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健康

早上起来感觉有点喘息,自小患有哮喘,小时候那简直是惊天动地,长大后慢慢就不怎么发作了。不过偶尔在清晨醒来时会出现症状。于是我用B站百度了一下,是的,我现在把那里当第二个百度。总算知道了哮喘的原理。顺便收获了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等一连串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些奇奇怪怪的知识大概率几个小时后就会从我脑子里淡忘=v=

然后我打开微信,公众号居然也在推过敏疾病,一串看下来,看到篇讲胆固醇的文,哎呀我的兴致就上来了。

我发现一件事,基本所有的疾病,致病因素总有那么一句话,压力过大。那么问题来了,压力如何外在体现呢?哪怕是脂肪,都有脂肪细胞来解释,用显微镜可以看到。压力?怎么看?b站找啊找,只能通过应激激素来解释,它仿佛看不见,摸不着。既然各种毛病,起因都是压力山大。那么,无论何种治疗,这个根本不去治它,无济于事。现在好多的治疗手段,一半是对抗病毒细菌,一半是对抗自身免疫异常。所谓的治疗压力,大概只有休养生息了。换句话说,很多毛病,你其实不去治,只要压力下来了,自己就能缓解。

回到胆固醇。我对这个词可真是非常头疼,不是因为我胆固醇高,而是,因为世间一直信奉吃蛋不能多吃,胆固醇会高,每日只能一个,导致我在吃这个问题上压力山大。因为,我从小就爱吃鸡蛋,但家长一直规定,每天只能吃一个。哦,你们知道这日子过得有多痛苦吗。当然了,我怎么可能遵守呢?只要能让我吃蛋,我情愿寿命减少十年!现在,我每天至少3个鸡蛋,早中晚。早上还好,最多也就1个,中午和晚上看情况,各2-3个都不是问题。反正我就要吃蛋,我一吃蛋,什么压力都没了。

那么我的胆固醇高了吗?正好看到那篇公众号列举了健康的胆固醇水平是什么样。我翻开了最近的体检报告。

总胆固醇:4.24

甘油三酯:1.0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7

对比一下,所谓的健康值

作为30+人士,我的数值不要太正常,这还是每天3个蛋的基础上。

相比之下,很多人一直健身,控制饮食不碰蛋糕等高热量食物,最后胆固醇查下来还是高,这不讽刺么。当然了,我没有拉仇恨,只是觉得,健康这东西,牵连得太多了,哪怕解剖学那么发达,对人体我们了解得还是太少太少了。单纯只关注蛋里面胆固醇一个点,忽略了其他各种营养素,谁知道这些营养素结合起来,是不是就把胆固醇升高的因素抵消了也不可知。

关键,还是吃得开心。说不定我吃得开心了,我就分泌愉悦激素了呢(噗),是这些愉悦因子把胆固醇给降了呢,呵呵

今早做了一个梦,我在一个四四方方菱形的移动工具内,前排有一排仪器,仪器旁还摆了一张床,仪器正对面是一排沙发。梦里的我,自动理解为这是一辆正在行驶的全自动驾驶汽车,内心满是狐疑怎么和我前两天看到的不太一样,原来看到的空间小多了,为什么这个移动工具空间这么大。

然后我醒了。

醒来之后,我的观点和前几天相比发生了巨变。

我不再嘲讽自动驾驶了(喂),其实本来也没有,只不过以前更多是把它理解为辅助手段,更注重的还是驾驶体验。这一觉睡醒,我觉得不对。

未来两大趋势,环境与老龄化

环境,没的说了,都在搞,EV,FCV,未来肯定还有别的。

老龄化,日本因为这个问题出的事故特别多,各地号召60岁自动上交驾照。以后60-80岁的人口占它个30%都不是危言耸听,难道这批人以后都开不了车了?年龄限制不光是老人,还有青少年。将来这群人口的规模达到半数以上,无人驾驶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不仅如此,从注重生活质量的角度讲,不想浪费时间学车,学了车懒得开,想找专属司机,这已经是大众的普遍需求。车作为一个物件,和电视,空调一样。买是没什么,但买来之后操作它还要花费那么多精力?对不起再见。一个事物,一旦成为大众化的工具,类比以前的自行车,现在的电脑,超出工具价值以外,和人的能力有关的附加部分,注定成为小众。以前电脑都要去网吧才能看到,现在人人一部手机。再追求卓越的驾驶体验,以后只会沦为赛场的命,比如自行车竞赛,电子游戏竞技。或者成为奢侈品,和手表,白酒一样,丧失原来的功能价值。

