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Kismy北海道con

照例只言片语记录感想,毕竟过一天我就会忘记的(后面再补图)。

1,出行前一周决定去看,当即票通入手一张。因为大半年没关注,新歌新专辑完全没听,新鲜感满载。

2,tama瘦了,又变成了漂亮的金发。我就是在ins上看到金发造型想想还是去看看吧。感恩这个决定,我的大脑终于可以把去年那个胖版tama酱给忘了。虽然人家也不能叫胖,只是为了增肌,但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就是脸大了一圈,越变越方。。。现在,胖瘦适中,刚刚好。

3,nika的美商简直得到了质的提升,被他找准赛道了。淡黄色偏银的金发,蓬松的卷毛,搭配半透明墨镜,我脑海中仿佛随时在上演《霸道少爷爱上我》。nika但凡早几年这样,完全有能力争TOP3。

4,tama设计的服装,最喜欢第一套,他果然适合精致小洋装,搭配镂空设计。脱掉外套则是黑色背心,露出胳膊。嗯,没有像去年那样壮如牛,既残留了锻炼的痕迹,又能看出长了点脂肪(玉森:?),整体还挺协调的。最重要的是!他顶着这个造型,唱了Take Over,Fire Beat,正好朝向我所在的区域。整个“一本满足”,对我眼睛好。Fire Beat甩完头,头毛乱翘笑死我了。

5,第二套和第四套衣服都能看出tama的一个小心思。他也知道光露肉,人们阈值提高了啊,开始走清纯吊系了啊(不是),看似没脱衣服,腰部区域故意设计得很短,手一抬就能隐约看到里面的肉,还有半截内裤(喂)。不知道是不是tama又瘦了,腰身又大了一圈,经常看到他提裤子(笑)。

6,第三套衣服乍一看差点以为德系军装,再一看,嗯,还是差了不少。。所以裤子和腰身为什么不能收紧呢,还挂着一根好塑料的恶魔尾巴。这根尾巴后面轮滑的时候会被藤谷一直拽着。我们的轮滑少年,只有Shake it Up的时候象征地划了一下,有2分钟吗?连Everybody go都不滑了,有些唏嘘。

7,宫田的外套在休息的时候不知道扔哪了,等talk结束才发现,tama脸一沉:这件衣服没做备货,丢了就没有第二套了。你明天也得穿现在这身上台了哦。感觉tama好在意衣服丢了的事,虽然大概率被伴舞或者staff收走了不至于弄丢。但,即便是开玩笑的口吻,也能听出声音冷了不少,毕竟是服装担当嘛。

8,这次几个伴舞看起来都眉清目秀的,然而,时至今日依旧不知道他们是什么组合,只知道长得最帅的叫masato,雅人?

9,nika的嘴果然还是那么地毒,第二天宫田有niconico生日直播,staff特意飞来北海道,nika第一句:你就是这么麻烦别人的啊。宫田忙说自己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大家都很热情表示要过来,结果自己结束两场控后还要直播,谁叫自己提的呢(笑)

10,角色曲各有各的骚。宫玉最后双双躺下,脸贴近收获欢呼声一片,不过个人体感没有去年背后撩衣杀叫得声音大。藤二千3人本来衣服就够骚气了,还在那摇啊摇,やめられない♪我被洗脑了。

11,第一次现场听到Tonight,我们的tama还是不会顶胯(玉:人家还是宝宝)

12,本来不太喜欢CHEAT,听一次看PV,什么玩意?结果几遍下来,居然觉得魔音撩耳。现场仿佛大型走秀舞台,一个个狂凹造型,意外地不错。

13,最后,tama酱还是一如既往的白,从脸到脖子到胸,完全没有色差的白!啊,这就是天生白皮吗。清秀,浑身上下洋溢着清秀,我全程姨母笑,乐得合不拢嘴。另一方面,内心又毫无波澜,非常平和。这一心境,十几年前我就体验过了。当时,hyde在台上大唱666,我的内心却冷静无比,一直到演出过半才慢慢放开。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原来自己是真的离开了。

差不多就这样,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每年一次看看con,通过con了解成员近况,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虽然不知道他们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但就像藤谷说的,在kismy里能待一秒是一秒。反正现在也没找到下一个明星,他们啥时开控,我啥时来日本采购。

