打去了日本的中古店,我再也没有进商场买过新衣服,因为我觉得日本中古店的衣服已经足够了,真的是物美价廉。得益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二手保持和新货一样,我完全没有负担。曾几何时,我也是个非新货都觉得膈应的人,真见到了实物才发现,至少比国内淘宝新货看起来新得多了= =b,关键质量还好,他们只是因为二手便宜,商场里新货一样成千上万。现在上衣500日元,裤子500日元,哪怕冬季大衣,也不超2000日元,更何况过年中古店还打对折。缺点是衣服必须靠挑,可能精挑细选才能挑出1,2件,但,已足够。

其次是护肤,喜欢玉森那会,也买过obagi之流的四位数护肤品,结论是,毫无用处。现在,一支3块钱的单乳膏,一支4块钱的尿囊素维他乳膏已足够,两者都是皮肤病医院开具,当日常护肤用,在我眼里效果和资生堂没毛区别。用光了再去医院开就是,走的是医保,开几十支也不过100块,开完立即走人寿保险全额报销,实质每年护肤费用等于零+套现医保。

也许,这就是我等人的眼界,但已足够。以前看到有人拿马云那句“我对钱不感兴趣”当段子讲,说实话,我挺理解他的。因为,我也对钱不感兴趣,我只是对赚钱感兴趣。

我也想过赚了那么多钱,应该花花。可是我的价值观实在花不出去。。。比起花钱,我只想钱生钱。当然,真的碰到了感兴趣的,也不会手软。赚钱,就是为了随时随地有花钱的自由。

得到即是失去

最近幻水大计又搁置了,因为提不起劲做。做幻水5的时候正好封控,有的是时间。现在,休息日我情愿追剧,都懒得动笔。不过,我不喜欢半途而废,所以后面有时间还是会补,反正也没有截止期限,想做就做,但绝不勉强自己,最近几月兴趣完全被A股吸引住了,没有明星可追的当下,赚钱已成最大兴趣,真的没空管其他的,好在最近也到了阶段性顶部,我也全部清仓,可以抽空干点别的了。

最近几天把之前一个悬而未决的事解决了,我的房产。但我一点也不兴奋,那感觉和上一个月和白月光告别一样,甚至有点空虚。两周前和朋友北京见面,她还期待我和她聊白月光,但我其实已经不在意了,结果是我侃侃大山了一堆投资心得,最后话题全拐到副业上去了。朋友2年前花了百万在日本购置了一套公寓,当出租婆收租。我本来觉得这套方案不错,后来细想发现,不适合我。根据朋友算的账,她要花二十年才能收回成本,之后的收租才是正收益。100万,四十年后才能变成200万,换我直接扔股市了(喂)。而且,难保这四十年不会出什么岔子。

我曾经觉得房产高不可攀,也一直对房价没什么概念,只是隐隐约约意识到自己名下必须有房。如今,我终于将它百分百收归己有,却高兴不起来。得益于楼市下跌,曾经高不可攀的房子,似乎也没那么有吸引力了。我手上的现金流,已经超过了一套房子,甚至于,房子是无法流动的,除非我卖房炒股。要不然,它很难再增值。好在我也没那么贪,它的功能就是住房保障,够了。我的失落,更多是意识到了房子没有我想象中值钱,这么想的前提是,我已经拥有了,自然不再向往,得到即是失去。

想起了曾经玩风花雪月,我说很厌恶散步,但初期,散步能带来收益,哪怕一点点也不舍得放弃,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坚持散步。大后期资源井喷,谁还在意散步那点收益。同样,玩大航海时代,一开始为了最快升级,一门心思拉货赚钱,在港口附近转圈通过饥饿手段快速提升角色的LV,每条船只剩个位数的人才进港,常常把自己浪死。初次建立地方分舰队,亏一次钱都心痛不已。到了大后期,几个舰队每月上报的收益已经看都不看了,毫不在意。人生真的就是如此。

得到即是失去,我很满意这点。得到意味着阶段性目标达成,自然失去了目标存在的意义。需要做的,是迅速找到下一个目标。我现在更关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只要这两点能保证,人生能实现的目标还有很多很多,每天醒来,都庆幸自己还活在这世上。

