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冷静你只是在舒适区

前两天激情码字后,我专门去搜了一小时PTSD的讲解,主要是已经到了生理反应的地步,我觉得不能再置之不理了。不过吧,我倒是没搜出什么满意的结果来,只能说,大部分人口中的PTSD只是个夸张的修饰词而已,我既没经历过空难,也没经历过地震,我的反应,充其量叫做应激。我觉得很多人,应该都只停留在应激层面,还远远达不到PTSD的标准。

于是,我又搜了一小时的应激,无意中看到一条评论,特别有感触。大意是一个人在炫耀自己的冷静,说自己一直一个人在家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从来没有情绪化。然后有个人在底下怼他,“废话,你远离了外界的信息干扰,是个人都能保持冷静”。我突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我们常说的冷静,只是因为游离世外屏蔽了干扰源而已,一旦置身其中,想保持冷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就是情绪动物。反过来说,如果想做到理想中的冷静,最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逃离一切应激源,躲进舒适区。

世间有一种理想化的说辞,冷静不是指毫无反应,而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我说,说这话的才是真正的异想天开,首先要承认人就是情绪化的,不分男女。对某件事保持冷静,只能说明,他没有那么在乎,或者说,没有踩到那人的雷点上。我为什么总是喜欢对社会事件高高在上的“批判”,归根结底,我远离了啊,在我眼里,它们都只是组成事物逻辑的符号而已。

前些年,我一直说自己远离wb收获快乐,其实就是主动切断了各种应激要素。因为我不可能看到那些内容,无动于衷。我想时刻保持冷静,只有躲回舒适区。时至今日,即便没有常用的SNS,我偶尔还是会把wb和小红书当作百度的变种,需要查询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比起百度,显然它俩信息传递更快。事实上,我也无法做到完全隔绝,只能说,尽可能远离。

我现在觉得,片面地追求冷静是一种错觉,幻想中的对任何事物成竹在胸的场景,只有置身事外才能做到。首先要承认,人一定会有情绪,这是个大前提,只有先承认了这点,才能考虑后面的。正如东山所说,练泰拳,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战斗。想要保持冷静,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远离应激的人事物,创造舒适区。妄想着出淤泥而不染,在各种应激事件面前游刃有余,就和那些说可以在wb保持自我,说出来的话一股子饭圈味的人一样可笑。

说到饭圈,我之前激情点评恋与的饭圈,只是因为我是个单机玩家,我当然不care她们。如果是我关心的呢,比如最近的协和4+4,一开始只是以为出轨的瓜,越看越不对味,连带着又去把白色巨塔看了一遍。然后我突然后悔点开了,每次都是这样,每次我只要看到评论区那些挺财前的智障评论,我又应激了。所以,看到没有,一切都是我自找的,我不看什么事都没有。

每次情绪上来的时候,都有一个声音在耳边说,哦太好了,案例来了,是时候锻炼你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每当我焦虑的时候,我都觉得是做事的良机,因为,焦虑1小时,什么事都没干,和一边焦虑1小时,一边翻译3000字文章或者背300个单词,那肯定是后者收益更高啊。我哪怕焦虑了,也要创造点价值出来,证明时间没白费,而且焦虑往往伴随着负罪感,做事效率倍增。事实上,往往我这么做的时候,不用1小时,半小时不到我就完全不焦虑了,然后事情也不想做了。。。因为失去了动力。

所以,我从来不怕焦虑,那么情绪化呢。焦虑是延迟性的,我自有对策,情绪是爆发式的,即便心里有意识,但如何在短时间内控制,我没有头绪。也许其他人可以做到,我是真的做不到。我突然想到,正如同我对付焦虑的办法,不是控制,而是放任。我认为,对付情绪化的办法,也绝对不是控制,控制是控制不住的。那么,能否做到像对付焦虑那样放任呢。我想了一想,那也不叫放任,比如我专心做事的时候,自然就把焦虑的事忘了,因为注意力转移了。同理,如果情绪上来了,想办法第一时间抽离,同时不去刻意回避它,但需要马上找一个转移注意力的点,缓半小时后自然就没事了,这是我能想到的办法。这么看来,似乎是非常司空见惯的操作,大部分人劝架也是这么劝的,把人分开,互相看不见。