嗯。。。要不要再去办张会员卡呢?等下次开控再说吧。

我永远无法理解停氪人的思维

这个想法憋在心里一直没说,我觉得可以拿来说说,毕竟,人无聊了偶尔还是想宣泄。

我是真的无法理解所谓停氪的思维。。。虽然我也曾经氪了六位数,但那是因为我获得了良好体验,体验结束,我也不会嚷嚷把钱还给我。要是不喜欢了,退游就是。那些嚷嚷停氪的,明明自己离不开,处于情感上的弱势下位,却有种莫名的自信。他们以为的充满威胁的话语与手段,外人眼里除了啼笑皆非,想不到第二个词。至于什么停氪维权倒逼厂商改善的说法也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一个游戏不好玩了,比不过竞品了,人员自然流失,从结果上来说都是停氪,厂家是为了生存想办法。一个本就在头部,市面上竞品无法抗衡的游戏,再怎么嚷嚷停氪,最后还不是乖乖氪回来,不觉得搞笑么。

这让我想到了很多社会层面的事,比如男女对立。

胖猫事件,大同事件,一堆男的嚷嚷恐婚,影响结婚率。

孟村杀妻,一堆女的嚷嚷今后的结婚率就看这次的判决结果了。

我每次看到,都无语到想笑。这种毫无威胁力的话语,他们是真心的,还是玩梗?

男的根本不会恐婚,市面上杀妻案多了去了,你看女的放弃结婚了么?不还是前仆后继,胖猫是被女方分尸了还是油炸了啊,大同案男方主观暴力没得洗吧,男的有任何恐婚的理由吗?钱?不结婚,男的就不花钱了?与其担忧奶茶钱被女人卷走,不如说他们更应该担心的是钱被比他们上位的男性卷走才对吧。尤其是现在的男权社会,结婚就是投名状,他们不得不结婚。

那些嚷嚷的女的,本质还是会结婚,她们只是寄希望有一个外力,来为她们解决事情,消除自己将来可能遇到的风险。但对于自己将来会走上“结婚”这条路,她们没有任何异议。

所以我压根不担心结婚率,该结的还是会结。和游戏一样,结婚率的日渐低下,不就是不好玩了,从中获益少了么。当还有人想从中获益,任何停氪都当小丑处理。

从B站的incel文化说起

虽然有标题党之嫌,我其实更多想反省。因为,我有一个弊端,我似乎总是不自觉会把目光投向那个群体。别人看短视频洗脑,我觉得自己和他们半斤八两。我开始分析成因。

首先,我参与的视频网站,可以说只有B站。优酷腾讯不看,抖音快手不下,这不只剩下B站了吗。

B站有哪些好处?

1、 国内唯一还能肉眼可见的涵盖多领域的长视频平台(也许有其他平台,但体量太小入不了眼)

2、 以横视频为主的平台

3、 没有广告

B站的缺点,罄竹难书!哪天它倒闭了我都想放鞭炮那种。虽然现在有大会员,那也是用积分换的,反正不换也浪费。让我花1分钱给B站,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我之所以把视频投稿在B站,纯粹是因为其他地方更差。B站的优点,其他地方没有。B站的缺点,也是其他地方的缺点。流量对立,越是争议事件,越是逻辑崩坏,胡搅蛮缠的一方越是给予充分流量。我以前是这么想的,现在觉得,真的是胡搅蛮缠吗?只是大部分人只能看到那一层,B站只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把流量给了人口基数最大的那部分群体而已。在这些人眼里,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观点。

回到标题,我从13年左右开始看B站,那会还没有流行所谓的incel文化,体感上男女比例对对开,大家各取所需,互不干涉。疫情前后,可能早于疫情几年就开始了,B站的男女比例慢慢失衡,我无论看什么社会事件,都能精准猜出评论区的性别,一大批女性被分流出去,入驻小红书,抖音,B站则越来越被更多“贴吧人士”占据。结果就是,我哪怕只是看一个宏观的社会事件叙述,评论区无一例外都会有各类incel跳脚,然后边上推送的又都是百万级别incel扎堆自嗨的各类视频,而我偏偏又手贱点进去想看看这些人在自嗨什么,最后就是我浪费了1个小时时间,并得出了一个自己早就知道的结论。以至于现在很多长视频也不想点开了,因为,结果就那样,都在“走流程”。我就算一开始的目的不是看他们,最后兜兜转转,还是会回到他们身上。这不对。

我开始自省,思考自己手贱的原因。真的只是想分析人群,学习如何避免遇到这类人吗?其实我对他们不感兴趣,但我对他们的一个观点很感兴趣。是的,这才是导致我会忍不住点开的原因。那就是

这些人,是怎么敢大言不惭说自己多么多么辛苦的?