比起车联网,和手机抢娱乐市场,人工智能才是关键。让车子真正成为代驾(不是现在简单的什么自动导航),从此远离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过于注重驾驶员个人体验是没有出路的,或者说,注定成不了大众。

以前我还挺嗤之以鼻机器翻译,现在觉得翻得挺好的,有些地方甚至让我惊异地好,不要小瞧科技发展。

以前人们的出行工具是骑马,坐轿子。现在,一个马术竞技,一个旅游名物,早已远离普罗大众的世界。将来,司机,翻译等职业注定会被淘汰。

科技首先是为了大众服务的。

秘密

我终于把这部神神叼叼的书看完了,没错,这本书就是——秘密

“特里萨修女:我从不参加反战的游行,等到有倡导和平的游行再找我吧”

“如果你想反战,那么就用支持和平取代之,如果你想反对饥饿,那么就去支持人人都有饭吃”

反什么,来什么。

抵抗,好比想要改变已经出现的画面,是无济于事的。只会把负面情绪深深扎根在内心深处。

我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多年前出现在我家,好几次大扫除都想把它扔了,又鬼使神差塞进了书橱。拿起它时,也没有抱多大期待,不过我很高兴遇见了这本书,也许它也是吸引力法则的一种,因为我选择了离开,所以它在那个当口,出现在面前。

盗梦空间里也说到过,在梦里,不能下达“不能去做XX”的指令,因为梦里只会记住XX。大概和这个说法是异曲同工吧。

不要抱怨新闻整天充斥着坏消息,都是大众渴望的结果。若是内心渴求光明,魑魅魍魉自然不再入眼。

那个重修旧好的B好友,又在八卦她的偶像出席某活动,大批粉丝凌晨四点穿好纸尿裤不吃不喝候场的事了。

我很庆幸我离开了那个世界。

至于其他人如何,那都是别人的事。

与其高谈阔论,痛心疾首要求别人改变。不如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内心,把更多美好的事物吸引到自己身边吧。

关于突破

今天,得知一名同事提出了离职,大约下月底走。

还是挺震惊的。

她并没有找到下家,只是暂定了去杭州发展的意愿,而且也不急于找,先放自己两个月假,秋天再说。

很洒脱。

不过,还是多多少少有点惊讶。只能说我所在的公司比较特殊吧,全都是养老型23333。是的,我们的人员流动是极其不正常的,平均年龄30+,进来就不想出去,她是难得一个要走的。

但你要说条件真的好嘛,不尽然,外面好的机会一抓一大把。

我们其实真的,就是懒= =b。

不过,那位女生一毕业就到了这里,也才上了四年班,从年龄上讲,还有冲刺的可能,所以出去闯荡没什么,人生本来就不该被工作束缚住。我绝对相信她有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50%的概率是有的吧。但今天,我想说说剩下的50%。

我离开猎头行业已经很久很久了,我不知道现在行情如何,毕竟存简历的网站都忘了,密码也早不记得了。只不过,依稀记得那些年的所见所闻,每天都震撼我全家。我曾经说给某实习女听,她虽然嘴上迎合,但我知道,她的内心并没有相信,只会觉得我危言耸听,心声都写在脸上了。哦是的,我当年没进那行,也一定认为是夸大其词。有些事,自己不经历过,是真的没法想象的。

那个时候还没有二胎政策,已婚已育>未婚>大龄未婚>已婚未育是不二准则。只要你已婚已育,其他能力,可能都不是什么太大问题。当然如果你是男的,最好再稍微会点外语,就更没什么问题了。如果有猎头和你这么说,不要以为他在压你价,他可能比你还想让你找到工作。至今仍记得那个胖胖的前同事,手上有一个很棒的好苗子,单身28岁女(还是已婚未育?忘了),不利条件并没有太多,关键思维清晰,业务能力一级棒。但即便如此,每次都是和对方人事好说歹说,费尽口舌,才能争取到一点面试机会,甚至很多时候,说辞都是,让她去当几名男性红花的绿叶,作为绿叶的角色先混一个名额,后面,就看她的造化了。我不记得最后那位女士究竟有没有找到工作,不过前同事几次咆哮大骂男女就业不公我依旧留有深刻印象。他其实是一名非常大男子主义的人,骨子里有点看不起女性。但即便如他,都能痛心疾首感到不公,可见当时情况有多糟糕。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外企,至少薪酬福利是有保障的,但在选人这方面,那个不二准则,全行业通用。