总结,想要保持世俗意义上的冷静,尽可能置身舒适区,但人有好奇心,好奇心一定会吸引到应激源,这是无法规避的。而且,舒适区是需要发展壮大的,一味地防守,生存空间只会越挤越小,开拓的过程,势必会遇到不适,与其自我欺骗无事发生,不如思考如何止损,找到自己的安全边界。很多事,只有承认了,面对了,才能真正放下。

这可怕的PTSD

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何谓PTSD,明明我2020年经历了一整年,227都没把我弄成PTSD(虽然也有部分倾向) ,我竟然被性侵诬告整成PTSD了,明明山西大同案我还说细节那么明显一堆男的睁眼瞎。

起因是有人问我对中居怎么看。这个话题,明明一个月前刚有人问过我,就是那个战粉,她很久以前是中居粉。虽然我以前也追smap,不过我是拓粉。

我当时就说了,中居在我眼里就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这个观点没有改变过。个中细节外人无从知道,我无法判断。我只看业务能力,这是我唯一有资格评判的。

结果,我今天竟然PTSD了,就是那种突然心率飙到160,手控制不住颤抖,我几乎是像帕金森病一样一边抖着手,一边“控诉”我对吴亦凡案的不满,霍尊案的不满,包括王力宏前妻。很多人对女性的一面之词轻而易举地相信,且没有任何可以让人信服的佐证。我关心中居案吗?不,我一点都不关心,因为我已经对所有涉及娱乐业的女性的爆料天然排斥,她们口中说的每一个字我都不相信。

从理性角度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毫无逻辑的,但生理反应根本控制不住。我几乎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冷静下来,手也不抖了。

这真的很神奇,毕竟,朱军案也好,霍尊案也好,关我什么事啊。我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是怎么了,然后发现了一件事,我可能更多地是天然地厌恶某种情绪。

即,

只要是女的说的,都相信。

这些女人的情绪可以天然地一点就着,在根本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仅凭几个情绪化的标语,一段小作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相信,并为之摇旗呐喊,肆意网暴,没有一点羞耻心。

我发现我真的很厌女,我厌恶的是女性这种毫无逻辑的情绪化,但问题是,我现在PTSD,不也是情绪化的体现吗。我厌恶的就是我自己啊!啊,更加痛恨了。。。

事实上,中居的话题和之前的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是我把它关联了。最关键的是,我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自己的异样,并试图用理智压制,但压制不了。是一下子窜上来的无名火,可能是压抑太久了吧。

我痛恨所有仅凭小作文就断案的女人

痛恨的程度,远远盖过了性侵的男人。

归根结底,性侵的男人是会判刑的。而网暴的人,没人能拿她们怎么办。也许,这才是我最深恶痛绝的点。

这样想来,似乎又可以绕回227。追根溯源,都是我对网暴者无能为力的无能狂怒,后面那些都只是衍生。

这是我目前能得出的结论。解决方法,也只能远离,尽量不关注。

所以,你问我对中居怎么看,我的看法还是

他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

以上

突然自恋

今天是恋与深空的男主之一秦彻的生日,登陆游戏,例行公事完成任务后,突然一阵恍惚。这五个人,在我心目中的定位更像是

我的小兵。

他们会对我说好听的话,这不重要,给我上战场杀敌才是正事。当然,杀敌与否不影响他们五人的优秀品质。按现在流行的说法,算是人类高质量男性了吧。光是一个尊重女性,就能甩别人好几条街。

然后我突然想到,假设,这五人活了,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我会怎么选呢?