我每次看到类似言论,都会生出这一个想法。绝大多数所谓底层人士的人生,根本不值一提,就是非常普通,非常普通的人生。但他们特别喜欢包装自己的苦难,并沉溺于自己的苦难,成为了自己不作为的借口。但凡把视角拉高一点看看世界呢?出生在城市里就已经足够幸福了,OK,你说你是农村来的?出生在没有战乱的中国就已经足够幸福了,真把你扔到中东,叙利亚也就老实了。

他们特别像之前AI分析的infp功能发展不完善的那波人(抱歉让infp躺着中枪),痛苦发生了,感受它,铭记它,反复回味它,咀嚼它,就是不肯解决它。我很讨厌上野千鹤子的一个观点,是的,就是著名的东大演讲,大部分内容没什么问题,但唯独一点,大意是“你所取得的成功只是建立在得天独厚的环境,要知道还有很多人没有这个环境”。这句话,要看怎么理解它,从哪个立场去理解它。我觉得这句话,只能用来鞭策自己,不过分关注他人。但绝不能成为,自己不作为的借口。真以为环境都是天生的?有的是人,拥有一样的出场配置,最后自己创造了环境。兜里只有500块没什么,兜里只有500块还怨天尤人才是关键。

我对这类人天然排斥,所以,严格来说,我不是讨厌incel,我只是讨厌一切具备这一思想的人,偏偏incel占了大头。而且,拜所谓的“有毒男子气概”所赐,男性incel还多了一个特点,对女性群体天然的鄙视,自觉高人一等。其实很好理解,我在其他地方见过一个说法,很有道理,很能说服我。一名男性的成长过程中,不停被灌输“不能像一个女孩一样”,你怎么能像女孩一样哭,你怎么能像女孩一样纤细?久而久之,不成为女人就是他们的目标,而一个他们从小不想成为的群体,你指望长大成人后,他们能对这个群体有多大尊重?这不是靠单一的个人教育能改变的问题。

以前,我评价女拳就是一门心思扑在男人身上。她们以为在批判男性,其实是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一一罗列男性的缺点,整个目光还是聚焦在男性身上。我觉得自己也有这个趋势,这是不应该的。虽然客观上,不能阻止每个话题的最终走向,但至少,当自己意识到这一点,应该及时抽身,并立即转移视角,这是自己今后要注意的点。

时常觉得自己的想法和他人格格不入,不光是针对男性,还有很多女性。我感觉过往厌女言论可能比厌男言论还多。但追根溯源,其实判断基准一致。我说incel男的视角低,女的也一样。就拿最近的孟村女事件来说,一堆人口口声声不要受害者有罪论,但所作所为,还是把受害者往道德高尚的完美者身上靠。随便一个视角就可以戳破她们的幻梦,比如这位受害女性,其实也是一个为虎作伥的帮凶,明知丈夫有长年殴打他人的陋习,依旧不愿划清界限。但凡舆论焦点在第三方的被打者身上,她的微博都能被冲烂,这时候,广大正义人士还会在乎这位妻子有没有结构性困境吗。如果真的在乎,怎么没见到他们分析恶婆婆的结构性困境?

而且这部分人还特别喜欢嘲讽一个观点,未知全貌不予置评。这句话在当今的网络环境早就变成贬义词了,很多人还找到了一个说辞去对抗。大意是,在事实已经清楚的前提下,说这句话非蠢即坏。但真正的事实是,他们援引的“事实真相”,就是某某姑姑发言,某某当事人亲属发言,某某邻居说。。。所有网暴者,都坚信自己已经知道了全部真相。

话题岔了,总之,我现在的反省是,为了一个自己早就得出的结论,观察再多都是浪费时间。必须承认自己的这一弱点,并加以改进。

不想当一个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人,没有意义。我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过好自己的人生足矣。

乐极生悲

我专门经历这种事,好在大部分的悲都在可控范围内,影响还好。

这个月经历了恐怖的出差月,每周都在飞,下周还要抽空去北海道看个con,看完回来休息一天继续飞。。。我甚至觉得北海道之旅反而比出差更折磨人,日程安排得更紧。但,路是自己选的,跪着也要走完(喂)

越发觉得,自己百分百就是个i人,什么E中最I,不存在的。我就算不是intj,无论是哪个iXXX,都肯定在i的范畴里。以前还奇怪过,感叹“我好像真的看不到具体的人”,现在渐渐明白了。原来觉得夜神月也是entj,但当我意识到,intj不是没有te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不好说了。不过也无所谓,现在懒得关心,我对mbti的关心是一阵一阵的,现在这个劲过了,下次再说。

