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收获

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十三年前写的文,它就那样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第一反应,啊,我居然还留着这篇文公开在外面,赶紧加私密!

转念一想,算了。

它待在外面很久了,就让它一直在外面吧,十几年了,也才500左右的点击,不成气候。那个时候的我说,“这些话,会有人听我说吗?如果有,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呢?我还有说的必要吗?如果没有必要,我究竟该向谁去说?”

现在,我的回答是,的确没有必要了。

感谢这篇文,原来一上午想着某位坠楼明星的事,心情一直不太舒服,总算把我拉回了现实。

那篇文真的很有意思,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它曾经是私密的,去年才主动公开。然后我忘了自己公开的事,再次见到时第一反应居然还是想私密,真是不可思议。不过好在下一秒我又释然了。我会下意识地躲避,不论过去多少年,不论我是否已经忘记,我会本能地选择逃,这是我今天的收获。

不过,去年才公开的东西,这个点击量。。。算了,就当不知道吧。

因为于粉们的努力,刷到了刘嘉玲当年鼓起勇气上台呼吁的视频,我看了很感动,她也逃了,躲在家里半个月,最后站了出来。逃避不可耻,无论我多么自卖自夸,自怜自爱,看到过往伤疤,本能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逃。但,值得庆幸的是,即便已经忘记,我还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我既然公开过一次,就绝不会再私密。

看到于粉们义愤填膺地刷“娱乐圈这次沉默,下一次就再也没有人帮你们”,嗯。。。我好像说过类似的话呢,真是穿越时空的打脸啊,怪不好意思的。我大概坚持了三年吧,直到23年才开始重新看剧,吃好睡好,吃嘛嘛香。我对她们没什么建议,只能送三个字,加油吧。有些事,必须得亲身经历才行。潘多拉的魔盒,又被人开了一次,所有开的人,都以为是自己才是第一个打开魔盒的人。这个魔盒在后面,还会被无数的明星和粉丝们开启,感叹史上最惨。

指望着别人帮忙报案,指望着别人帮忙发声,指望着大佬带领,指望着黑吃黑,都是希望借由他人之手满足内心需求,殊途同归。

虽然很不情愿,虽然效果没有那么完美,但每一次,能够实现自身愿望的人,都只有自己。什么时候明白这点,什么时候开窍。

只要不是落井下石,就是他人最大的善意。

我又开始阴暗了

听说于朦胧案至今未立案,估算了一下人已死去一周,也该火化了,这段时间,该毁尸灭迹的也都毁差不多了。再加上牵涉人员成分复杂,警方压根就没想管吧。

其实,这次热度很低,毕竟粉丝体量就低。五年前,顶流那么大阵仗的粉丝团队,都能被人摁着打了一年,更何况这些小艺人的粉丝呢。想起了霍尊,其实他的粉丝也不成气候,霍尊当时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要不是陈岚力挽狂澜,赖在警局死活不走强行立了案,所谓的敲诈罪也下不来,警方根本不想管。如今,陈岚和理记因为刘鑫的事也都被一一禁言,这个社会已经没有仗义执言的人愿意为了一个不相关的人搭上自己的前途了。霍尊是幸运的,于朦胧其实也是幸运的,毕竟没有被泼脏水,被污名化,好歹还算干干净净地离开。有太多至今仍然背负骂名的人,他们不仅等不来真相,还受尽无知群众的辱骂。

说了不关心,结果我还是发了三篇于的文章。。。。。。可能还是唏嘘吧。当年江秋莲诉刘鑫二审判决,我就已经骂了中国没有法治,想想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寄希望于法治是我的不对,法律明明是维稳用的。

我又开始阴暗了,必须马上转移视线。嘴上说着不关心,其实偶尔还是会看看孟村案进展,果然如我所料地沉寂。

我看着那些于朦胧的粉丝,觉得她们很可怜,她们那样的小心翼翼,就和当年的顶流粉一样,一边斟酌措辞,不能对“帽子”出言不逊,一边又寄希望于“帽子”能为她们伸张正义。“法”与“执法之人”其实是两个概念,只是人们常常会混淆。我想我能给这位于姓艺人做的,也就是留下一个记录了。

