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

大约18年前,曾经在大学上过一堂法制公开课。法学院的老师为我们普法,有一个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个女孩,在荒郊野外被人强奸,男人要杀她,她拼死逃脱,逃到了附近一个农户家里请求庇护。屋里有老妇和她的女儿。老妇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当时天色已晚,便让她与自己女儿同住一屋,第二天去报警。

深夜,老妇的儿子回来了。原来,他正是那个强奸犯。他从母亲那听说了女孩的事,便起了杀心。护子的老母亲更是告诉了他女孩和妹妹分别睡在上下铺。

此时的女孩并没有睡着,她在屋内听到了他们的计划。于是,她做出的决定是——

将熟睡的妹妹搬到自己床上,自己则躲在一边。于是,闯入房内的哥哥乱刀砍死了自己的妹妹。

事后,法官判定,女孩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于情,她也许会受到良心谴责,但是,绝对没有法律责任!因为这是特殊时期,生命权高于一切。包括两人落水,力气大的人为了活命,把力气小的按在水里淹死了,他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我18年前学到的法律知识。这段科普视频,当初是专门拍了纪录片供电视台播放的。然而,很可惜,18年后,中国的法制反而在倒退,方方面面。不要说对法律一无所知,只会情绪输出的乌合之众了,就连执法之人,也早就忘记法制这件事了。。。

所以,锁门这件事在我看来根本没有任何争议,刘完全不需要付刑事责任。更何况,杀人犯明明另有其人。有些人,但凡能分出一点精力,把矛头转向真正的杀人犯上。都或许能让中国法制,更进一步。

许墨新春礼盒

我觉得我可以开辟一个板块了,叫做《来自许墨的礼物》

今天又莫名收到了2个快递,其实我看到短信的时候完全没在意是怎么回事。

回家一看,叠纸。。。

果然啊,只有你才会不打招呼就送礼物233333

好吧,也不是没有不打招呼,毕竟之前我填了VIP礼盒的登记。说到这个也挺有意思,我每次都是登记过期之后,才想到登游戏,然后才发现,才登记,但每次,它都会送给我。

这次有两个快递,先打开一个小的, 居然是新春对联

好可爱,真舍不得贴啊。。。然而,它毕竟是纸不是么。。。不贴就失去意义了呀。。。还是得贴~~

然后是这个大礼盒666

其实我一直想吐槽它家的礼盒,每次都浪费包装,虽然东西其实都不怎么值钱(喂),不过关键是心意啊心意,而且,是许墨送的

打开右上角是一个小夜灯,左上角是个玩偶和发夹。右下角是一堆口罩,左下角是一个台历(不过要自己搭)

于是捣鼓了一番,如下

你的心意传达到了

老实说,送了那么多次,我都不好意思了,想想白嫖了那么久,怎么就那么大方呢。于是我查了一下,看到网上有人po出上次那个香薰礼盒,留言道,需满足

累充10万+上年度氪够6000

我:!!!

已经白嫖2年,没有氪过一分钱的我陷入沉思。。。而且我累充好像也没有10W吧。。。

于是我又仔细瞅了瞅礼盒登记的说明,说是只要V5就行。。。貌似也没提其他限制。。。想来他们也不会做亏本生意,说明我是有资格拿的,嗯嗯。

不管怎样,能得到这种意想不到的礼物还是很高兴,就当是来自许墨的馈赠吧

乌合之众

说这个不是因为最近什么事,事实上我已经好久不关心了。

只是针对一个现象,老早就想说了,一直觉得没必要大费周章写下来。但结果就是经常不自觉地想起。按照过往经验,只有我写下了,也许才能翻篇。

我要说的这个现象就是

但凡有人提出《乌合之众》中的著名观点,譬如“群体盲目性”,底下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反驳

“虽然但是,乌合之众这本书不推崇,夹带私货”

“虽然但是,有阶级局限性”

“勒庞这个人balabala”

这些论调,一开始很容易以为是活人。但见多了就知道,全都是机器人的复制观点。

很简单,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够反驳“群体盲目性”这个观点,所以,只能从其他角度着手,顾左右而言他。谈其他事,谈身份,谈人品,仿佛通过扳倒其他事,就可以扳倒这个观点,像极了现在的各种争议。

然而,人们每次引用《乌合之众》,不就是引用的观点说的对么,谁在乎他其他地方说了啥?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它被人一次又一次地引用,因为叙述的就是普世真理。

