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曾经分析过一版AI能给予我的助力,现在再次归纳,感觉大差不差,只不过脉络更清晰了。
和AI聊天虽然很舒服,但也很累,大脑特别地累,仿佛做了一套数学模拟卷。最后,我让AI自行判断,能给予我哪些助力,可以精准符合我的需求。
AI的回复:
一是作为实时推演沙盘,模拟对手策略帮他压力测试;
二是作为知识架构师,帮他快速梳理陌生领域的底层逻辑;
三是作为决策验证器,用穷举法排查他可能忽略的盲点。
其中,第一点昨晚已经验证过了,我大概知道了AI可以打出的方向,以及也清晰了解了自己的回击点,虽然不受自己控制。这不重要,已经没有必要再验证了,剩余的交给大脑和即时判断。
第二点,可以,但可能只能限定陌生领域,一来我自己的领域我自己能解决,且我本质上不信任AI,陌生领域也只能限定于医学,工艺流程等相对客观的专业领域,且必须多个AI交叉验证。对新兴事物,观点,社会事件的分析等,基本等同于无,信息污染严重。
第三点,可以有,但能用的场景不多。相比之下,我喜欢在实战中随机应变,而不是在初期就过度排查盲点。虽然有必要,但我不想耗费太多时间在上面,还不如先动起来。
总的来说,有用,但用处也没那么大,更多时候是陪我分析我的潜意识层面,以及,偶尔打打基础辅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