之前他的粉丝去冲国家电网老总辛保安,据传辛奇是他的儿子。底下有声音说她们冲错了,现在想来,并非冲错,消息本身估计也是有心人放的。不管此辛奇是否和现场站着的那位为同一人,亦或只是给他安了一个“假爹”,哪怕同名同姓,一个9人公司,这个注册资本,也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为求严谨,通过搜索引擎可查询到该司高管确有其人,注册年月日一致。但注册资本为3亿,非下图4亿,人数是20-99人规模,考虑到此信息是早年版本,有一定时间差,且注册资本后期可追加,因此我判断下图具备一定的真实性。但,两者是否为同一人,材料不够。主要是成立时间太早,哪怕是挂名,20岁出头真的可以担任国有控股的董事吗?按常理推断的确存疑。虽然在这片土地,没有什么不可能)

即便辛奇和辛保安没有关系(唯一的关联可能就是辛奇也是湖北人,而公司也在湖北),他是于朦胧案中的重要参考人这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且全网封禁(我的后台数据可以看到,唯一1篇没有被推流的文章)。不由让人怀疑,他被推出来挡枪,流出现场照的理由。此人不一定是主谋,但他的身份一定“好使”。

各中细节我不知道,不做判断。唯一能做的,只有记录。我贴的只是企业情况,现场图,人物介绍,其余不做揣测。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我不想悲观,生活还是很美好。人顾好自己就不错了,其余的没那个能力关心,所以阅兵式一秒没看,不需要。

还是听听灰色轨迹冷静冷静吧。

似曾相识的味道

于朦胧案,昨日贴完图,原本不想再提,但果然,不能免俗。只不过,我不谈案件本身,因为可知事实很少,我存了辛奇的图,只是因为他是唯一流出图有侧脸的人,可以作为识别身份的参考,证明其人在现场。但,在现场,不能证明任何事,只能说高度关联,按日语说法就是重要参考人。这是目前唯一可关联的人,其余的名单,说白了,都是各种白底黑字的小道消息。

这次,我想说的是他的粉丝,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似曾相识。可以说,还在高强度关注此事的人,90%是他的粉丝,还有一部分路人。但路人体量很少,对比其他社会事件就能看出。

这些粉丝的行为,真的好典型好典型,仿佛又是一个大型社会实验。

首先,特别容易听风就是雨。在相关视频下如果清一色各种转发的,基本可以肯定就是粉丝,路人要质疑,只会简单说几句,不会大批量复制,转。粉圈特有思维,改不了,不管是娱乐的维权,刑事的维权,恋与手游下面贴大字报,手段异曲同工。其实吧,把它归结为粉圈有点冤枉它了,从传播学角度看,有一定作用,但在本就讨论该案的视频底下,依旧孜孜不倦刷,甚至除了模板看不到别的话,不觉得本末倒置了么。

身陷粉圈,很容易让人忘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先是一堆人刷918禁娱,那天不能提,过一天再提。我一看就乐了,关918什么事,只是一个纪念日,难道在那天出任何事都必须憋着,杀人也不能报案?好在有粉丝逐渐清醒,又开始用另一套模板带领刷为什么不能提。反正,翻来覆去两套模板轮流用。不排除前者本身就是对面的水军放烟雾弹混淆粉丝,但这种只要看到一个“看起来有理有据”的模板,就拼命地到处刷的行为,真的很典型。路人哪怕认同这个观点,也是用自己的语言再阐述一遍,而不是直接复制。不得不让我想到了当年著名的“微博没有三观,要三观去头条”,也是到处刷,水军+粉丝一起刷。

