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笔】開放区2——VOL.2温柔的含义

重温L团的歌,像打了鸡血一样。。。

Vol.2  温柔的含义

September  2003

女性在谈到理想的男人时如此形容,“最爱我的那个人”。。。听上去好像尽在提要求,让人不禁想“你丫开什么玩笑!”,但其实这才是真心话吧。

其实大家心里都是这么想的吧。男人也是如此,只是不说出来。得不到回报的爱太痛苦了,是人都希望被自己喜欢的人所爱。。。

当喜欢上一个人后,都是从“好想把心意告诉对方,该怎么做才好?”开始的。也许,正是这份对对方的爱意,演变成了温柔。形式因人而异。该怎么做取决于那人的个性,有了接受的一方才能成立。有多少种关系,就有多少种温柔。只要两人关系深厚,严厉也是一种温柔吧。

所以我觉得,这世上没有绝对温柔的人。毕竟我们不是神,用“他好温柔啊”来形容性格和人品有点奇怪吧。还不如说是“方便的人”更恰当。对自己来说容易相处的人,用英语说类似于“easy”。我本身并不喜欢“easy”这个词,如果变成那样,总让人无限联想到利害关系。这点男女都一样。

只不过,对女人来说,毕竟是生儿育女的一方,天生拥有极强的母性柔情吧。身为男人在有些地方很难察觉,对她们真的只有尊敬可言。

与此相对,那男人能够做什么呢?是去保护她们吧。在那之前,还要拥有经济能力。我可不想对金钱斤斤计较。

最近,我心里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关于“我帮你XX”的表达方式。不管是看电影还是电视剧,经常会出现这句话。但是哦,打个比方,“等等,我去帮你拿来”,和“等等,我去拿来给你”,这两句话大不相同吧?也许这只是个人喜好问题,是我太钻牛角尖了吗?我也知道还犯不着对别人指出“你这样表达不好”。再比如,我非常讨厌说“我帮你整理好了哦”,这种事不用说一看便知吧。是我自己乐意这么做的。如果别人对我说“真不好意思啊”,我只能回答“没事没事”,好像做了什么坏事一样。说声“thank you~”就好了嘛。。。

我希望自己能永远“因为想做所以去做”,也希望认识我的人也能如此。温柔的动机来自自己的欲望是最理想的了。是我主动想去做。仔细想想,不管做什么,比起感谢,我反而更喜欢看到别人吃惊的反应。所以我特讨厌生日或者圣诞节送礼。我不喜欢“因为是纪念日”,就随便买点东西应付过去。像是义务一样,少了份欣喜。还不如在一个寻常的日子,说着“逛街的时候,看到这个东西很衬你,给”来得开心。

人与人的交往,有教科书固然不错,但事物发展并不像书上那样写的吧。在我心里,想要对谁温柔,根本不需要什么“契机”或者“教科书”。。。

如果能够同时拥有温柔与欲望
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
你不这么认为吗?
我觉得那样很“帅”哦。。。

140321笑っていいとも!“总理”对话

其实某人没出现,只有最后电话环节露了张旧照+声音(看短发多美好)

A 安倍  K 拓拓

A「もしもし安倍晋三ですけども」

你好,我是安倍晋三

K「もしもし木村拓哉です」

你好,我是木村拓哉

A「お元気ですか?私一度、官房長官時代にピストロSMAPに出て」

你最近好吗?我以前出任官房长官的时候曾经上过一次BistroSMAP

K「はい、あの時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今度はまたぜひ首相としてもお願いします」

是的,当时承蒙您关照了。下次请以首相的身份光临。

A「木村さんが作ったお蕎麦を食べてですね、木村さんのチームに勝利を与えたんですけど。覚えてられますか、あれ本当に美味しかったですもんね」

我吃了你做的荞麦面,判你所在的队伍赢了呢。你还记得吗?那真的很好吃。

K「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またぜひ来店してください」

谢谢称赞,请务必再次光临。

A「私の妻が木村さんの大ファンで、まぁあんまり関係ありませんけども…それでは、また活躍してください」

我的太太还是你的超级粉丝,虽然没什么关系啦。今后请多多加油哦。

K「は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谢谢。

于是该说是场面话还是客套话的对话结束了。不过还是觉得很神奇,两代“总理”间的对话(噗)

【练笔】開放区2——VOL.1电影院

好吧我被武藏炸出来了,默默地翻出了开放区2继续(和当初料想的一样,我真的扔到一边了orz)

