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的味道

于朦胧案,昨日贴完图,原本不想再提,但果然,不能免俗。只不过,我不谈案件本身,因为可知事实很少,我存了辛奇的图,只是因为他是唯一流出图有侧脸的人,可以作为识别身份的参考,证明其人在现场。但,在现场,不能证明任何事,只能说高度关联,按日语说法就是重要参考人。这是目前唯一可关联的人,其余的名单,说白了,都是各种白底黑字的小道消息。

这次,我想说的是他的粉丝,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似曾相识。可以说,还在高强度关注此事的人,90%是他的粉丝,还有一部分路人。但路人体量很少,对比其他社会事件就能看出。

这些粉丝的行为,真的好典型好典型,仿佛又是一个大型社会实验。

首先,特别容易听风就是雨。在相关视频下如果清一色各种转发的,基本可以肯定就是粉丝,路人要质疑,只会简单说几句,不会大批量复制,转。粉圈特有思维,改不了,不管是娱乐的维权,刑事的维权,恋与手游下面贴大字报,手段异曲同工。其实吧,把它归结为粉圈有点冤枉它了,从传播学角度看,有一定作用,但在本就讨论该案的视频底下,依旧孜孜不倦刷,甚至除了模板看不到别的话,不觉得本末倒置了么。

身陷粉圈,很容易让人忘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先是一堆人刷918禁娱,那天不能提,过一天再提。我一看就乐了,关918什么事,只是一个纪念日,难道在那天杀人也所谓,不能报案?好在有粉丝逐渐清醒,又开始用另一套模板带领刷为什么不能提。反正,翻来覆去两套模板轮流用。不排除前者本身就是对面的水军放烟雾弹混淆粉丝,但这种只要看到一个“看起来有理有据”的模板,就拼命地到处刷的行为,真的很典型。路人哪怕认同这个观点,也是用自己的语言再阐述一遍,而不是直接复制。不得不让我想到了当年著名的“微博没有三观,要三观去头条”,也是到处刷,水军+粉丝一起刷。

还有一个典型的,到处刷英雄之子,捐款50万兜里只有700块,我简直怀疑这又是对面套路吧,这事重要吗?有关联吗?保真吗?能证明什么?把于朦胧往道德楷模上打造吗?让人想到了那些致力于把孟村受害女打造成完美受害人的说辞。他就是捐500万,和不捐一分钱,在此案性质上没有区别。

总之,想了解一些案件进展吧,只能看到大量粉丝的话术,且鱼龙混杂,所谓的玄学居然还能有市场我是没想到的,不过也可以理解,慌不择路的人的确是什么稻草都想抓。各种津津乐道的案件真相,和谣言区别并不大。现在有一个声音指向了辛奇,但神奇的是,我并没有觉得提到他有多么“受限”,真正的限制词,他们根本不可能发出来,如果背后有一只手允许他们发出来的话,那就静观其变吧。毕竟光靠平民粉丝,是改变不了走向的。

很多人提到要蓝底白字,让我想到了吴亦凡。我不支持吴亦凡,但我对他的判决感到不服,不足以服众。时至今日,我们依旧不知他究竟是因为什么进去的,案件细节一概不知,也根本查不到所谓的判决书。想要质疑,别人就拿蓝底白字堵口,怎么,想质疑警方判断?于朦胧案同样如此,光嚷嚷蓝底白字没有用,到时候真来一句系醉酒失足,一句话了结,我看那些粉丝怎么办。

我已经嗅到了一股味道,粉丝之间信心满满,觉得真相马上要大白了。其实吧,事情到现在一周都还没过呢,这个热度是正常的。下周,还能保持同样热度才是关键。所谓的天快亮了也就是信息茧房带来的假象。有大半人,甚至不知道于是谁,那他死没死就更不关心了。

我曾经以为227很轰动,人尽皆知,事实是,大部分人不知道。我看到很多自称因为新剧喜欢肖战,考古才发现过去之事的人,都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真的是不知道吗?都集体失忆了?有没有可能无形中当了刽子手而不自知呢。不过人家也有可能真的不知道,不知道很正常。

所以,我看着现在这个走向,只能想到似曾相识。我不想关心,如果有人愿意黑吃黑,借此机会打击,自然是最好,但大概率,很可能又一次不了了之。某种意义上,保持热度是对的,方便幕后之人评估,但这事,就交给他的粉丝吧。

我能做的就是默默观察,如果无法查明真相,那就留下记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