我选不出来。他们就算真的活了,对我的吸引力也没有那么地高。他们或许综合素质的确高于普通男性的平均水平,那又如何呢,就算口口声声说爱我,但他们永远比不过一个人,那就是我自己。他们再怎么爱我,永远不可能比我更爱我。那些安慰与鼓励的话,都是我从小到大对自己说过无数遍的话,我比他们都认可这些事实,无需借由他人之口。人的终极理想型,果然还是自己。

而且,如果真的活了,在如今男性群体的大染缸熏陶下,能维持多久本心我保持怀疑。环境很重要,所以他们还是活在手机里就够了。

啊,今天又是自恋的一天,最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

乙游男主很优秀,但,都比不上我。

你们的爱,永远不可能超越我对自己的爱。

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这样呢。

打完这拳翻篇

我昨天就不该点开那篇《山西大同强奸案二审结果宣判》的推送,现在深深后悔。。。这事之前像狗皮膏药一样天天在眼前转悠,从来没有点开过,直到尘埃落定,想着看一眼吧,看出问题来了。

所以,最后再打一次拳,然后翻篇,在这事上耗费一秒都是浪费时间。但是,不写,我这关过不去。

好了,我要开始打了。

起因是在B站看到某男律师反讽:一堆男的叽叽喳喳结婚率下降,不敢结婚。可是这事难道不应该是永久不发生性关系保平安吗?光不结有用吗?不如说婚内强奸很难认定,结婚才能避免被诬告啊。然后底下男人破防了,但是吧,有一条评论我觉得太“精彩”了,其他破防男的评论大多可以想象,无所谓,这一条太牛了,让我不得不专门撰文,只是为了保存这条评论。

那条评论大意是这样的,“即使去嫖娼,别人临时不想,上头了发生关系照样是强。律师没说错,没有欲望最安全,婚后比无婚姻关系安全。但是,在人们情绪上来的时候,不安抚众人情绪,不倾听他们的想法,生硬输出道理,客观也客观,就很没情商”

太典了!!

客观也客观  =   承认事实

没有情商  =  你说出事实就是不对

而且这条评论还是高赞哦。让我直观感受到逻辑主导和情绪主导的区别。也别天天车轱辘女的情绪化了,男的也不遑多让,而且他们更多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无独有偶,女拳也有一句臭名昭著的名台词“不管发生什么事,无脑站女性就对了,从不会参与任何对女性的围剿,你看男性多团结balabala”。虽然在此次山西大同案里,男性大团结这一点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男的做错,不是你女的也可以做错的护身符啊?这是怎样的逻辑谬误才能想出这样的口号,比那些被营销号蒙蔽当枪冲锋的人还可恶!别人只是信息源被污染,好歹也是根据自己的是非观做出判断,她是直接跳过是非了,respect!建议和上面那位揭露事实等于没有情商的人锁死。

插句题外话,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别看男拳天天嚷嚷诬告,如果当事人换成男明星or事业有成的人,马上没声音了。吴亦凡案不也一点证据都没出示么,怎么没见他们义愤填膺呢?无独有偶,别看女拳天天嚷嚷爱女,对象换成已婚女马上又是另一副嘴脸了,极尽嘲讽之能事。我寻思,男明星不也是男人么,已婚女不也是女人么,怎么这些人就被排除在外了呢。前者还好理解,可以视作对拥有性资源群体的嫉妒。后者算什么?所以那些女拳,归根结底,也是在嫉妒婚女么?