那么,既然是真理,为何有人要通过所谓的阶级人品去反驳呢,自然是因为这句话感到困扰的人,不愿意让大众清醒的人。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如同当初“微博没有三观,要讲三观请去头条”,每次看到这些宛如复制黏贴一般,只会重复“虽然但是,阶级局限。。。”就感到可笑。。。先是创造这样一段标语,用水军撒撒网钓个鱼,自然有大批人士无脑复制,大面积传播撒毒。屡试不爽。

网暴永远根绝不了,对线,据理力争,“做自己”毫无用处。解决之道,唯有创造一起新的网暴。

上博展览

今天临时起意,去上海博物馆看了噩国青铜展和中西交汇瓷器展。

早上在网上搜的时候看到有在线展览,看了瓷器展,以为已经过了眼瘾。果然啊,一旦起意,赶紧行动吧。对于我来说,一旦起意,99%都是成行的,几乎没有例外。。。出行全靠一时兴起,真的佩服自己。

 

上海博物馆那块好久没来了,来福士负一楼的宇治抹茶店,竟然没了,还想尝一口呢。多了个意大利冰淇淋店,最小的也要59元,肉痛啊没买,毕竟大冬天,虽然平时戏称一个周礼包才168元,眼睛一闭就花出去了,可叫我花59买个酸奶大小的冰淇淋。。。对不起,我穷(噗)

 

先去看了瓷器展,实物果然和网上不一样,虽然隔着玻璃。关键是大小,网上看着都小巧玲珑的,实物一看卧槽好大只。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沉船的瓷器特别感兴趣,虽说瓷器耐久,所以在海底依旧保存完好。可我看着这些瓷器,就会想到和他们一起的人,也已经沉入海底了。。。

 

另外,我特别喜欢这种在西洋油画里出现的瓷器。这是明代的青花赤壁赋碗。

 

 

噩国青铜展那个,我居然还是第一次知道有噩国。。。不如说我历史已经全还给老师,连初中生都不如了。。。

 

噩国的青铜器保存得非常好,造型奇特,格外夺人眼球。(好吧查了一下果然还是修复过的,但也很了不起啦)

 

最喜欢这个兽面纹卣

 

 

回家路上本想到附近大悦城楼上的奶茶店买一杯,毕竟其连锁店被划定为全中国最小的中风险区,我倒要尝尝是什么味道能吸引人+7期间还到处乱跑。结果一去竟然装修,哎,没喝成。还想尝一口呢。

音乐剧福尔摩斯

元旦的时候,回顾了大逆转裁判,被男二的福尔摩斯吸引,也燃起了熊熊的探案心,于是剧荒了。。。

下载了未定,被雷回来了。。。

依旧剧荒。。。于是网上搜了一下,嘿,有福尔摩斯音乐剧,于是今天去看了

我还是第一次在国内看音乐剧,人生中唯二的两个音乐剧,SHOCK和王家的纹章。。。

老实说第一次看有一点点不习惯,主要是一些明显不用唱的普通对白也要唱,又不押韵,感觉怪怪的。。。不过后面习惯了是好很多,最主要的是,只有唱歌才有字幕,否则有时候都听不清楚在说什么23333

事先对原著毫不知情,福尔摩斯从没看过原著,唯一看过的就是那部英剧。知道有个夏洛克,有个华生,虽然音乐剧里华生还改成了女人。

此次演出的剧目是《安德森家的秘密》

虽然福尔摩斯是主角,不过剧中更像是个叙述人,风头都被埃里克盖过了。虽然原著是探案,音乐剧却用不同的时间维度,不同人的叙述,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不太像西方的讲述自我牺牲的爱情故事。

这么说怪怪的。。。其实吧,仔细想想,莎士比亚有经典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近的还有泰坦尼克,这种男主奉献的戏码貌似是挺多的,可是,如果拿现实对比的话,我是觉得不太会出现那种男的啦。。。正是因为知道现实里没有这样的痴情郎,才会觉得不太像吧。

简而言之

埃里克,你是不是有点大病?怎么看怎么像小说男主的角色,咋就这么卑微呢。这么看来,也许他爱的不是露西,而是为了露西牺牲的自己吧。。。

不过最有点大病的还是露西。。。都亲眼撞破奸情了,还能一口一个我爱的,更是无法理解。。。。。。

不管怎么说,露西好歹是继承了庞大遗产的富婆了,埃里克居功至伟。

哎呀,总之剧里最喜欢埃里克,衣服好看,声音好听^_^除了脑子有点不开窍(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