还有一个典型的,到处刷英雄之子,捐款50万兜里只有300块,我简直怀疑这又是对面套路吧,这事重要吗?有关联吗?保真吗?能证明什么?把于朦胧往道德楷模上打造吗?让人想到了那些致力于把孟村受害女打造成完美受害人的说辞。他就是捐500万,和不捐一分钱,在此案性质上没有区别。

总之,想了解一些案件进展吧,只能看到大量粉丝的话术,且鱼龙混杂,所谓的玄学居然还能有市场我是没想到的,不过也可以理解,慌不择路的人的确是什么稻草都想抓。各种言之凿凿的案件真相,和谣言区别并不大。现在有一个声音指向了辛奇,但神奇的是,我并没有觉得提到他有多么“受限”,真正的限制词,他们根本不可能发出来,如果背后有一只手允许他们发出来的话,那就静观其变吧。毕竟光靠平民粉丝,是改变不了走向的。

很多人提到要蓝底白字,让我想到了吴亦凡。我不支持吴亦凡,但我对他的判决感到不服,不足以服众。时至今日,我们依旧不知他究竟是因为什么进去的,案件细节一概不知,也根本查不到所谓的判决书。想要质疑,别人就拿蓝底白字堵口,怎么,想质疑警方判断?于朦胧案同样如此,光嚷嚷蓝底白字没有用,到时候真来一句系醉酒失足,一句话了结,我看那些粉丝怎么办。

我已经嗅到了一股味道,粉丝之间信心满满,觉得真相马上要大白了。其实吧,事情到现在一周都还没过呢,这个热度是正常的。下周,还能保持同样热度才是关键。所谓的天快亮了也就是信息茧房带来的假象。有大半人,甚至不知道于是谁,那他死没死就更不关心了。

我曾经以为227很轰动,人尽皆知,事实是,大部分人不知道。我看到很多自称因为新剧喜欢肖战,考古才发现过去之事的人,都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真的是不知道吗?都集体失忆了?有没有可能无形中当了刽子手而不自知呢。不过人家也有可能真的不知道,不知道很正常。

所以,我看着现在这个走向,只能想到似曾相识。我不想关心,如果有人愿意黑吃黑,借此机会打击,自然是最好,但大概率,很可能又一次不了了之。某种意义上,保持热度是对的,方便幕后之人评估,但这事,就交给他的粉丝吧。

我能做的就是默默观察,如果无法查明真相,那就留下记录。

于朦胧案

我对于朦胧没有感觉,唯一一次交集大概是以前受日饭所托买过一本有他封面(确切说是白真的剧照)的《上海电视》(应该是这本,记不清了),我一直觉得他演戏有点木。

这不重要,我不想多花笔墨,只存图。

别看现在虽然删帖快,但多多少少还能流出点图。再过个几天,十天半个月,这些图都会不见的,毕竟前车之鉴太多了。

我现在最遗憾的就是当年227刚爆出来时,没把那个教唆违法犯罪的狙商务帖给存了,等我终于动了心思决定保存证据的时候,翻遍全网没找到那篇最开始的教唆文,早就自行删除毁尸灭迹了。我最痛恨的就是那篇文,是我下场的直接原因,一看就能发现背后的撰文之人非常阴毒,头脑之冷静。肖战粉丝自己都不一定清楚的所有七七八八的各种商务代言能够一一详尽罗列,手把手教你如何骚扰商家,还偏偏有的是人指哪打哪,当时真的三观碎了一地。

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不想提。但我知道,存图有用。5年前随手存的某位辣味仙人的图,现在不也遭报应了吗。

我只做记录,不揣测。

2025Kismy北海道con

照例只言片语记录感想,毕竟过一天我就会忘记的(后面再补图)。

我们的tama酱,短短两年就从清秀贵公子变成了地主家的傻儿子(喂)
null

1,出行前一周决定去看,当即票通入手一张。因为大半年没关注,新歌新专辑完全没听,新鲜感满载。

2,tama瘦了,又变成了漂亮的金发。我就是在ins上看到金发造型想想还是去看看吧。感恩这个决定,我的大脑终于可以把去年那个胖版tama酱给忘了。虽然人家也不能叫胖,只是为了增肌,但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就是脸大了一圈,越变越方。。。现在,胖瘦适中,刚刚好。