Prologue

「你还好吗?」

Vol.1  电影院

November  2003

我第一次单独约会是在电影院。高一的时候,地点在如今已不复存在的涩谷东急,我们约好在影院旁的咖啡店门口碰面。还记得当时看的是《Gremlins》,我总是不断提醒自己身边坐着个女孩。

那份距离感,加上其他的种种,约会果然还是要选电影院吧。

那之后,我经常开车去本牧的电影院。在停车场停好车后,银幕1,银幕2,银幕3。。。光是看到这么多电影院并排在一起,我就感到兴奋。走进电影院,连平时绝不会吃的冰激凌糯米饼我也买来吃。。。

看完电影,再去逛一圈开到深夜的咖啡店或者二手服装店,这样的路线感觉也不错。

我去看电影,从来没觉得无聊而中途退场。不过,有一次从海边回来,在涩谷还是哪里的电影院看了《侏罗纪公园》,开头5分钟我就睡着了。等睡得满头大汗地醒来,已经在放演职员名单了。。。我感到自己亏了,问朋友“恐龙出来了吗?”,“出来了哦,亏你能睡得那么死”。说的也是,毕竟电影那么吵。我直到最近看了DVD才明白,“啊,原来说的是这个故事啊”。

我现在看电影几乎都看DVD。在家里看电影,可以躺在舒服的沙发上,准备好喜欢的饮料,去上厕所的时候还能按暂停。这也有好处。有小孩的母亲可以边照顾孩子边看,或者边做家务边欣赏。

但电影院的好处,可以让你置身于作品的世界里。电影院的空间,果然是与众不同的呢。

小时候去电影院,和去游乐场坐云霄飞车的感觉类似,就像在玩一个游乐项目一样。在场的所有人,怀揣着同一个期待进去的从众心理也挺有意思的。

我不知该如何形容在上海拍摄《2046》的感受,简单说来就是“一切安好”。进剧组的时候,我不幸伤了右肩,无法随心所欲地达到想要的效果。。。心情无处宣泄,好久没有这么懊恼地哭过了。电影上映后你们就会知道,王家卫导演看到绑绷带的我,提议道“你这样不错,那就拍个受伤的镜头吧”,这在日本是无法想象的吧。我心想“真的可以吗?”。诸如此类,故事架构在导演的脑海中不断形成。置身于电影拍摄的场景下,随着一声“Action!”,以导演为首,摄像师,灯光师,音响师,大家的热忱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很谢谢他们,感激不尽。

即便当天没有拍摄的戏份,梁朝伟也会来片场探望我,担心我的情况。“Takuya,感觉怎么样?”,因为他知道4年前电影刚开拍时候的我。我打起精神回应,“Yeah!”,他有些扫兴“什么嘛,精神很好嘛。。。”四年前大家也是同样的交流,但当时的我,还不能直接领会到他的心意吧。虽然不清楚现在的自己有什么变化,但我能够慢慢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当意识到这点的时候,电影已经拍完了。。。我觉得自己获益良多,心中的大石也终于放下了。因为没有剧本,不知道其他还有什么样的戏份 ,甚至不太清楚还有谁也参与了这部作品,但我现在非常期待电影的成型。

以后多找点时间在电影院碰面吧。。。
我会准备好作品这份“礼物”等待大家的。
到那个时候,请各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哦。。。拜托啦!!

【练笔】開放区——VOL.65永远

从1月7日开始翻译,到2月28日结束,差不多2个月时间完工!(后期明显变懒好么- -)

于是在想要不要之后休息一下,玩玩游戏,没事翻个一两篇,这样会不会更好,反正也不急。。。

Vol.65  永远

August  2002

小时候,暑假的最后三天肯定非常忙碌。虽说不做暑假作业是我不对,但自由研究却不一样。每年一定有我想做的课题,特别地着迷。我是想到什么做什么的性格,以法布尔的心态追虫,以考古学博士的心态挖洞。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都会想起那个不走大马路,走在山间小径上的我。

小学时,有一次大家一起“找陶器!”。走在草丛中,脚下传来丁零当啷的声响。然后陆陆续续地看到了像贝壳一样的东西。于是我们兴奋地大叫“哦哦,找到贝塚了”

现在回想起来,也许那只是花店卖的花盆碎掉之后埋在了土里而已。但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这却是货真价实的宝物,我们是最强的发现者和研究者,那感觉超棒。直到现在,“发现贝塚”的回忆仍然是我心中一个小小的骄傲。