《一个人死去》大结局

时间过得好快,这部日剧也迎来了尾声。可以说是近年来非常喜欢的日剧,甚至超过了《重启人生》。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这部剧网络评价两极分化。诚然,这部剧作为电视剧的处理是有些不合格的地方,完全照搬漫画台词,且漫画本身也是偏写实类的,会给人沉闷的感觉,但不妨碍中心思想传达到位。我看到有些人的批评是指,原以为能看到单身大龄女性如何“风光无限”地养老,结果没有如她们的愿,瞬间想起了前阵子的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因为瑞贝卡没有如她们的愿,她们便觉得编剧歧视女性,在她们眼中,40岁必须潇洒独美or泡小奶狗才是政治正确。我真的很好奇这些人的年龄,应该不超25吧。虽然内心也知道不能拿年龄定义,但也许,真的只是思维的不同。就好比同时期的另一部剧《请和我的丈夫结婚》,我一看题材就不想看了,不就是我最厌恶的重生题材么。一个随意的契机,比如“死亡”,就可以让人脱胎换骨?重生之后马上人格突变?想得美。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大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个人死去》的女主鸣海,比她们现实多了。

人和人之间真的不一样,不想自卖自夸,但我和鸣海真的是同一类人。即把“以自我为中心”融会贯通到如呼吸般自然,已经是种本能了。鸣海虽然也追星,但我发现她和我一样,本质也是在利用偶像,用完就丢的类型,偶像是绝对不可能让她放弃自己的利益的。很多人虽然不追星,但生活中的情感依附,压根不比她少,甚至程度更甚。比如,她们无法忍受一个人。我以前也不理解,后来慢慢明白了,因为人和人之间不一样,你以为的砒霜,在别人眼里是蜜糖。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想,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会本能地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她们只是选择了自己想过的生活,我也是,没有区别。

幸福这个词,其实因人而异,有些人感受到的幸福日子,有些人拼命努力就是为了不过上这样的日子。现在的矛盾在于,非要去套一种公式,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管是被逼婚强行进入婚姻,还是明明向往婚姻非要凹独立大女主人设,在我看来都是最可悲的。前者好理解,后者其实藏得很隐蔽,但真的能看出来。。。相比之下,真正为爱结婚的,我都尊重祝福。

我经常能看到一种言论,比如结了婚在伴侣帮助下充实了自己,或者有了孩子才找到人生意义,孩子拯救了她balabala,我都觉得不可思议。那这人的人生之前在干嘛啊,把自己的幸福挂靠在别人身上,那个小孩也太可怜了吧,被母亲这样寄生。如果这位母亲对之前的人生足够满意,小孩只是锦上添花,根本谈不上拯救。能动用到这个词,说明她对自己失望,妄想靠孩子翻身。我每次看到那些二十出头的人,自己舍不得花,却倾尽财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都在想,同样的钱,拿来投资自己不好吗?为什么那么年轻就放弃了自己?

因为我是这样的人,所以我拥有这样的想法。别人不是我,她们的想法自然大相径庭。我觉得自己也许真的是i人,我更喜欢自给自足,当然,能利用的,也断然没有不利用的道理。按照ai的说法,我时时刻刻在思考ROI,本质还是Te主导的结果,也许吧。

剧中那须田对鸣海的评价真是一针见血:与自己无关的事漠不关心,牵涉到自身利益行动力爆棚!说的就是我。不过,有一点我不赞同,我感觉漫画作者过于强调独美了,甚至到了神经质的地步。分手的理由我无法理解,很多看剧的看客也是,天天强调谈恋爱就是烂剧,什么脑回路?对自己有利的为什么不谈?结婚有风险,恋爱还好吧,先不管现实里那须田这样的人存不存在,至少剧中人品摆在那里,当做一次追星体验又何妨,哪怕是盟友呢。有利用价值的为什么要放弃,这种资源被闲置的感觉,真的是忍不了一点。。。

从这点来说,我可能并不是不婚主义,只是现在的生活,性价比更高。我很庆幸,这个年龄依旧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