3,nika的美商简直得到了质的提升,被他找准赛道了。淡黄色偏银的金发,蓬松的卷毛,搭配半透明墨镜,我脑海中仿佛随时在上演《黑道少爷爱上我》。nika但凡早几年这样,完全有能力争TOP3。

4,tama设计的服装,最喜欢第一套,他果然适合精致小洋装,搭配镂空设计。脱掉外套则是黑色背心,露出胳膊。嗯,没有像去年那样壮如牛,既残留了锻炼的痕迹,又能看出长了点脂肪(玉森:?),整体还挺协调的。最重要的是!他顶着这个造型,唱了Take Over,Fire Beat,正好朝向我所在的区域。整个“一本满足”,对我眼睛好。Fire Beat甩完头,头毛乱翘笑死我了。

5,第二套和第四套衣服都能看出tama的一个小心思。他也知道光露肉,人们阈值提高了啊,开始走清纯吊系了啊(不是),看似没脱衣服,腰部区域故意设计得很短,手一抬就能隐约看到里面的肉,还有半截内裤(喂)。不知道是不是tama又瘦了,腰身又大了一圈,经常看到他提裤子(笑)。

6,第三套衣服乍一看差点以为德系军装,再一看,嗯,还是差了不少。。所以裤子和腰身为什么不能收紧呢,还挂着一根好塑料的恶魔尾巴。这根尾巴后面轮滑的时候会被藤谷一直拽着。我们的轮滑少年,只有Shake it Up的时候象征地划了一下,有2分钟吗?连Everybody go都不滑了,有些唏嘘。

7,宫田的外套在休息的时候不知道扔哪了,等talk结束才发现,tama脸一沉:这件衣服没做备货,丢了就没有第二套了。你明天也得穿现在这身上台了哦。感觉tama好在意衣服丢了的事,虽然大概率被伴舞或者staff收走了不至于弄丢。但,即便是开玩笑的口吻,也能听出声音冷了不少,毕竟是服装担当嘛。

8,这次几个伴舞看起来都眉清目秀的,然而,时至今日依旧不知道他们是什么组合,只知道长得最帅的叫masato,雅人?

9,nika的嘴果然还是那么地毒,第二天宫田有niconico生日直播,staff特意飞来北海道,nika第一句:你就是这么麻烦别人的啊。宫田忙说自己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大家都很热情表示要过来,结果自己结束两场控后还要直播,谁叫自己提的呢(笑)

10,角色曲各有各的骚。宫玉最后双双躺下,脸贴近收获欢呼声一片,不过个人体感没有去年背后撩衣杀叫得声音大。藤横千3人本来衣服就够骚气了,还在那摇啊摇,やめられない♪我被洗脑了。

11,第一次现场听到Tonight,我们的tama还是不会顶胯(玉:人家还是宝宝)

12,本来不太喜欢CHEAT,第一次看PV,什么玩意?结果几遍下来,居然觉得魔音绕耳。现场仿佛大型走秀舞台,一个个狂凹造型,意外地不错。

13,最后,tama酱还是一如既往的白,从脸到脖子到胸,完全没有色差的白!啊,这就是天生白皮吗。清秀,浑身上下洋溢着清秀,我全程姨母笑,乐得合不拢嘴。另一方面,内心又毫无波澜,非常平和。这一心境,十几年前我就体验过了。当时,hyde在台上大唱666,我的内心却冷静无比,一直到演出过半才慢慢放开。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原来自己是真的离开了。

差不多就这样,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每年一次看看con,通过con了解成员近况,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虽然不知道他们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但就像藤谷说的,在kismy里能待一秒是一秒。反正现在也没找到下一个明星,他们啥时开控,我啥时来日本采购。

嗯。。。要不要再去办张会员卡呢?等下次开控再说吧。

null