还是决定去看kismy了,原来想着没抢到票,不去也罢。想想“来都来了”,不过也的确没有那么大心思,毕竟在我心中,年初就已经告别了。不过吧,我总是忍不住想把一次旅途尽可能地塞满,最后还是把手伸向了票通,一共四条路径,前三条找日方,最后保险上淘宝。前三条选谁,取决于谁的响应速度最快。一直以为这是自己e的表现,现在发现不对,我只是一视同仁,把所有人当npc而已,包括我自己。从结果来说,各取所需,效率最大化。

好久没看kismy的MV了,大半年没关注了,老实说吓了一跳,潜意识里觉得还是自己追的时候出的歌更合心意。不过,神奇的是,nika的颜似乎回春了,我第一反应,这是谁?是和千贺取经了吧?

期待kismy现在的表现。

反思:我讨厌的不是INFP而是沉溺过去的人

我现在有个弊端,过于关注别人伪装的INTJ,感觉已经有点病态了,明明长久以来,我一直在鄙视INTJ(确切说是网上自称INTJ的人)。因为我一直以为自己是ENTJ,只不过外在表现很i。我也不是说想要维护自身INTJ的正统性,就是对那些明显跟我相反的人却自称INTJ感到厌恶,再进一步定义,可能和他们自称INTJ无关,我厌恶的是他们本身的特质。再进一步,我厌恶的就是一堆负能量,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为创伤,原生家庭,一边厌恶自己,一边沾沾自喜,我感觉和此类人员天然犯冲。不是我讨厌INFP,我讨厌的是这种人。相比之下,自称ENTJ(哪怕实际可能不是)都观感好很多。。。

我试图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我喜欢ENTJ,哪怕是伪装,源于ENTJ的标签自带行动、效率、目标等正向标签,即使一个人是误判,他选择这个标签,也会积极主动地模仿这些特质,整体呈现出的精神面貌是上进的,积极进取的,完美符合我的理想。

而网络上INTJ的经典标签则完全相反,特别是悲情派INTJ那批人,标签多带有内耗、自残,纠结过去等字眼,他们的话语中看不到成长反思,只有自我厌恶和伤春悲秋。一旦这部分人认可这些标签,哇塞那简直就是阴沟老鼠开大会,和我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散发着对此类人的抗拒。我真的对INTJ这个标签感到惋惜,怎么就被这波人缠上了。

我喜欢的不是ENTJ,而是追求效能的价值观。我厌恶的也不是INFP,而是沉溺痛苦的价值观。特别是这群人还试图代表INTJ,这种货不对板的感觉更让人无语。好想直呼让他们滚蛋,哦,人太多滚不了?那算了,我滚。

我很清楚自己不喜欢INFP的心理是一种以偏概全,我真正讨厌的是,利用痛苦作为身份认同,并拒绝向前看的人格表现。今天AI说不健康的INFP是最容易跌入这个陷阱的群体,我就会不自觉地厌恶这个群体。明天AI说其他类型是这样的人,我也会不自觉跟着厌恶,因为我本质对其他类型并不关心。这些都是理论层面,换算到实际层面,即便我深刻了解成因,我的外在行为模式还是让我不可避免地选择远离,难道我每次都要反复加一堆前缀的修饰定语,区分正常INFP吗?这太不效率了,当然现实中我一定会接触到很多INFP,只要这人积极正常,我不会有任何意见,事实上我对现实中的mbti完全不感兴趣,也不会问别人是什么mbti,在我眼里mbti更像是一种研究自我的工具,我研究自我就好了,别人不重要,我对上述特征的INFP的厌恶可能是源于这会污染我对INTJ的样本分析吧,虽然看起来很容易地图炮。

我觉得这和我对整容的观感类似,我其实非常厌恶整容,因为我觉得这是对自身的不认可,遭遇重大事故or天生残疾,修复性整容除外。现在,随着年龄增长,稍微缓和了一点。即,只要你整得和真的一样,完全看不出,就是一个超级大美女,那么我就当是真的,并翘起大拇指夸赞,因为事实的确如此。或者,虽然一看就是整容脸,大方承认我也认,毕竟此人实事求是。我最厌恶的就是一堆整容脸硬凹自己没整容。。。同理,不管是INFP装INTJ,还是其他类型装,哪怕这些人发自真心觉得自己就是从XXX人格变成了XXX人格,我也拜托他们,装也要装得像一点,最好真的是彻底变成好吗?要不然观感太违和了,让我把一眼假的东西说成是真的,太挑战我的认知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