回到山西大同案,虽然那位反讽的男律师,并不见得真的站在女性立场看待事物。他轻飘飘的婚内强奸难举证,背后是多少女性的心酸。但是,连他都能承认的事实,一堆男的还在纠结强奸未遂还是既遂,在他们眼里,未遂,那就等于没有强奸,这个男人就不是强奸犯了。

所以,这就是男性基本盘。我非常不愿意用AOE大法,我也极度愿意相信,世上的确也有很多尊重女性的男人。但是,正如同legal high里堺雅人饰演的古美门的名台词“正义是什么,就当它只存在于周刊少年JUMP和晨间连续剧的幻想中吧”。同理,能做到有同理心,愿意尊重女性的男人,也只存在于由女性创造的乙游世界中。我愿意相信有好男人,因为相信比较幸福,毕竟还有我们可敬的周总理不是么。但,已经不是必需品了。

我觉得自己真的挺男性思维的,常常觉得上辈子自己真的是个男的。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把这种思维说成男性思维也是一种谬论,思维本身是中性的,确切说,我只是和很多男的想的一样而已,一旦持有这种思维的女性越来越多,它一样可以变成女性思维。一直觉得很多女性有种幻想,势均力敌的爱情才是“高级”,一个真正“成熟”,“有担当”的男性,会不介意年龄,选择一位和他同等实力的人。这的确是美好的幻想,但,如果我是男的,我更倾向选择乖巧的小白兔。我已经很强了,为什么要娶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事实上,看看那些名人联姻,就算真的强强联手,女的做不到武大文科生女友的级别,大概率也是无的,除非女的志不在婚。

某种意义上,我觉得男性很“不幸”。女的过了三十已经没有“价值”,四十之后就可以不当女人看了,彻底退出那套价值体系,获得了自由。可男的呢,怕是直到六,七十还是活在社会规训中。现在科技发展了,论解放,男女是一样的。很多男人说对婚姻恐惧,我希望你们说到做到,最好是真的。

二十岁的姑娘说自己不结婚,马上有人说到了四十会后悔。到了四十还是不结婚,说到了五十就后悔。五十还是不婚,那就是老了一定后悔。哪怕八十进了坟墓,也会指着墓碑说死前一定在后悔。反驳毫无意义,千万不要陷入对方的价值体系,只要自己不接受这套价值观,就是最大的破局之道。我一直觉得钻石还不如鹅卵石好看,你把它吹上天都没用,能奈我何。同理,不接受彩礼价值观的男人,压根就不会有困扰。骂骂咧咧的人,本身就已经接受了那套观念。

山西大同强奸案

吴亦凡案那会,我支持他的理由就是,没有细节。如果以后大大小小的强奸案都没有细节,空口定罪,我服。

好了,到了山西大同案,细节又满天飞了,我就笑了。这事我本来不关心,不过看到官方通报就差把几分几秒的细节都罗列得如此详尽的情况下,很多网络“男士”依旧还在狡辩,那嘴脸真的挺让人下头的(姑且当真人,非水军)。只能说,符合我的刻板印象,没有期待,与我无关。

这样的事太多了,一个小案都能天天嚷嚷也的确是没事干了。以及,一个个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不过,我比较感兴趣的一点是,最近忘了在哪看到的,之前某个网络热点事件,不少支持方给出的观点是:因为当事人举身份证了,所以她说的话一定是真的。我:。。。。。。如此毫无逻辑的判断,全当水军发言处理,也让我瞬间失去了解的兴趣。这个当事人都露脸了,举不举牌不影响身份暴露,身份证是什么尚方宝剑吗?就和说女的不会拿自己的名节污蔑一样可笑。

山西大同案里,很多争论的焦点在我看来完全站不住脚,都是一面之词,把男方母亲的话当尚方宝剑。就问拖拽的情节有没有视频佐证?有就够了,其他都是虚的。

老实说,如果吴亦凡案,能像这个案子一样,把细节公之于众,我都不会有那么大意见。如果细节坐实了吴强奸属实,岂不美哉。只要逻辑通顺,证据链清晰,我管他吴还是刘,都给我进去。哪怕有争议,至少公开了,双方支持者还可以打个你来我往。。。我发现,我之所以对这个案子念念不忘,可能还是因为违背了我判断事物的基准吧,我对当事人是谁,其实并不在乎。

话又说回来,山西大同案细节够清晰了吧,一堆人依旧置若罔闻。很多时候,真相远不如立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