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

我决定9月去北海道,虽然已经不追kismy了,但小玉留给我的两大财富:1,北海道,2,瘦身,我还是能记一辈子的。我一直对北海道念念不忘,但说实话,平常没有去的心思,除非是看演唱会。我的身体已经养成了“除非开演唱会,要不然不去日本”的习惯了。。。虽然票子还没有(毕竟我都打算退会了也不抽了),但我相信,北海道的一般票我还是可以拿下的,哈哈。退一万步讲,就算没有票也无所谓,因为我本来就只是想去北海道啊=v=。

今天随机刷到了一个“故事会”视频,讲到了托马斯米基利,很多人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人,视频的主旨也是,花费了许多笔墨赞扬帕特森。我承认帕特森很出色,但我始终对米基利恨不起来。我只会觉得,他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别人一辈子碌碌无为,多少所谓的科学家平庸一世,发明不出改变世界的东西,他却可以发明好几个。科技发明一向是螺旋上升的,发明了新的东西,发现了它的不好,改良它,继续发现。。。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类产品,谁又知道几十年后会不会有人进行批判。到时候再把发明家揪出来隔空审判?有那个工夫请发明更好的东西取而代之,米基利的氟利昂到现在仍然没有被完全根绝就是因为大家找不到更好的替代,侧面证明米基利的强。而我,佩服强者,不论是帕特森还是米基利。

这样的想法也许不是主流观点吧,不过我已经习惯了,从小到大,经常会发现自己的观点和别人格格不入,仿佛天然地,思路就是会拐到另一边。并不是刻意与人唱反调,它就是这么自然而然产生了。

记得之前去日本,在一次公司组织的语言学习会上,几个国人说起到了日本以后学会喝酒,远离家乡借酒消愁巴拉巴拉的。当时的我听了,心里还乐了。因为我不爱喝酒,我觉得酒好难喝,简直如同喝药,除了工作应酬偶尔沾一点红酒,其余时间一概不喝。我当时心想,太好了,我终于要发现酒的好处了么~~结果,一年过去,我还是没有学会喝酒,因为我找不到喝酒的意义。。。对我而言,来日本,和在国内,没有区别,思乡情?借酒消愁?不存在的,愁在哪里?哪怕当时因为227,的确愤慨了一阵子,但当时的我,居然也没想到喝酒,主要是在我的脑回路里,喝酒这事对解决事情有一丝一毫帮助吗?我制作网页整理网暴证据,都好过喝酒吧。

后来渐渐明白了一件事,我的确和别人不一样,这里的不一样,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特别感,而是,人与人之间,就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本没必要和别人保持步调的同步,活成一个样。我相信,喜欢喝酒的人,单纯喜欢酒的味道的人,肯定是有的,我只是恰好不喜欢而已。客户曾经送过一瓶清酒,在家尝了一口, 吐了,太难喝了。。。最终,我还是没有学会喝酒,估计一辈子也学不会。

也许有人会用酒席文化来给酒正名,但当了十年甲方的我表示,只要背后有让人觊觎的资源,哪怕端着橙汁,别人也会毕恭毕敬地给你“敬酒”,和酒本身,没有关系。重要的从来不是学会喝酒,而是掌握资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