这么说好像是有点危言耸听那味了,其实吧,还是数量堆积出的效应。普通人一次能遇到几个面试,天天见到的又会觉得是常态。极其顺利的求职经历和极其失败的经历的概率是相同的,大部分人是中间档。中国人口这么多,一次就中的概率哪怕只有1%,也是一波庞大的人群,这些人当然不会觉得有什么难度。只不过,面试之前的事情,很多人是不知道的。知道了,真的会被气死。

难道就没有例外?肯定有,要不然大家都不要找工作了。前面说到绿叶,也的确是有本身是绿叶的女生,楞是把其他红花都打败了的案例,没办法,谁叫红花们实在是太差。又或者,恰好这个岗位就是缺人,非常缺,恨不得你马上进,然后那个公司又心一横,已婚未育。。。进!那么就恭喜了。我是觉得,最后看的就是运,什么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都是浮云,一个“开明大度”的公司,能够恰好出现在你面前的,本身就是运的体现。

找工作是门玄学,虽然前面说了那么多悲观的话,但我依然坚信,找到心仪的工作,并不难。因为我自己就是那个不二准则的例外,但我很清楚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和业务能力关系不大。关系有吗?有,但不是决定因素。

前些天看的那本神学的书,有一点讲的很好,面对生活,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运气真的是一个玄乎奇妙的东西,人要感恩自己已经拥有的事物。

说回我那同事,你要说她能找到好工作吧,我觉得是有可能的,光从简历来看,无可指摘,加上年龄还行,属于“可以推得出手”的。但我还是觉得她有点盲目自信了。属于典型的“我先休息一阵,再去想想什么是适合我的”。哎?说到自信,又想到那篇普信了,人有自信是好事。后面,就看她的运了。

现在组里的一名同事,原先是关联公司的研发成员,离职跑去两家欧美名企,但可惜干的时间都不长,最后还是靠着同样是关联公司老总秘书的老婆的引荐,争取到了面试机会,成功入驻。毕竟我们长年不招新,没有这层关系,没有名目。

其实我们的待遇并不诱人,他每天还从邻市乘高铁来上班,是的,高铁。当然了,现在高铁很发达,同市移动说不定还没人家方便。

我觉得以他的能力,在这里是屈才了,不过他既然出去了一趟又心甘情愿回来,自然有他的考量。也许,归根结底,也是一个运字。

推荐One Note

一直以来,我都是excel的重度爱好者,万物皆可excel化,什么word,什么ppt,都不如excel

直到今年,同事和我说起了one note

一开始我还嗤之以鼻,打开之后,我香了

它有个非常诱人的功能,check list。做个To Do list方便快捷,不用我再在excel里人为制作打钩栏了

另外,在我看来,它最大的特点其实是,单机版的网页导航栏

在归类上,拥有显著成效,是excel无法企及的。想找什么,想看什么,一目了然,完美适配我等目标性搜索爱好者

是的,我现在渐渐悟了(其实已经悟了很久了好么)

现在的短视频也好,SNS等平台都有一个很大的弊端,不是我想找什么,就能看什么,大部分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推送。首当其冲,抖音之类,包括现在的B站,模式都是划啊划,仿佛永无止境的在划,追求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人成瘾。不好意思,那我放弃。

① 我想要什么

② 我知道哪里可以找到

③ 我找到了

目标不就达成了么,那干嘛还去追求原本并不需要的东西呢。

虽然这么说很洒脱,但其实,一旦成瘾,要想脱离是很难的。我从去年年中说要脱微博,真正彻彻底底脱干净,还要到年底。真正把号注销是今年2月底,此后,微博一切与我无关,看都懒得看,我不稀罕那里的东西。

诚然从信息搜索角度来说,那里是一个很便捷的渠道,但也仅是渠道之一,多的是地方可以寻找。我觉得人还是要多多培养自主搜索归纳的能力,以及,有所舍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