闭上双眼,当初自己看到的风景,感受到的大地的气息,依然鲜明地浮现。刚才在公园散步的时候,看到一条干瘪的蚯蚓死在了柏油路上。我并没有感到恶心,反而想到“又到了这个季节啊”,这是从小时候起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感觉。

和同年代的人比起来,我成年之后并没有多少改变。不用系领带去上班这点非常幸福。但与此相对,考虑到社会外界这个大环境,和大多数人身处不同的位置还是能感觉到一丁点的不安与寂寞。虽然只是偶尔会有这种想法。

我的朋友里,有人一点也不会冲浪,却跟我们一起去海里。我总在想,“他真的开心吗?”但他每次都说“好开心啊!”听他这么说,我也变得高兴起来。其他朋友几乎都是冲浪高手,这次他们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我听说此事的时候,不管能不能通过,大家跃跃欲试的心情让我变得非常期待。发给大家的邮件里,我写道“你们都去参加考试了,我是不是有点丢脸啊?”好胜心,等进入大海以后再发挥吧。

现在,我私底下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这种心情,好比是认识的演员参演了国际电影,或是认识的歌手参加了规模盛大的音乐节活动,和听到那些消息时的反应一样。在精神层面维系在一起的人,能带给我良好的刺激,没有一丝嫉妒。我为他们感到高兴,真想快点看到。这种情况最多的还是发生在smap的团员身上。

我在工作和平时生活中坚持了许多爱好,算不上是个喜新厌旧的人。因为兴趣,满怀期待地开始,渐渐地想要深入其中,不知不觉间不再区分彼此,不愿让它结束。要做到坚持,比起持久力,我更需要时不时的爆发力。

我希望自己拥有“论爆发力绝不输于人”的自信。不是有句话叫“坚持才是力量”?,我觉得那句话应该反过来说。只有拥有力量的人才能坚持下去。“没有力量何谈坚持”,这么说更合适吧。虽然这像是大叔说的话。。。

因为有“永远”
如果有“永远”
“必定”也不再遥远了吧。

【開放区】完

【练笔】開放区——VOL.64年代

Vol.64  年代

September  2002

我对30岁并没有什么特别地感慨。说是说30岁,不过是迄今为止的延伸罢了。

不过,之前在《SXS》的企划里,和各行各业的同龄人聊过之后,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同一年代的人,即便是初次见面,也能迅速消除隔阂,相谈甚欢。不会和自己比较,不会产生敌对意识,但却总是放在心上,一见面就有很多共同话题。

毕竟,我们小时候看同一个电视节目,听同一首歌,玩着同样的游戏长大。受此影响很深,连笑点也类似。但最有同感的还是恋爱的方式,看待异性的眼光。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

我们开始约会的那会,正好是俱乐部爆棚的时期,流行的俱乐部里聚集了许多人,充满着邂逅。台场也不是现在的观光胜地,当时不过是刚填海的陆地。交流的手段也不像现在人手一部手机,有寻呼机已经很激动了,就靠它来互诉衷肠。

可能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共同的经历,我们这一代的人即便不是完全一样,相似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吧。

同龄人聚在一起,肯定会说“这样混下去真的好吗?”。要说我没这么想,那也是假的。这些迷茫就像汽油,既能成为燃料,也会非常危险。关键就看各自是怎么想的了。

“我这样下去真的好吗!”如果保守地看待这点,可能会陷入无穷无尽的自责,甚至会产生自我厌恶的心理。但是,一直关注着更高的目标,想着“这种事我也能做”,它会变成让自己不断向前迈进的动力。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工作还是私底下,今后都想要不断地尝试新事物。同时,我们也知道坚持的重要性。对这些人,我能说的就是“Let’s”吧。虽然有点拐弯抹角,之后接什么动词,希望每个人自己考虑。

今后才是我们真正的战场。二十几岁做的事还太嫩了,即便有人跟我说“让你再过一遍20岁吧”,我的回答也是“No,Thankyou”。二十几岁里该做的事,我都做了,没什么后悔的。

我自己,对年代并没有任何的多愁善感。既不想和老朋友碰面,也不想参加什么同学会。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对其他年龄段的人并不排斥。我有许多朋友,上至50岁,下至10岁。在这点上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不是因为自己的立场,而是自己的性格。厉害的人,不管是年纪大还是年纪小就是厉害嘛。我的目光总是先被他们的厉害之处吸引,然后才注意到年龄。

况且我想做的,不管是演唱会还是演戏,都是在无关年龄的地方,创造让大家一起兴奋、欢笑、感动,开心享受的作品。只要有共鸣,和实际年龄都没有关系,我相信其中会诞生出一个名为“当下”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